

中苏建交往事回顾
作者: 吴跃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天安门城楼上,举世瞩目之中,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语气铿锵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庄严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当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以公函的形式将《公告》迅速送达各国政府。新中国的成立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各大国都极为关注新中国的外交动向,思考与新中国未来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当天,美国合众社的电文指出:“毛泽东于星期六下午3时15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英国《卫报》称:“10月1日是亚洲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时刻。”法新社在电文中指出:“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愿意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宣言已由新共和国外长周恩来送达外国政府。”电文还节选了周总理的附信:“我相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是必要的。”
苏联率先承认新中国毛泽东主席强调建交原则
苏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即宣告承认新中国。
10月2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致电新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业已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本年十月一日公告,其中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政府在研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建议之后,由于力求与中国人民建立真正友好关系的始终不渝的意愿,并确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意志的代表者,故特通知阁下:苏联政府决定建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这样,苏联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同日,葛罗米柯代表苏联政府向国民党政府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代办发表声明,断绝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并召回其外交代表。
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听取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关于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中苏建交的报告;研究苏联政府同原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的原则立场,决定同意苏联与中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决定任命中共中央委员王稼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苏联大使。会议同意外交部发出声明,通知原国民党政府驻外使馆一律停止活动,听候交接。
任命王稼祥出任新中国首任驻苏大使,显示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对王稼祥的高度信任。王稼祥,安徽省泾县人,是中共党内著名的“留苏派”和“毛泽东思想”首次提出者。1925年11月,王稼祥作为中共中央选派的学员,与张闻天、秦邦宪(博古)、卜士奇、周达文、沈泽民等同一批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很快就掌握并熟练运用俄文。回国后,王稼祥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外交部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中共七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等。
10月3日,毛泽东主席为新华社起草关于中苏建交的新闻稿。这篇新闻稿说:苏联政府以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署名的照会电达中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表示苏联政府决定建立苏中两国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当天,周恩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关于中苏建交问题的报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关于王稼祥为中国驻苏联大使的任命。周恩来当日电复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欢迎中苏两国立即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对苏联成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友邦,感到无限欢欣。在两国外交部互换照会、表示愿意建立外交关系之后,苏联政府外交部任命苏联原驻北平总领事齐赫文斯基为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参赞兼临时代办,中国政府外交部任命戈宝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兼临时代办。
塔斯社播发了新中国外交部致苏领事公函,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均报道苏联宣布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消息。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于10月3日下午4时会见了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参赞兼临时代办齐赫文斯基。

对于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问题,新中国政府采取“等一等、看一看”的策略。毛泽东主席认为,尽管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是从来不是中国人民朋友的帝国主义国家,他们是绝不可能很快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只要他们一天不改变敌视新中国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在中国以合法地位。毛泽东主席认为,如果人民政权用损害国家主权、牺牲民族独立来换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那么宁愿搁置承认问题。毛泽东主席强调,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外国与中国建交时必须承认并遵守的基本原则。
中苏建交事宜顺利进行国民党台湾当局有所行动
新中国成立之时,正值第四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从成立之日起,就已经成为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顺理成章享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49年9月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通过了主席团审查报告提出的关于否认国民党政府出席联合国代表资格的专项内容。这一条内容虽然当时没有写进《共同纲领》,但经毛泽东主席提议,以主席团审查报告决议的方式,请大会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战败逃窜于台湾的国民党残余力量,已经不具备代表中国人民意愿和意志的合法性。
实际上,接管国民党驻苏联大使馆的工作在1949年7月就开始进行。7月底,王稼祥随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苏联,之后留在苏联治病。王稼祥一边治病,一边领导戈宝权、徐介藩和几位机要通讯人员着手接收国民党政府留下的驻莫斯科中国大使馆的工作。因国民党的大使蒋廷黻及使馆人员当时已离开苏联到欧洲,他们走时没有留下什么文件,只留下各种资料、书籍等,戈宝权、徐介藩等人进行了认真的清理。这些工作都是在苏联的大力支持、默契的合作之下顺利进行的。随着之后王稼祥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的任命公布,戈宝权、徐介藩受命担任大使馆的参赞,其他机要通讯人员都留在大使馆工作。
10月5日,苏联政府任命罗申为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中苏任命首任大使,刊登了王稼祥在延安时期的半身照片和罗申的半身木刻像。
10日,周恩来总理与董必武、聂荣臻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前往北京前门火车站,与3000多名首都群众一起迎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周恩来总理在致祝词时说,中苏两国的邦交,中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今后经过罗申大使的努力,将会更加发展和巩固起来。13日,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在参赞齐赫文斯基和王稼祥陪同之下,拜会周恩来总理,商谈有关呈递国书事宜。

