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四神画像砖拓片欣赏及象征寓意
作者: 陈虎
商代伊始,中国建筑陶器逐渐兴起,汉代时则愈发精湛。这些画像砖独具匠心,成了那个时代的独特印记。其中,汉四神画像砖尤为引人注目,堪称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
画像砖在两汉时期极为流行,其流传地域广泛,尤以河南、四川、江苏、陕西等地的出土数量最多。这些画像砖的画面内容丰富多样,其中有刻画祥禽瑞兽图案的,如铺首衔环、白鹭衔鱼图等,这类画像具有很强的画面构图特点,以此辟邪祈祥为主题特点;有反映劳动生产场景的,如播种与收割、冶铁与纺织技艺、酿造工艺、盐井的开采过程等,这些反映了汉代的生产情况和生产工艺,技术工艺等也是汉画像中珍贵的部分;有描绘古代社会风俗习惯的宴乐盛会、杂技舞蹈、迎宾拜会等;有记载神话传说的如伏羲与女娲创世、西王母等,反映了汉代人想象中天上的神仙世界,呈现出诡奇浪漫的文化特点;有展现当时社会风貌与阶级制度的车马出行、讲学授经、尊贤养老等具有教化意义的画像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画像砖的题材内容并非全然源于汉代,它们同样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积淀与历史传统。
画像砖的雕刻手法丰富多样,包括阴刻线、阳刻线、浅浮雕、高浮雕等技法,有的画像砖采用单一的技法,而有的则巧妙地融合了多种技法。这种雕刻手法上的多样性,使得画像砖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社会的丰富多彩和深厚底蕴,为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丰富实物资料。
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图腾形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古代天文学中,四神代表了四个赤道宫和东南西北四方,与二十八宿体系相重叠。同时,它们也与四季相对应,表示四季循环往复的属性。在阴阳五行理论中,四神被纳入四方四时的循环之中,成为阴阳五行的表征。此外,四神还与王权、神权和天命密切相关,被视为高贵品质和特权的象征。同时,四神还具有巫术性质,被认为是死后升居天界的引导者和拱卫者。在民俗信仰中,四神被赋予了祈福纳祥、趋吉避凶和沟通人神的功能,人们通过祭拜四神期冀平安和幸福。魏晋以后,四神的天文学含义又被引入风水学之中,通过对四神的布局和方位来影响居住者的运势和福祉。
西汉时期,四神被视为四方的守护之神,是武力的象征,常常出现在宫殿、陵墓的建筑装饰、瓦当以及铜镜之上。四神瓦当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寓意着镇宅辟邪、守卫家园的吉祥之意。其造型精巧考究,彰显了工匠们的卓越智慧和艺术才情。东汉时期,四神图像在各个地区已经十分普遍,相较西汉四神瓦当纹样,各地区所出四神画像砖、画像石、建筑构件等种类和题材更为繁多,特征突出,风格多变。
四神砖瓦中,以陕西西安较有代表。如,西安市汉城建章宫遗址发现的“四神八字砖”;陕西秦砖汉瓦博物馆“四神瓦当”;汉阳陵德阳宫宗庙遗址发现的“四神空心砖”;西安鄠邑区藏缘阁“高浮雕四神汉砖”等等。西安,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扬地。特别是在西汉时期,自公元前200年至公元9年,这里曾是12位皇帝的都城。东汉时期,从公元190年至公元195年,汉献帝也选择在这里定都。这一时期,西安可谓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留下了众多的汉代实物,如汉四神画像砖,为我们研究和了解汉文化及汉代的“四神”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两汉时期,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道教兴起,阴阳学说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些不同的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为“四神”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拓片是指用朱砂或墨把原器物上的文字或者纹饰,通过传拓技法拓印在宣纸上的作品。拓片图案大小和纹饰与原物相同,纹路粗细深浅、花纹的阴阳明暗都能自然逼真地表现出来,是古代的“照相技术的照片”,拓片不是对原物画面的简单复刻,而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还能够体现原物所没有或不够明显的文字图案等特色,有颇高艺术价值、研究价值。
今就一组所见四神画像汉砖拓片略作简介。
在青龙画像砖拓片中,青龙形象栩栩如生,龙鳞刻画细致入微,龙身修长,上有翅翼,前足攀附,后足双登,宛如遨游天际,充满灵动的气息。张开的龙口,吐露出长长的舌头,龙须在风中飘动,翅翼也在不断变化着形状,后尾略摆,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整个青龙画像砖的拓片刻画得生动自然,虚实有致,神采飘逸。
《说文解字·龙部》:“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对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有载:“东方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古人认为龙神通广大,或降雨布泽,或惩恶除霸,所以一直作为人们的图腾崇拜,也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也是帝王的象征,代表至高无上的荣耀;龙在神话传说中还是升仙的瑞兽坐骑,如《史记·封禅书》载皇帝及群臣乘龙升天。青龙在天文中还是星名。如《后汉书·律历志》说:“青龙移辰,谓之岁。”殷商时期,人们将位于东方的群星视作一条蜿蜒的龙,因此青龙成了代表二十八宿中东宫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别名。从字面意义上看,角宿犹如龙的犄角,氐宿犹如龙身,尾宿犹如龙尾,箕宿犹如龙的尾梢。这样,从角宿至箕宿,便宛如一条龙显现在天际。据《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所述,青龙东斗星君下的七位星君分别为:角宿天门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驷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鸡星君以及箕宿天律星君。他们在神话传说中各自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共同守护着东方的天际。
关于为何在“龙”前加上“青”字,这源于五行学说。青龙原本是神话中代表东方的神灵,而东方在五行中对应的是“木”,其色彩为青色。因此,“青龙”之名由此产生。
白虎画像砖拓片中,白虎头部高昂,略向左倾斜,仿佛正在行走中。画像中白虎身姿矫健,四肢充满力量,前爪紧压地面,后腿则用力蹬地,张口露出锋利的牙齿,圆眼闪烁着威严的光芒。尾巴则卷曲上翘,更加凸显威武之势。整个造型生动逼真,威猛而雄壮,令人敬畏。
《说文解字·虎部》:“虎,山獸之君。”意思是虎乃百兽之王,代表权力和力量;古人认为,虎是一种极具阳刚之气的动物,象征勇敢与威严;《道门通教必用集》第七卷描绘:“西方白虎,与觜宿相应,其姿英挺,其音清肃,能震慑禽兽,威震山林……”同时,虎也被视为能驱散家中的三大灾厄:火灾、盗窃与邪恶。汉代时,人们以虎作门神,用以镇宅辟邪,抵御鬼魅。《风俗通义》第八卷载:“官府常在腊月除夕之日,以桃木雕刻成人形,垂挂苇茭,门上画虎,皆效法古人,希望能避凶趋吉。”至今,在山东潍坊、宝鸡凤翔、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等地的木板年画上,仍可见到“镇宅神虎”的门神画。白虎之所以名为“白”,源于五行学说。白虎在“四神”中代表西方的守护神,也是西方七宿的化身。西方白虎七宿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太上黄箓斋仪》第四十四卷称白虎西斗星君为:“奎宿天将星君,娄宿天狱星君,胃宿天仓星君,昴宿天目星君,毕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参宿天水星君。”西方在五行中属金,金色为白,故曰“白虎”。
