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魔法森林舞

作者: 姜雪 弓仲冬 李红侠

设计意图

小朋友们最近沉迷于“魔法的世界”,在孩子的世界里,有人走过就会亮起的灯,踩在地面就会响起的音乐都是魔法。魔法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能激起幼儿乐于探索的欲望。对幼儿来说,音乐教育不是教音乐的教育,而是让幼儿通过音乐活动得到发展,最终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一节“魔法森林舞”活动应运而生。

活动目标

1. 喜欢参与律动创编游戏,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魔法森林舞”带来的快乐。

2. 在“魔法森林舞”音乐游戏与同伴积极互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3. 根据音乐节奏 × × × × × —│进行词语替换,并用肢体大胆表现节奏型。

活动准备

网络音乐《魔法森林舞》,PPT,彩带人手一根,魔法披风每人一件。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场,感受A段音乐节奏型

1. 随歌谣《小神灯变魔法》节奏做相应动作进入活动场地。

(评析:神灯就要变出新的魔法啦!我们一起去变魔法吗?活动从教师神秘性的语言拉开帷幕,音乐为三段曲式,A曲式是为了帮助幼儿构建良好的律动感,因此将具有律动典型的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进行组合,以变“魔法说咒语”的形式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

2. 我来拍身体,通过拍手、拍腿、手脚结合练习拍出音符的节奏,感受A段音乐节奏型。

(评析:幼儿围绕4/4:× × × × × —│× × × × × —│× × × × × × × ×│× ××—│的节奏,通过拍手、拍腿、手脚结合的方式,进行身体的各个部位的拍奏,掌握与巩固节奏的稳定性。)

二、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型

1. 音乐中加入词语,并用肢体动作表现A段音乐节奏型。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老师喜欢吃西瓜,我要变出西瓜来。我要变西瓜,我要变西瓜,踢踏,瑞拉,踢踏,瑞拉,变变变!

幼:苹果、哈密瓜、火龙果……

(评析:教师开放式提问法鼓励幼儿畅所欲言,大胆表达并通过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激发孩子表达和创造的意愿。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游戏的主人。)

2. 两人合作随音乐用肢体动作创意表现B段音乐节奏型。

鼓励幼儿两两一组,在音乐结束后组合水果造型形态。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魔法森林舞0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魔法森林舞1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魔法森林舞2

(评析:培养幼儿听节奏的能力,教师带领幼儿跟随感知音乐中A、B、C三段体曲式。)

3. 同伴合作进行音乐表演,幼儿跟随感知C段音乐节奏型。

(评析:B曲式是施魔法;C曲式是“吃掉它”“分享它”。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幼儿后,教师由浅入深地与幼儿进行游戏,抽象的音乐变得故事化、直观化,孩子也能轻松掌握并根据音乐段落大胆进行语词替换,表演得活灵活现,可爱至极。)

三、利用彩带结合音乐节奏进行游戏

1. 幼儿根据彩带颜色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词语替换。

师:老师带来了好多魔法彩带,请小朋友们根据彩带的颜色说一说可以变成什么水果?

(评析: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游戏材料的适当投入是激发幼儿音乐情感和促进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音乐游戏中适宜的游戏材料运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本次活动每位幼儿身穿魔法披风,从而提升了游戏参与的积极性、活动的神秘性;因为在操作部分纱巾材质柔软、造型百变、色彩亮丽,这样更会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2. 两人彩带之舞,表现全曲音乐的节奏。

(1)教师和一位幼儿示范感知音乐的节奏,在C部分乐曲时,幼儿跟随音乐节奏互换同伴,进行音乐游戏。

(2)幼儿两两自由组合,利用彩带表现节奏型。

(评析: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用了一句情境化的语言“神灯最喜欢小朋友们整齐的咒语和脚步的声音,这样我们的魔力会更强哦”。这样提出游戏要求更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幼儿自然会自觉遵守,游戏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井然有序的活动常规。)

3. 四人彩带之舞,幼儿四人自由组合,随音乐大胆表现音乐节奏并进行游戏。

(评析:教师遵循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4. 幼儿舞动彩带跟随《魔法森林舞》音乐,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音乐是“动”的艺术,在互动过程中,共同的交流、分享、体验能唤起幼儿的积极情感。尤其是到了大班阶段,他们的合作能力已有了明显提高,并出现了自我评价意识,特别希望能在同伴面前得到认同。在音乐活动中,我尝试着引导幼儿合作,让幼儿在大胆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愉悦身心、展示“才华”,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我用“和神灯一起变魔法”贯穿整个活动,把幼儿看作是自己的“伙伴”和合作者,注重语言沟通,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孩子在音乐声中体验快乐,大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