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梦中心,一个“还江于民”的商业样本

作者: 张云亭

西岸梦中心,一个“还江于民”的商业样本0
位于徐汇滨江南段的“Gate M西岸梦中心”是一个商业开发项目,沿黄浦江800米滨江岸线重新改造设计而成。

对上海本地人来说,位于徐汇滨江南段的“GateM西岸梦中心”(以下简称“梦中心”)是一个周末休闲的新地标。这个开放式商业项目2024年9月开业,就坐落在黄浦江畔,拥有近800米长的滨江岸线—在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的公共空间范围内,这里是唯一一处紧贴江岸线的滨水商业设置。人们喜欢来这里吃饭、喝咖啡、遛宠、看演出和玩滑板,或者,什么都不做,仅仅只是坐在岸边的阶梯上发呆。

平日,每天有2万到3万人在这里驻足游览,而到了周末,这个数字是每日5万到6万人。去年国庆假期是个高峰,平均每日吸引了大约8万人前来。

事实上,梦中心并非全新事物,而是个曾一度易主的旧改项目。它的建造计划最早始于2012年,第一任业主是香港兰桂坊集团、美国梦工厂和上海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该项目属于“西岸传媒港”规划中的一环,由香港欧华尔等知名建筑公司负责设计。到了2019年,国企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接手了挂牌出售的梦中心,并通过招标的方式找到了民企华之门资本联合开发和运营。

在华之门资本副总经理陈俭看来,接手梦中心就像是在完成一篇“命题作文”。早在改造初期,梦中心就有了“三横三纵”的整体动线规划,“三横”中的一条就是位于项目西侧的知名美术馆大道龙腾大道,另一条是贯穿南北建筑群的中轴线梦中心大道;东侧则是令人瞩目的800米滨江岸线。“大的路网规划已经有了,西岸本身也有十多年发展文化艺术的历史。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将这些在地性元素和商业业态更好地结合。”

在陈俭的构想中,梦中心应该是一个让人愿意走一走、坐一坐和到处游逛的场所,而这一设想的实现首先依赖于项目的定位。西岸板块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稀缺的江景”,但它的周边本身以CBD和豪宅为主,工作日来消费的大部分是附近的客群。由于缺乏足够的自然客流,华之门给了梦中心一个明确的定位—目的性商业,并紧紧围绕这一定位开展招商、运营、市场营销等工作。

从布局来看,梦中心的总建筑面积为16.2万平方米,从北到南共包含演艺文化、可持续时尚、微度假休闲、梦工场和现象级城市户外五大功能分区,一共11栋建筑单体,由北到南依次按照1至12号的顺序排序(注:没有11号楼)。这些关键词的拟定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区域的整体规划和项目实际的改造进展。

北拥西岸穹顶艺术中心和西岸大剧院,并与油罐艺术中心相衔接,梦中心延伸了美术馆大道的文化基调。由此,梦中心在北区顺势引入了一批强目的性的文化品牌,并强调文化与商业属性的融合。比如,3号楼的一层引入了运动品牌斯凯奇,二层是以建筑和设计为主题的群岛BOOKS书店,三层则是室内livehouse演出场馆瓦肆VASest。

西岸梦中心,一个“还江于民”的商业样本1
建筑师通过连廊和楼梯等设计,将黄浦江的景观引入到城市里来。
西岸梦中心,一个“还江于民”的商业样本2
靠近北边的是即将开幕的西岸大剧院,滨江岸线上布局的则多是餐饮品牌,它们的外摆空间可以让消费者更多地享受江景。

根据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主持建筑师柳亦春的介绍,这种混合的业态部分来源于他们的提案。梦中心易主后,项目主要的设计工作被委托给了大舍建筑和总部位于荷兰的MVRDV,前者负责北部建筑群的改造,后者负责南部的改造。

