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 体质升级
作者: 华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健康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如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我园一直在探索和实践。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化技术成为助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园通过打造适合幼儿的运动评估系统,利用智能设备对幼儿的运动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评价,并根据幼儿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运动游戏资源库,从而引导幼儿高质量体育锻炼,促进幼儿个性化的运动发展。
我们在行动
捕捉运动数据
我园借助智能体测设备,定期收集幼儿运动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运动能力和水平。设备配备智能芯片,能够及时对幼儿的体测结果进行录入和统计,并采用童趣造型、游戏化情境,引导幼儿在玩中完成运动技能的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会自动录入幼儿园的后台数据库,并对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进行数据比对与分析,形成个性化体质报告。
拓展运动资源库
围绕幼儿的个性化报告,以及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幼儿的运动能力差异,我们针对幼儿适宜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相应的运动内容设计,通过四大项目支持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运动百集
组建“百家智囊团”运动小组,利用互联网、各级赛课资料,将经典体育活动和幼儿园优秀原创教案按照不同年龄段、不同运动素质指向进行重新编整和分类,将这些园本化运动资源收录在幼儿园资源库,供所有教师进行选择。
晨锻菜单
各班教师根据班级的运动数据报告有针对性地设置“菜单”,引导幼儿参与运动内容和玩法的创设、完善,形成班级独有的“晨锻菜单”。学期体测后,某班级的体测报告显示:班里超过一半的幼儿上肢力量处于下游水平。针对这一结果,班级围绕上肢力量这一能力,结合幼儿兴趣,开展了“勇渡钱塘江”室内晨锻活动。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下,通过双手抓握不同器械,进行三个不同难度层级的悬垂游戏挑战。
通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跟进,教师再次对班级幼儿的上肢力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超过60%的幼儿上肢力量处于上游水平。这表明,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的难度挑战,有利于幼儿运动能力的提升。
创新玩家
基于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各班教师对游戏提出三种玩法,并拍摄玩法视频,导入平台。每项游戏都包含介绍、规则、玩法、教学建议等视频内容,并不断改进和升级,目前已有60余个民间体育游戏的创新玩法,如“老狼老狼几点啦”“龟兔赛跑”等,形成了适宜幼儿的个性化运动宝库。
运动处方
根据幼儿智能体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亲子互动内容,我们与家长共同研发了“运动处方”。“运动处方”包括“伢伢敦敦大变身”“小禾苗加油包”“最强宝贝计划”三大板块,涵盖了钻爬跑跳、力量宝贝、跳跳长得高、拉伸身体好、爱上做游戏、挑战我看行等亲子互动游戏。家长会在手机端收到孩子的体质报告,报告里不仅有幼儿的运动能力分析,还有运动能力提升的建议。家长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处方”,进行亲子打卡挑战。
智能情境激发运动兴趣
借助数智化平台,我们还创设了“海岸冒险岛”运动地图。运动地图一方面可以捕捉孩子们的实时运动画面,呈现各个运动区项目的挑战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将幼儿零散、抽象的打卡数据,转化为能量瓶中实时、具象的小水滴,当瓶中的水滴足够多,就能为“海岸小岛”增加一朵美丽的小花。这一动感、有趣的运动地图,大大激发了幼儿运动的内驱力与自我调节能力。孩子们常常抱着让幼儿园开出更多小花的想法,积极地到各个运动区进行挑战,达到全方位的锻炼。
动态监测及个性化反馈
通过不同形式的运动参与,幼儿在运动中获得了可喜的变化。教师通过随机、定期的方式进行动态监测,随时关注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并得到个性化反馈。如幼儿佩戴手环进行体测,从测试结果可知,该幼儿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较为不错,但平衡能力、下肢力量和上肢力量方面有所欠缺,需要加强对肌肉的力量锻炼以及身体平衡练习。
我们的收获
我园连续9次对各年龄段幼儿的运动素养能力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幼儿的各项运动素养能力均呈现动态提高的趋势。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上肢力量,其次是平衡能力。幼儿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师与家长之间理念不匹配、教育策略不一致的现象在运动领域得到了良好的改观,家园合作实现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