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博物馆如何守护那些"无价之宝"

作者: 朱博

现代博物馆如何守护那些"无价之宝"0

文物被视为重要的遗存文化,标记着人类发展的历程。不同时期的文物有着差异化的含义,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物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是历史、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向人们展示了历史的发展,应该实施全方位的保护。我国历史悠久,所形成的文物种类繁多,指引着人们去了解古老的文化。当前来看,现代博物馆重视的是文物的保护,尤其是在先进科技的支持下挖掘潜在的文物艺术价值。这既是现代博物馆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的义务,只有确保现代博物馆的稳定运行,才能避免文物的破坏,更好的发挥文物的价值。

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现状

对于现代博物馆来说,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藏品的展览,而最具有艺术价值的藏品是文物。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故事背景,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属性。文物的鉴赏过程并不仅仅是看,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内涵的展示,这个过程需要专业人员的解说,观赏者从中了解文物的来源,并对其有深入的认识。文物管理者需要掌握深层次的文物知识,并懂得基本的文物保护技巧,确保文物展览的顺利进行。现代博物馆根据文物的类型组织了不同的展览模式,并为文物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在三维技术的帮助下,向人们再现文物古代时期的辉煌。值得注意的是,文物保护与管理并非易事,需要现代技术的支持,尽可能做到全方位的管理,确保文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文物传承着我国的历史,拥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从宏观角度来看,文物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为重要的是其在历史上的影响,背后有着无法磨灭的历史故事。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完整的文物为我国文化研究创造了条件。在现代博物馆中,要想确保文物的顺利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的发展,就应该实施科学化的文物保护工作。文物的形成来源于历史的推进,其属于不可再造物质,再加上其特殊的历史属性,让无数文人墨客爱不释手,也成为了诸多艺术爱好者的毕生追求。为此,需要改善管理人员的素质,尤其是树立文物保护意识,通过科学化的博物馆管理,去发挥文物的文化价值,实现文物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中的问题

为了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质量,必须充分考虑安防机制的建立,只有确保文物的安全性,才能实现后续的文物展览工作。实际状况并非如此,现代博物馆为了获取更多的关注量,将先进的技术引入展览现场,尤其是将现场分为多个部分,该展览模式尽管容纳了更多的观赏者,对应的展品的数量也会有所增加,但是却造成了安防机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监控系统安装限制。当发生安全事故时,管理人员无法借助安防系统进行问题处理,也就造成了文物的损伤。另外,部分管理人员忽视了安防机制的重要性,缺乏安全意识,未能开展合理的监控系统维护,久而久之形成了监控维护的形式主义,毫无实际价值,这对于文物的保护造成了约束,不利于博物馆文物展览工作的正常开展。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地区有着差异化的保护措施。尽管地区不同,保护措施不同,但根本的原则是一致的,即文物安全原则。但是,部分博物馆对于安全管理并不了解,管理机制较为缺乏,不具备合理的文物管理保护体系,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自身的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对应的工作内容不具体,造成文物管理保护质量差。文物保护及管理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经验,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而管理人员间的能力差异明显,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对文物的价值做出判断,相关的知识技能不足,进一步制约了管理系统的建立。

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属于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完善。对于现代博物馆来说,其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实现资金的长期支持,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稳定进行。但是,绝大多数博物馆中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不重视合理的财务规划,认为只需要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即可,也没有对文物开展有效的维护。另外,政府对博物馆资金支持不足,久而久之,博物馆文物的管理维护工作受阻难以发挥科研价值。

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实施方案

安全保障是现代博物馆顺利进行的前提,其也是政府需要重视的内容。当前,有效的安全保障需要借助安防工作来实现,以博物馆的现状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文物摆放计划,对于特殊的文物实施多角度的安全监督。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引入先进的安防设备,常见的是监控和红外线防护等模式,其目的是提高博物馆的安全性,实现智能化文物展览管理。另外,安防管理工作需要充分考虑模块化设计,即最大化改善管理过程的灵活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安全而降低经济效率,这也是安防管理的核心。

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为现代博物馆的正常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博物馆需要做的是完善管理制度,最大化落实责任制,让更多的管理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初步研究发现,我国重视博物馆管理机制的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去约束博物馆的行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仍有部分小型博物馆无视相关的要求,对责任制不重视,发生文物展览问题后难以解决,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政府对博物馆的管理过程提出了要求,必须创建统一的管理制度,且所有的博物馆必须根据管理制度约束自身的行为,如此一来,文物管理流程有了明文规定,提高了管理过程的安全性。在具体的文物管理中,博物馆还需要做好数据记录,例如展览的时间、地点等,并在展览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只有获得许可的博物馆才可组织展览活动。

面对时代的发展,博物馆文物管理的重点不仅仅是文物本身,还需要注意资金管理,尽可能与当地政府合作,向政府寻求资金上的帮助。文物保护及管理不在于经济利益的提高,但也不完全属于公益活动,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对于文物来说,其向人们传递出了无尽的艺术内涵,告知人们如何去缅怀历史,博物馆可在展览的过程中承接部分广告,如此既可以解决资金上的压力,又可以宣传文化内容。博物馆主办公益性宣传活动,用文物去激发人们的爱国的热情,接受爱国人士的捐助。获得资金后,财务人员需要进行长远的规划,让每一分钱都用在文物的展览中去,让更多的人通过文物展览认识文化的魅力,从而懂得美好生活的不易。

政府要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博物馆开展合理的文物展览活动,配合博物馆组织线上文物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的内涵。政府还应增加资金的投入,用于文物的展览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确保展览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有助于文物的保护,管理人员的鉴赏水平随之提高,再加上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外出培训,掌握了多样化的管理制度,使得文物管理质量不断改善。政府扶持力度的强化,使破坏文物的现象逐渐减少,那些违法的破坏行为得到了遏制,破坏文物的人员受到了处罚。

随着科技的发展,博物馆也实现了全面提升,人们对文物展览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博物馆要积极改善文物的管理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文物的合理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代较久的文物会出现一定的损坏,为此,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文物的基本信息,尤其是了解文物年代时间、材质,以及存放注意事项等信息,为文物的保存提供适宜的环境,对于特殊的文物可考虑减少展览频率,降低光照时间,用实际行动确保文物的安全。布质或纸质的文物,当博物馆环境干燥时,极易引发火灾,为此需要做好防护工作,采购针对性的灭火设备,降低火灾对博物馆中文物的损坏。对参观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告知文物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将严禁物品妥善安置,确保人员安全,避免意外的发生。

不同时期的文物有着不同的价值,科学化的文物管理对于我国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不仅使得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更为透彻,也提高了博物馆的经济效益。为了确保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需要担负起责任,实现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尤其是做到安防工作的完善,在有效管理制度的协助下,提高博物馆文物的管理质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