在梦中心项目重启之初,西岸集团曾邀请大舍围绕9号楼(2号楼和4号楼的前身)做了一项前期研究。研究聚焦于业态构成与内外空间的关系。由于人们进入文化场馆的频次其实是低于进入商业环境的,“通过文化与商业的混合,商业的人流可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补足文化空间的运营,反过来,文化的元素或氛围也会影响商业空间的美学和设计定位。”柳亦春对《第一财经》杂志说。

在常规的商业品牌方面,北区还引入了On昂跑、nicerice好饭等时尚零售品牌。引进的原因正是在于它们与文化艺术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在日常的店面运营中,梦中心也会鼓励这些品牌去策划与文化、展览深度结合的短期快闪活动,从而突出和其他线下商业的不同。

陈俭认为,品牌愿意来到梦中心,还是想要借助滨江这一“地利”,呈现出更多元化的概念、内容和活动,“在这样的场景下,值得把所有的传统业态都重做一遍,让它们变得不一样”。

一栋名为滨水市集BLOOMARKET的三层建筑连接了南北两个区。BLOOMARKET是梦中心的主力店之一,主要售卖云贵川、潮汕、闽南等本土化餐食,同时经营着开放式酒吧、宠物用品零售等业态。它的一二层被大型植被装点得郁郁葱葱,通体无柱的设计和单层达7米的挑高营造出开阔感。

这栋建筑的前身是上海水泥厂遗留下来的废料仓库,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改造前的仓库仅存骨架结构,MVRDV保留了这一工业风特色,置入了玻璃幕墙,安装了醒目的橙色外部悬挂楼梯,这些改动增加了建筑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无需绕行,游客穿越该市集就可以由北区直接抵达南区。对长时间在建筑内停留的顾客来说,他们可以在这个升级版的“大时代”体验一站式美食,还有巨大的落地窗带来的阳光和江景。

BLOOMARKET的设想部分借鉴了荷兰鹿特丹的拱形菜市场,后者同样由MVRDV操刀。“他们发现凡是全球一线城市,都会有一个城市地标级别的超级市场。”一位华之门资本的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杂志说。在建筑的顶层,华之门还预留了一个近2000平方米的空间,作为自身策展和品牌举办文化活动的场所,它也能支撑起梦中心的部分场地收入。

除了BLOOMARKET,MVRDV对橙色的偏好还延伸到了梦中心整体,尤其是对南区的改造上。和水泥厂的废仓库类似,位于梦中心南区的筒仓同样有着百年历史,MVRDV为它置入了一组橙色的立体步道系统,沿着它拾级而上,可以直达二楼的观景露台。筒仓已有的内部结构刚好适合户外运动品牌,最终顺利租给了岩石攀岩馆。

西岸梦中心,一个“还江于民”的商业样本3
粉色与橘色区域展示的是“三纵”与公共广场改造。3条东西向轴线将传媒港、梦中心和滨江岸线连接起来;三条横跨龙腾大道的天桥连接着传媒港二层的步行区与梦中心的二层平台,将人群从传媒港引入滨江水岸空间;东西轴线与梦中心交会的地方是公共广 场。

除攀岩外,南区的主要业态还包括酒店、滑板等。类似这样的业态切中了消费需求的变化:疫情结束之后,户外和运动变得越来越热门。另一方面,这一业态布局也是对西岸整体发展思路的承接—随着西岸不断向南延伸,都市体育产业被定调为未来区域发展的新抓手。

对华之门来说,这个项目要解决的另一关键性问题,是在招商过程中考虑江景与品牌的结合。

陈俭和团队在沿江的800米岸线上布局的大多是餐饮品牌,比如BlueBottleCoffee蓝瓶咖啡、PieBird、DRUNKBAKER等等。餐饮品牌的优势是可以最大程度利用江边空间(设置外摆),让人们可以一边用餐,一边眺望江景。为了避免业态过于单一,华之门还在其中穿插了一些有特色的运动零售品牌,比如NewBalance的第一家跑步店,以及靠近江岸的滑板场等。

