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地貌景观特征与开发策略

作者: 张徐婕

地质公园地貌景观特征与开发策略 0

地质公园是指拥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同时兼具地理学意义与美观性的自然公园。其不仅能够作为人们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的场所,更是保护珍稀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进行生态研究的自然保护区。因此,对地质公园开发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地质公园地貌景观特征,提出地质公园的开发策略,以期为地质公园的维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由于占地面积广阔且气候多样,我国的地貌类型不仅在数量上具有一定规模,其类型也丰富多样,如由于风沙侵蚀形成的地貌,由于水流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等。在这多种地貌的基础之上所建立的地质公园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在地质研究、自然保护与物种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当前的地质公园开发与建设中,由于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对地质类型了解不到位等原因,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可知,对地质公园的地貌类型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地质公园的开发策略,是保护生态系统,维护我国地质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地质公园地貌景观特征

地貌类型具有多样性。地质公园所包含的地貌类型并不一定是单一的,一个地质公园可能包含两种甚至更多种类的地貌类型。例如我国的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由于其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影响,加上多年的火山活动侵蚀,形成了独特的火山地貌。此外,板块活动所造成的地壳运动也使山体裸露,加大了风蚀作用与水蚀作用的影响,由此形成了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球状风化遗迹以及水流冲刷遗迹等多种景观,加上其特有的火山地貌,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往参观。

地貌外观具有特殊性。受形成原因的影响,每一种地貌类型都有其独特之处,如喀斯特地貌具有独特的石林风光和地下溶洞,雅丹地貌受风蚀影响形成的沟壑纵横的山脊,丹霞地貌具有颜色鲜艳的丘陵山地等。在地质公园中,地貌外观同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一个地质公园由于其所包含的地貌类型不同,每个地貌类型又具有其独特的景色,再结合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民俗与文化,由此形成了每个地质公园独特的风光。

地貌景观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地质公园的功能复杂多样,不仅需要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生物多样性,维持一定地区的生态稳定,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场所,使游客能够观赏与休息。由此可见,地质公园的地貌具有观赏性,地质类型所形成的独特景观是地质公园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质公园开发策略

国家完善相关政策法律。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是地质公园进行开发和完善的制度保障。在地质公园的开发过程中,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法律起到了引导和维护作用,是地质公园能够顺利开发的保障。受地壳活动以及环境保护的影响,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过程并不顺利,在建设前受到资金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基于对环境的考虑也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国家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从制度上给予地质公园建设以保障,有效缓解地质公园在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压力,促进地质公园的顺利开发。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法规时,要安排专业人员在进行实地考察后对政策与法律加以拟定,否则会出现法规不符合现实的情况。在制定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方面,在进行法律法规制定时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地质公园进行实际的建设和开发前,会遇到管理、用材以及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地质公园开发进度缓慢与质量较低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对公园地质环境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在地质公园开发前的规划环节,国家所制定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要有对工作人员、资金以及用材质量等环节的严格质量规定,保证地质公园开发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地质公园的开发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政策与法律的拟定。例如在地质公园开发前,需要进行相关计划的制定。只有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地质地理与生物知识储备,了解地质公园开发计划的制定流程以及前期的准备工作,地质公园开发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开发后的日常维护等,才能在各方面对其进行规范和维护,保证政府制定的政策与法规能够覆盖地质公园开发的各项环节。

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环境保护是各种大型开发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地质公园的开发过程中更是如此。地质公园开发本身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方便人们进行参观旅游,同时又保留当地的地貌特色,因此在地质公园的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难度相对较大。

首先是开发时的材料运用。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环保建材对地质公园进行建设。例如在地质公园建设厕所与休息区等必要的房屋时,使用植草路面砖等环保地材、麻制墙纸等环保墙饰以及塑料金属复合管等管材,这些都是对环境无污染的建材。同时出于对地貌与生态系统的维护,在进行景观建设时,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改造,当需要进行必要的建设时,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材料进行景点建设,例如在河流中间搭建木桥或石桥,在瀑布旁边建设木制观景台等。

