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云势头凶猛

作者: 何己派

在大模型领域,雷军分得一杯羹。

其实控的金山云,股价扶摇直上,截至3月7日收盘,相较其去年9月的低点,涨幅达到6倍。

2月初,该公司宣布,在公有云和国资云/政务云场景,支持DeepSeek-R1和V3模型,一度单日涨超30%,势头凶猛。

金山云这轮上涨,有DeepSeek的助攻,更多的是因为业务版图有了新变量。

这是家典型的雷军系公司,其前三大股东,分别为金山软件、小米集团以及雷军个人,合计持股超60%。

在兄弟公司的支持下,金山云不愁业务。

一荣俱荣

去年11月,该公司发布一则关键公告。

其称,已与金山软件及小米,签订新的框架协议。2025—2027年,来自这两家的收入合计总金额将达到113亿元。

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2023年,金山云来自小米及金山软件的营收,仅11亿元,得增长超9倍才能达到113亿元。

这源于AI拉动云需求。

拿小米来说,单手机×AIoT分部,预计2024年的交易金额,就将增加超50%,2025—2027年,每年都能多交超5亿元给金山云。

其很早就宣布,将自家AI大模型内置于手机的计划,初步跑通手机端侧大模型(13亿参数级别)。

一位手机行业资深从业人士告诉《21CBR》记者,包括小米在内的手机厂商,都在自建AI团队,对大模型的需求非常高,需要消耗不少的算力、存储等资源。

至于小米的电动汽车业务,云需求增长更猛,未来可能成为金山云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雷军的商业帝国里,这三家公司,互惠互利,合作关系稳定。

其中,金山云脱胎于金山软件,后者持股37.4%,二者关系尤为紧密。

上市前,金山云是金山软件的非全资子公司,分拆上市后,身份转为联营公司,为金山软件提供云服务逾10年之久。

至于小米,手机、电动汽车等业务部门,底层数字基建都离不开金山云的支撑。

雷军培育的这两株大树,现在要融入AI技术、重塑应用,对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较高要求,

将根系牢牢扎在自家云上,他才能放心。

113亿的收入盘子,在“雷军系”里快速提升的生态站位,加之DeepSeek的催化,金山云的股价,越抬越高。

2月以来,其港股股价创新高,美股股价亦回升到巅峰时期水平。

这种变化,也与雷军任命老将邹涛掌舵金山云有关。

2022年8月,前CEO王育林辞任,副董事长邹涛临危受命,出任代理CEO。

王育林掌控金山云近10年,在任时,单2019—2021年的三年,金山云累亏近37亿元。

邹涛接任的同年,金山云回港上市,站在新起点上,他宣布,要聚焦业务核心,对客户和项目进行梳理,管控成本,平衡收入规模与利润,优化利润水平。

一进一退

新帅掌舵,邹涛着手调整收入结构,关键的一刀,砍向低利润率的内容分发网络(CDN)业务。

金山云以CDN服务起家,这块业务,曾贡献公有云业务收入大头,占比五成以上。

曾经的传统优势领域,在业务同质化严重、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拖累业绩,不得不放手。

近两年,金山云主动缩减CDN业务规模,淘汰亏损客户。一边收,一边放,邹涛团队对高毛利的AI业务,大举投入。

收入止跌反升,2024年7至9月,同比增长16%,说明AI等业务的增长,已抵消CDN调整带来的下滑。

同时,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其间,毛利同比增加54.6%。

如今,邹涛的CEO职务,已去除“代理”二字。

金山云,越来越离不开AI叙事。

AI收入占公有云服务收入的比重,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8%,一路攀升到2024年第三季度的31%。

总收入里,AI业务贡献近两成。

兄弟公司小米、金山软件,试着将AI融入业务,对算力的需求剧增。作为雷军系唯一战略云平台,金山云能持续吃到红利,但也加重另一种隐忧。

标榜“独立云”的金山云,越来越难独立。

曾经,金山云渴望自主造血,来自小米和金山软件的收入占比,一度降至一成左右,不乏字节跳动这样的外部大客户。

2023年下半年,小米重回第一大客户位置,到了2024年上半年,金山、小米的收入贡献,合计达到19%,其中小米贡献15%。

兜兜转转,如今仍是回到老家长的照拂下,金山云尚未证明自己独立面向市场的竞争力。

云计算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特征,腰部厂商生存难。用雷军的话说,“云服务要么成,要么输,几乎没有中间状态”。

大模型或许会加深云厂商的格局分化。

独立TMT分析师付亮向《21CBR》分析称,大模型牵动整个云市场向头部集中,小型云厂商的生存会越来越难,与头部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开。

不过,一位前金山云中层提到,想要降低算力成本,做好产品和口碑,公司面临的挑战很多。

“产品能力且不提,服务这块的投入比重,有的厂商客户对售后是1V50,金山云可能只是50V1。”他向《21CBR》感叹。

打铁还需自身硬。金山、小米的红利,金山云能吃一阵子,可能无法吃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