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作者: 成利新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孩子,他/她总是带着心爱的玩具,也许是毛绒玩具,也许是小火车、蜘蛛侠……孩子视它如知己,喂它吃饭、抱它睡觉、带它上幼儿园,形影不离。如果偶尔找不到,一定会千方百计找到它才能安心。一旦丢失,即使有看似一样的玩具弥补,孩子也会惦记那个再也回不来的玩具……大人或许不理解,不就是一个玩具吗?孩子为什么如此钟情于它?
莫·威廉斯创作的《古纳什小兔》三部曲,借由小女孩翠西心爱的玩具小兔三次失而复得的故事,以独特而极富洞察力的视角,记录了孩子三次惊喜而骄傲的“成长时刻”——学会说话、同伴交往、与玩具笑着说再见,呈现出一幕幕家庭生活中亲子交往真实而动人的瞬间。其富有喜剧性的故事情节,俘获了无数大人和孩子的心。该书先后于2005年与2008年获得凯迪克银奖。
读懂孩子的“不可理喻”
【资料卡】
书名:《古纳什小兔》
作者:[美]莫·威廉斯/文、图
阿甲/译
牙牙学语的翠西陪爸爸去洗衣店,他们一起走过大街,穿过公园,往洗衣机里放衣服、塞硬币,一切都充满新奇。但是回家的路上,翠西发现古纳什小兔不见了。翠西还不会说话,她拼命哭闹,爸爸听不懂,她只好撒泼打滚。直到回家,妈妈问起小兔,爸爸顿时明白了。全家火速奔赴洗衣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古纳什小兔。“古纳什小兔”成为翠西学会的第一句话。戏剧化的故事情节,在充满意外与幽默之余,传递出翠西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5岁的女儿杨二每次看到翠西张大嘴巴拼命嚷嚷,挥舞手臂向爸爸表达抗议的画面,都会让我反复阅读这几页的文字。我问她:“为什么翠西会这样?”杨二说:“翠西的爸爸不知道她要去找小兔。”我又问:"为什么翠西这么喜欢古纳什小兔?”杨二脱口而出:"就是喜欢,没什么原因。”说完,她抱起自己的默默兔说:“妈妈,咱们给默默兔换身衣服吧!”这个玩具曾经是姐姐杨一的最爱,长大的杨一大方地将它送给了妹妹,正如《再见了,古纳什小兔》中,长大的翠西将最爱的小兔送给了一个哭闹的陌生小宝宝。
让孩子的“占有”得到尊重
【资料卡】
书名:《又来了,古纳什小兔》作者:[美]莫·威廉斯/文、图
阿甲/译
翠西要上幼儿园了,她准备将古纳什小兔介绍给小伙伴,但她发现同班的宋佳也带了只一模一样的小兔,她们都认为自己的小兔才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吵了起来。老师收走了小兔,放学时又还给了她们。凌晨两点半,翠西惊醒,猛然发现搂在怀里的不是自己的小兔。爸爸只好打通了同样在找小兔的宋佳家里的电话,约好了交换地点……第二天,翠西和宋佳成了好朋友。她们在不经意间学会了分享,收获了友谊。
在成人看来完全相同的两个玩具,孩子却能一眼就发现它们的不同。女儿杨二翻到两只古纳什小兔第一次见面的那一页就说:“翠西的小兔没有蝴蝶结,而宋佳的有。”成人不一定能看到这些细节,但是孩子可以。女儿也认为,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玩具。就像有一次,我买了两只一样的毛绒小鸡给她和好朋友沈玉,杨二却坚持认为:“我的小鸡要瘦一些,沈玉的小鸡胖,但它们都很可爱。”独一无二的玩具,是否映射出孩子对自我独一无二特性的认知呢?
成长就是笑着説再见
【资料卡】
书名:《再见了,古纳什小兔》
作者:[美]莫·威廉斯/文、图
阿甲/译
翠西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他们乘坐汽车、飞机、火车,终于到达目的地。但是,古纳什小兔却不见了!尽管失落、伤心,但翠西已不再是那个丢了小兔就哭闹耍赖的小女孩。在爸爸妈妈的拥抱和家人的鼓励下,她勇敢地面对失去,自我调整并努力体会成长的意义。返程中,翠西在座位上找回了日思夜想的小兔,却意外地把它送给一个哭闹的小宝宝。翠西长大了!正是爸爸妈妈的爱与理解,给予翠西成长的勇气。
女儿杨二曾经弄丢了自己的毛绒小鸡,并因此哭了很久。我曾尝试以翠西梦见古纳什小兔开心地与新主人在一起的桥段安慰她,杨二却说:“我怕我梦不见,梦见也会哭醒的,我可能没有翠西那么开心。”我又说:“那我们用更好的方式把小鸡留在记忆里,好不好?”杨二说:“那就把小鸡画下来!”有段时间,她用心地画了许多小黄鸡的画,并把它们剪了下来,贴在墙上或者放在盒子里。时至今日,她画得最好的动物就是一只侧立的小黄鸡。的确,从某种意义上看,失去会让孩子有机会面对意外与学会长大,从而更加珍惜成长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