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女权主义精致的迷思

作者: 肖郎平

摆脱女权主义精致的迷思0

又一年“3·8”国际劳动妇女节过去,全球妇女权益问题依然很突出。

3月10日,联合国提出,为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将审查评估《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果执行情况。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菲勒蒙·扬在致辞中指出,系统性障碍仍影响妇女平等。按目前速度,要137年才能让所有妇女摆脱贫困,68年才能结束童婚。

毫无疑问,妇女权益平等应该是人类共同的选择和任务,无论我们是哪种性别。

不过,笔者想要指出的是,女权主义和妇女解放不是一回事。

法国大革命唤起了女性对自身权利意识的觉醒运动。1792年,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她最重要的著作《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评》,认为男人的权利同妇女的权利是一体的和同一的,要获得社会平等,必须消灭教会、废除军阶制,更要革除君主专制。

然而,资本主义国家努力把妇女赶回厨房。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媒体鼓吹和塑造“幸福的家庭主妇”的形象,宣扬女人的职责是伺候丈夫、生儿育女、照顾家庭。美国妇女发起了妇女平等权利运动。1963年,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将家庭比喻为“舒适的集中营”,号召妇女冲破家庭的束缚,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1964年《民权法案》颁布,美国妇女真正拥有投票权。

近两百年来,女权主义者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激进运动,但是,仍没有获得应有的权利,没有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解放。

一方面,女权主义面临为反对物化而将自身物化的悖论。激进女权主义把妇女受压迫原因归咎于性别差异,提出对男子展开“性战”等等。后果是反而让女性成为资本消费的对象。从“二奶”到“身体写作”,就是当代女权主义极端“个体化”的结果。

另一方面,女权主义造成性别对立紧张,而不是彼此和谐共处获得解放。西方妇女人权运动把性别对立看成比阶级对立更重要的压迫根源。有的学者明确指出,这种性别理论“ 决不会引导女性走向最终的解放”。

我们没有必要被女权主义看起来时髦精致的词汇迷惑。事实上,社会主义国家将妇女解放落实得最坚决,妇女的选举、教育、工作等权利得到保障。

2017年,胡润富豪榜发布全球88 名白手起家女富豪,中国女性有56 位。中国女性高等教育入学率排名世界第一。论女性劳动参与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60%,法国为50%,美国也只有58%,而中国达到70% !

为什么中国妇女解放成就斐然?毛泽东居功至伟。他明确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是束缚中国妇女“四条极大的绳索”,妇女解放与社会解放是密切地联系着的,离开了社会解放运动,妇女解放是得不到的。

美国妇女的选举权、同工同酬和平等就业权,从提出到法律确认,分别用了72年、115 年、116年。作为对比,不到30年,新中国就实现男女权利平等,摧毁了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性别等级制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