而在建筑设计的部分,建筑师思考的是如何在现有基础之上,增强800米的滨江景观与内部建筑的互动。

柳亦春首先看重的是空间的公共性。“所谓公共空间的角度,就是跳出建筑具体的商业或文化功能去看待它。当建筑身处江边,未来有可能变成大众不管有目的还是无目的都会抵达的地点时,我认为应该先处理好建筑和黄浦江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点上,建筑师们和业主方达成了共识。陈俭表示,考虑到景观资源的均衡性和规划的层次感,靠近水岸线的第一排楼不能过高,体量也不能太大,以免挡住后排建筑的视线。同时,由于800米滨江岸线为南北向,对东西向的景观渗透有限,因此需要通过连廊和楼梯等设计,想办法将黄浦江的景观引入到城市里来。

在现任建筑师接手前,梦中心已经构建出一个立体步道系统,但仍存在可改进之处。原设计中,两条位于二层的天桥连接了梦中心和西侧的传媒港商务区,地下车库未来也希望能相互连通,但原天桥系统基本只局限于二层,宽度也较窄。同时,原设计的建筑体量较为集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体的流动性和景观体验。

西岸梦中心,一个“还江于民”的商业样本4
BLOOMARKET改造自上海水泥厂遗留下来的废料仓库。
西岸梦中心,一个“还江于民”的商业样本5
2024年梦中心开业后,运营方在西岸大剧院旁边的广场举办的露天电影放映活动。

为了更好地利用江景资源,部分北区建筑的二层体量被缩小,东西向和南北向的空间得以全部打通。在原有天桥的基础上,建筑师还增加了天桥的宽度和数量,包括三层的外部连廊系统,最大化地提供能够观赏江景的平台。

通过改造,一个细密的景观视线网络被创造出来。建筑体量的分散还留下了更多视野缝隙,即便是离滨江线较远的1号楼、3号楼、5号楼,也能通过这些缝隙看到黄浦江,实现后方建筑与江景的直接联系。

“人们在经过商铺和跨过天桥时,无论在哪一层,都能享有特别好的观江视线。”柳亦春说。这样的空间布局让人们得以在小尺度空间中欣赏江景。

这类公共空间的改造意味着步入空间的人即使不消费,也能享受滨江的景观。6号楼之间的“网红阶梯”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游客拾级而上,抵达6号楼二层后,可以继续向南或向北游览;也可以直接坐在阶梯上,面朝东欣赏黄浦江。由于两边建筑物遮挡了部分江景,这里视觉上给游客一种“看江似看海”的感受,因此成为游客拍照的热门打卡地。

而对于居民来说,前来享受江景的时候带上宠物是一种自然的城市生活习惯。因此,梦中心的大部分商店都允许宠物出入,这里还有可以携带宠物的洗手间,以及专门给宠物准备的垃圾箱,很多商家还会在店门口贴心地准备给宠物喝水的小碗。不过,这并不是梦中心独有的现象—在整个上海西岸,宠物友好的氛围都很浓厚。早在2020年,西岸就开辟了一处萌宠乐园,供宠物自由玩耍。

柳亦春认为,黄浦江本身就是一条代表了自然的河流,而宠物是人与自然之间很重要的一个中介元素。“宠物的参与更好地弥合和促进了黄浦江作为自然要素,以及江边的建筑作为人工要素之间的关系,它也许可以被视作是一种软性的协调,对动物自身则更有特别的意义。”

一位游客对《第一财经》杂志表示,从住处打车到梦中心大约需要30分钟,可即使距离稍远,她依然乐意来逛一逛,“梦中心的滨水景观、街区、艺术氛围很吸引人。我经常在这里买咖啡,吃饭时喜欢选择临近江景的店铺。”相较于传统商圈,她更在乎“人与自然相结合”的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