朱雀画像砖拓片中,展现了一只体态轻盈的朱雀。这只朱雀前爪轻轻抬起,后爪则紧紧抓住地面,它的口中含着一颗仙丹,颈部回首顾盼,双翅紧密合拢,二叉尾部高高扬起,体态优美,仿佛要展翅高飞。
朱雀,也称朱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大神兽之一,代表着南方。《山海经》中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见则天下安宁。”这一描述赋予了朱雀祥和、安宁的象征意义。在星象中,朱雀代表着南方七宿,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共计四十二个星座,五百多颗星。它的形象被描绘成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此外,《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中对南方朱雀七宿的星君也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匮星君、柳宿天厨星君、星宿天库星君、张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以及轸宿天街星君。这些星君各自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南方朱雀的星象体系。
在玄武画像砖中,草丛的一侧,一只口衔仙草,做爬行状的乌龟,身上缠绕着一条蛇。蛇头和龟首相对,仿佛在进行一种神秘的交流。龟甲和蛇鳞纹理分明,清晰可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玄武,融合了龟与蛇的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第七卷中描绘道:“玄武,生于太阴之气,其形象是龟蛇相缠,游走在九地之下,统领万灵……”在神话传说中,玄武是北方的守护神,与五行中的水相对应,其色黑。《说文解字》解释:“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凡玄之属皆从玄。”因此,“玄”即是黑的别称。同时,玄武也常被提及为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的别名。《太上黄箓斋仪》第四十四卷中对北方玄武星君的描述是:“斗宿为天庙星君,牛宿为天机星君,女宿为天女星君,虚宿为天卿星君,危宿为天钱星君,室宿为天廪星君,壁宿为天市星君。”
在古老的神话中,玄武还是水神玄冥的化身,因其在大禹治水时的卓越贡献,被赐予了万寿无疆的寿命,因此,玄武成了长寿与永生的象征。在古代,占卜文化盛行,龟甲常被用于占卜,所以玄武也成了权力的象征。
汉代四神观念,有驱邪辟凶瑞应之兽,赋予美好祈愿化身载体;有作为四方、四季、四色、星宿等物化形态和四方守卫神等。四神图像既是古人对天上星宿的构图想象,具有民间崇拜的神物图像,又通过命名赋予其特殊内涵,形成了一种特定文化意义和民俗信仰。据此拓品可推演此四神画像砖线条灵动精美,画面规整严谨,空间为虚,神兽为实,内外相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此应是四神图像成熟与繁盛期的典型代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大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汉风神韵。
四神,从远古的仰韶文化开始便悄然出现,历经战国时期的演进,再到两汉时期的最终确立,直至今日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四神”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跨越了数千年的时空,成为不同时期人们思想意识、社会生活以及文化发展的见证者。
研究四神文化在当下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信仰,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这一神秘而又庄重的文化符号,流传至今,源远流长。
四神文化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与尊重。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与此同时,对于自然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四神文化的传承,提醒着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法则,倡导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四神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青龙代表东方,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白虎代表西方,象征着勇猛与力量;朱雀代表南方,象征着热情与活力;玄武代表北方,象征着沉稳与智慧。这些象征意义,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也为我们提供了面对生活的智慧与启示。
四神文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四神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记忆,是民族团结与凝聚力的象征。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弘扬四神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四神文化的传承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其对于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文学作品,四神都是常见的创作主题。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四神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与研究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
同时,四神文化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建筑、服饰、家居用品等领域,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以四神为元素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又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四神文化还具有教育价值。通过对四神文化的了解与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四神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生活智慧,也有助于培养品格与修养。
四神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与弘扬四神文化,让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符号在新的历史阶段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黄粱梦文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