自10月2日至10月14日的两周中,苏联承认新中国带来国际社会的巨震,国际社会聚焦对新中国的外交承认问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同新中国建交,英法美等国家则谨慎研究对新中国的承认问题,摆在西方国家面前的“尖锐”问题是,“未来究竟该承认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代表还是新的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华盛顿关注承认的问题”,但是“不急于行动”。英国方面表示,由于“苏联与中共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使得英国有必要重新考虑承认中共政权的问题。英国不想草率行事”。
蒋介石国民党残余力量气急败坏,抢先在联合国控告苏联违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违约”承认新中国。联合国大会就此展开讨论。1949年9月,国民党台湾当局的代表奉命向第四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控苏案”,要求各会员国“不承认苏联扶植的中共政权”。由于当时美国在承认新中国问题上举棋不定,正在试图弃蒋介石集团接近中共,这个所谓的“控苏案”未能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
中、苏大使分别赴任新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友好建交
10月16日,毛泽东主席接受苏联首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罗申递交的国书。
10月20日,毛泽东主席设宴欢迎罗申大使,新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出席作陪。
当晚宴会结束后,王稼祥率公使衔参赞曾涌泉等乘专车离京赴苏上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和彭真、李立三、蔡畅、刘宁一、邵力子、李德全、钱俊瑞等及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北京市工人、妇女、青年学生、教职员代表百余人到前门火车站送行。送行之际,周恩来对王稼祥说,建立国家的外交关系,我们经验太少,你赴任后要多总结经验,推动我国外交工作的发展。
王稼祥这次赴任携有毛泽东主席写给斯大林的亲笔信,信中说,兹介绍王稼祥同志给你,王稼祥同志到苏联的任务,除担任我国驻苏大使,并以我国外交部副部长资格兼管对东欧各新民主国家的一般外交事务外,同时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资格(他是我们党的中央委员),和你及联共中央接洽有关两党之间的事务,请你及联共中央同志们站在同志的立场上,随时对他给予指导,使他的工作获得较多的成就。
10月31日清晨,王稼祥一行11人经过10天的长途火车旅程抵达莫斯科。在雅罗斯拉夫车站受到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莫斯科苏维埃主席波波夫、莫斯科军区司令员阿尔捷米耶夫上将、莫斯科卫戍司令西尼洛夫中将等苏联党政军官员,以及朝鲜、蒙古、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国的驻苏使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戈宝权等人的欢迎。

王稼祥在站台发表演讲,他说,我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任特命全权大使,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驻外国代表并于现在到达贵国首都,感到非常荣幸。我代表中国政府对苏联立即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表示感谢,将尽最大努力来巩固中苏之间的友好关系。欢迎仪式结束后,在戈宝权及苏联外交部礼宾司官员的陪同下,王稼祥乘车前往位于克鲁泡特金巷13号的中国驻苏联大使馆。
11月3日中午12时半,苏联外交部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汽车前来迎接,王稼祥率领大使馆参赞曾涌泉、戈宝权、徐介藩和武官边章五、一等秘书张观前往克里姆林宫。下午1时,呈递国书典礼正式开始。苏方在场的有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秘书高尔金、苏联外交部副部长拉弗伦捷夫、苏联外交部第一远东司代理司长库尔久科夫、苏联外交部交际司代理司长布舒耶夫等。经布舒耶夫将王稼祥介绍给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后,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宣读祝词,递交国书。

至1949年底,包括苏联在内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就达10个,主要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这彻底粉碎了当时西方某些敌对势力和蒋介石试图依靠美国孤立新中国的图谋。中国共产党不断扩大与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也与暂时没有外交关系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商贸关系,有利于服务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毛泽东主席访苏 中苏共同抗议国民党集团窃据联合国席位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首访苏联。 1950年1月7日,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在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陪同下,来到姐妹河别墅拜访毛泽东主席。维辛斯基外长与毛泽东主席交流3件事,一是苏联方面可以满足我国购买飞机的要求,二是苏联方面可以满足我国提出的派苏联水电站工作专家前往中国帮助兴修小丰满水电发电站堤坝的要求,三是建议我国外交部给联合国安理会发去一个声明,否认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集团代表继续为安理会中国代表的合法席位。维辛斯基表示,待中国发了这个声明,苏联将采取坚决行动表示支持,即如果国民党集团代表还继续作为中国代表占据联合国席位,则苏联将拒绝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对于发表声明一事,毛泽东主席当即表示同意。
早在1949年7月,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时,维辛斯基就与刘少奇关于新中国的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交换过意见,他虽然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当时国际形势的趋向和外交斗争中的某些经验,但谈到苏联在国际活动外交斗争中的几点重要经验教训时,极其激动地讲到他们长期在国际斗争中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围堵,孤军作战的苦衷,表达了将来要与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密切合作、协同行动、共同发挥力量的迫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