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利用和创新

作者: 冀晓锐

文物保护利用和创新 0

文章以晋中市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文物保护、利用和创新中的实际举措和成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收藏特点、保护策略、利用方式和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揭示博物馆在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对晋中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利用与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同类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

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忠实守护者与积极传播者,是现代社会文化构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晋中市博物馆是山西省晋中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承载了晋中地区丰富而深厚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文化基因,是晋中市博物馆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只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它在文物保护、利用和创新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意义深远,价值不可估量。这不仅有利于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不受时间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而且以创新性的方式向公众传播这些文物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探索,从而对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晋中市博物馆概述

晋中市博物馆始建于2018年,虽是一座历史较短的博物馆,却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下,它逐渐完善了自己的功能。馆内收藏的文物超过3万件,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明清。藏品种类繁多,有青铜、陶、玉、书法、民间文物等。其中,青铜器尤为引人瞩目,其中一尊造型奇特的青铜鼎,融合了当时特有的文化符号和美学理念,鼎身上的纹饰诉说着远古的故事,彰显着一种古老神秘的铸造技艺和独特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陶瓷方面也是精彩纷呈,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瓷器。绚丽多彩的唐三彩,色彩艳丽、造型生动,显示出大唐盛世的繁华与开放;宋代淡雅的青瓷,以其细腻的质感与简约的格调,传达出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展现出清晰的陶瓷艺术发展脉络。这些文物不仅仅是艺术珍品,也是历史的见证,它承载了晋中地区丰厚的文化记忆,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演变。

文物保护措施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博物馆建筑设计科学、合理,注重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控制;它具有先进的温度、湿度调节、光照调节、空气品质监测等功能,为文物保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书画艺术展区,对温度和湿度的精确控制,有效地防止了纸张的开裂和褪色,为书画作品的长期保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拥有完备的文物保护设施,包括专门的仓库和保险箱等,并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功能齐全。文物分门别类,科学合理地管理,详尽的文物档案记载着文物的各种信息,为文物的保护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文物修复方面,晋中市博物馆有序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借助科学检测仪器,通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材料成分分析、图形处理等最新技术,结合传统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经验,对馆藏文物进行复原修复,让沉寂的文物重焕昔日光彩,以新生姿态与观众见面。在文博会上展出的馆藏青铜鉴便是其中之一。该藏品出土时均为碎片,由于其易腐蚀、容易破坏等特性,我馆积极进行有效修复,并为青铜鉴的后续保护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保护制度和规范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了责任主体和工作程序;我馆建立文物安全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专业素质。与此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与文物管理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在文物征集、展览等活动中,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审批操作,保证文物的保护合法、规范,避免文物的非法流失和损毁。

文物利用方式

在陈列展览方面,我馆精心策划的基本陈列围绕着“岁月风采”这一主题,打造“一村”(晋中第一个史前村落),“一珍”(晋中商周第一珍),“一境”(第一个佛教艺术境界),全方位展示晋中的历史文化特点和成就。在古代文物展区,通过实物、文字和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参观者领略历史的沧桑。此外,还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专题展览,涵盖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多个方面。如展现其生平及艺术成就的《艺山碑风——赵铁山书画展》,让参观者领略了不同地域的古老文明,丰富了参观者的参观体验,增进了文化交流。

在社会教育方面,晋中市博物馆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非遗小课堂”,让参加者亲身感受传统手工的魅力;如“舞韵中华,共筑中国梦”,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作热情,激发爱国热情;研学旅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历史文化教育平台。

在文化交流方面,我馆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邀请专家、艺术家来馆讲学、研讨、交流。通过历史与文化的讲座与展览,深入剖析地域的历史与文化现象,让观众有更深入的认识。比如,开展以地域民俗为主题的活动;邀请民间民俗专家,从民间文化的渊源和发展脉络出发,对那些尘封已久的节日风俗和民俗信仰等内容进行解读。专家用生动的故事、丰富的历史资料,为观众揭开了神秘的民间文化。在交流互动环节,观众们分享了自己童年记忆中的民俗片段,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与之相应的展览,通过场景复原和实物展示,再现了传统婚礼、祭祀等重大民俗活动的盛况,精美的婚服和神秘的祭器,让观众对当地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全面更直观的认识。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而且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今、专家和群众、传统和创新的文化桥梁,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物创新举措

晋中市博物馆深知“场景还原”对观众身临其境的重要意义。在展览的策划过程中,专业团队对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和民间传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力求准确地还原出每一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比如,在展示晋中古代商业繁荣的一节中,就用一条精心搭建的仿古街道,再现了当时商铺林立,小贩吆喝,行人熙攘的景象。街道两侧的商铺都是按照古代的建筑风格精心还原,木质的门窗,雕刻的招牌,青石铺就的道路,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那个年代的商业街。店里陈列的都是仿古的丝织品、瓷、茶,还有算盘、秤杆、钱箱等古代商业交易的器具,这些都使场景更加逼真,让参观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习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提高观众对展览的参与度,晋中市博物馆采用多媒体互动技术,带给参观者一种全新的参观体验。每一个展区内都设有触控荧幕、虚拟现实区及AR导览等多媒体互动装置。以晋中历史文化变迁为例,观众可在触摸屏幕的基础上,了解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并观看有关晋中历史的影像资料。而在虚拟现实体验区,通过佩戴VR设备,观众就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古代战争的战场之中,或是感受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

在非遗文化展示中,晋中市博物馆巧妙运用灯彩技术,营造了一种热闹的民俗节庆气氛,让观众能更好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灯彩是晋中地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民间艺术。博物馆邀请本地灯彩艺术家,针对各非遗项目的特色,设计制作出一系列精美的灯彩作品。在“左权小花戏”展示区内,悬挂着“小花戏”主题的“灯彩”,五彩缤纷的灯光点亮了整个空间,演员们栩栩如生的舞蹈动作在灯光的衬托下活灵活现。观众仿佛置身于真正的小花戏演出现场,能感受到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所传递出的欢乐与激情,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认同与保护意识。

晋中市博物馆巧妙地借着双林寺、镇国寺这两个著名的景点,以《黑神话:悟空》为背景,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独特的集章活动。馆内还设置了多个与游戏场景、文化有关的景点,并配有精美的印章。在参观的过程中,观众就像是走进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探秘之旅,一边观赏博物馆内珍藏的珍贵文物、历史文化展品,一边追寻着游戏世界与现实文化的交融之处。每一个景点收集不同样式的图章,除了有着特殊的成就感外,也有着一份珍贵的文化记忆。

除了打卡集章活动中的特别印章,我馆还推出了一枚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印章。这批文创章是由博物馆内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标志性建筑或特有的文化符号作为设计元素,经过精心设计制作的。每一件文物印章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博物馆文化的浓缩体现。参观完毕后,观众可凭此印于自己的笔记本、明信片或特别的纪念册上,把博物馆的文化韵味带回家,也是一份特殊的纪念。让参观者在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可以随时回想起在博物馆里度过的美好时光,加深对博物馆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晋中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利用与创新上成效显著,切实保障文物安全,以多元化的利用形式发挥其教育与文化传播功能,以创新举措增强其影响力。今后,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文物的保护、利用与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博物馆提供有益的经验,共同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的繁荣。

(作者单位:晋中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