其次是环境保护规则的制定。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则的制定是保护地质公园环境的有效策略,在实际进行拟定时,不仅要考虑游客,更需要考虑针对工作人员安排相关的维护工作,使地质公园的环境能够在各方的努力下得到保护。例如制定“禁止吸烟”“禁止携带明火”等规定,保障地质公园的安全,防止发生灾害。以及规定工作人员在每天地质公园关闭后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清理与打扫,有效保证地质公园的整洁和可持续发展。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公园中垃圾桶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在设置垃圾桶时,保证足够的数量以及均匀的分布是维护公园环境的重要举措。

最后,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在地质公园中进行参观的游客的环保意识是影响地质公园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保证地质公园的良好生态环境,需要工作人员加大对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在入园处以及园中各地通过广播与标语的方式进行宣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游客的环保意识,保证地质公园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并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地质公园开发过程中的指导思想,通过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降低地质公园开发过程中的成本,并使得地质公园在运行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需要在不对公园地质地貌环境与生态平衡造成不良影响的前提下进行,通常在实际的运行中,表现为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以及废物资源的回收利用。

清洁能源的利用是在地质公园的开发和运行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效举措。在拥有特殊地质地貌的地区,通常具有一定的风能或水能促使该地貌形成,这些能源在维护地质公园日常开发以及运行的同时,也能保证生态平衡,实现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都属于风蚀地貌,其所在的区域拥有较为丰富的风能资源,在拥有雅丹地貌或丹霞地貌的地质公园旁建设风力发电站,不仅能够保证公园内部电能的供给,也能减少地质公园对于当地生态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废物资源的回收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一,在地质公园的开发中应用此策略,是保证地质公园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并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废物资源通常指地质公园中游客以及工作人员在其中产生的垃圾等,这些垃圾如果不乱扔在地质公园的环境中是不会对该地区的环境与生态平衡造成影响的,同时,如果能对这些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就可以保证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塑料水瓶等废物的回收,通过加工再利用能够将新的塑料水瓶投入使用。

开发与科学研究结合。地质公园中的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地质公园的开发中,将其与科学研究进行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开发效率,推动开发进程,促进开发与环境保护等进行有效融合,同时也能够促进科学研究的进展与突破,是实现双赢的有效策略。地质公园本身需要维持园内的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因此其园内环境对于地理学、环境学以及生物学等多门学科都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将开发与科研进行结合,对于地质公园与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实际进行时,则需要地质公园与当地大学或者研究所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促进二者共同发展。

在地质公园的开发与科学研究结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由地质公园的管理者与大学教师或研究院的管理者进行沟通,在制定好研究内容后需要由地质公园的管理者进行确认,保证研究项目对于公园环境以及生态平衡无不良影响后才能开始进行科研计划以及流程的制定。其次,在制定学生或者研究员的考察流程以及行进路线时,也需要地质公园的研究者进行参与和规划,为学生或者研究员提供安全的路线图,同时提出特别注意事项,指出较为危险的区域并禁止其进入,以保障学生或研究员的生命安全。最后,在研究和考察结束后,当地大学以及研究院所进行的科研成果对于地质公园的开发具有加速和促进作用,要及时与地质公园进行成果共享,保证地质公园开发的顺利进行与发展。例如我国兰州大学与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曾进行合作研究。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有着特殊的地质地貌景观,同时兼具人文景观资源。兰州大学与张掖国家地质公园进行合作,有效促进了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与建设,在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给出了有意义的指导建议,同时兰州大学也通过实地考察与科研活动,在地理学、生物学以及环境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研究成果,这是地质公园与大学合作共赢的体现。

综上,地质公园所包含的地形地貌具有多样性、特殊性与观赏性等特征,以其壮丽新奇的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度假场所,同时也为当地的自然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是国家对于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开发、建设和利用的一部分。在进行地质公园的开发时,需要在国家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将开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研究进行结合,使地质公园的开发能够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有序开展和进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双甸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