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融云深耕金融
作者: 何己派DeepSeek狂风,吹到金融圈。
从国有大行到消金机构,纷纷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推进其在客服、风控等场景的应用。
“技术进步,成本进一步降低,大模型不再是大银行的专属奢侈品。”谈及DeepSeek带来的变化,新网银行副行长李秀生表示。
金融机构是大模型的大买家。一位To B行业高管告诉《21CBR》记者,金融行业对大模型的接受度高、态度积极,“其业务主体都是数字化的,对这块的要求高。人才、技术和数据,都到位”。
盯上这块蛋糕的玩家不少,百融云创是其中之一。
清华毕业的张韶峰,是其创始人、董事会主席、CEO,做AI已有20多年。按他的规划,2025年,公司“要以超常规的强度投入AI”。
渗透提速
张韶峰团队,频繁拿单。
百融云创做金融风控起家,重点服务银行、消金和保险这三类客户。工行、交行、平安、泰康等大众熟悉的企业,均是其服务对象。
其手上金融单子多,单今年1月,就有两笔。公司先是中标盛京银行“零售信贷风险模型量化升级项目”,后又与湖南银行签约。
去年11月, 其与联通支付达成合作,双方聚焦数智化转型,深度协同。
联通支付是中国联通专门针对移动支付设立的子公司,品牌名为“沃支付”,拥有亿级用户。
同一时期,其还与联通系另一成员“云景文旅”签约。
拿到两家城商行以及联通系的订单,在金融领域,百融云创的渗透提速。
拆解其业务,简单来说,就是做两件事。
一是在贷款、保险理赔等场景,帮客户控制风险;二是助客户提升收入,促进交易。
前者指向MaaS(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务)业务,百融云创输出模型,辅助决策,按调用量收费,目前日均调用量超3亿次,收入占比约三分之一。
后者指向BaaS(Business as a Service,业务及服务)业务,通过百融研发的AI VoiceGPT和用户对话来辅助智能营销和运营,按促成交易规模收费,贡献约三分之二收入。
两大支柱业务,均属于AI as a Service,按张韶峰的划分,MaaS担纲压舱石,保证现金流;BaaS作为第二增长曲线,领航未来。
难得的是,多数AI公司都在“流血”奔跑,百融云创却很能挣。
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公司净利润(调整后)约3.5亿元,70%的毛利率,比肩白酒企业。
数智重塑
一步接一步,朝着AI云的方向,张韶峰团队重塑百融。
其先将“百融金服”更名为“百融云创”,再更改业务报告结构,划分为MaaS和BaaS两块。
2月初,公司升级品牌,定下新愿景,“成为数智经济的领航者”。
AI这块的布局,他筹谋多年。
张韶峰做技术出身,清华一毕业,就在甲骨文、IBM等科技大厂工作,曾自降薪酬加入天涯社区,负责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成立百融云创之前,他有过创业经历,曾打造国内第一个SaaS模式的数据挖掘软件,因AI算法当时太超前,B端需求不强,最终退出。
集结新队伍,张韶峰在2017年启动对生成式AI的研发,随后逐步积累技术和行业经验,形成规模化生态。
大模型的风刮来,他判断,机遇来了。
“时代大幕已拉开,几乎所有行业都将被重塑。庆幸的是,我们正处于这场技术革命的中心位置。”他说。
相较其他AI公司,百融幸运的是,找到了落地场景,有产出且盈利稳定,钱袋子鼓。
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从未跌破70%,近两年账上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类似金融资产,长期维持在30多亿元的水平。
这成为其扩充AI能力和产品的底气。
张韶峰总结,落地AI应用,得思考几个问题:能帮合作机构解决什么困难、用什么方式收费、有没有独特的价值。
“如果别人也能做,最后就沦落成价格战,比如传统软件公司。”
沿着这个思路走,百融的解法有三个:
一是做尽可能帮机构提升收入的事情,典型例子是BaaS金融行业云,本质是用AI帮机构“吃到肉”,自己“喝到汤”。
二是足够理解行业知识。
三是除生成式AI外,还得有别的法子加宽护城河。比如,百融的BaaS离不开MaaS千人千面的分析能力,二者相辅相成。
如此算下来,做好AI,不止AI。
一纵一横
基于AI能力,张韶峰团队批量输出“金融专家”,视智能体为引领行业新一轮变革的关键变量。
公司测试结果显示,智能体AI基本能通过学习达到每个领域专家85%的水平,其能力可以无限复制。
为了“锻炼”智能体的专业性,百融云创专门训练大模型参加各种金融考试,比如CFA国际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公司称,其大模型的得分,较Open AI的ChatGPT 4o,高出5到6分。
高度专业、拟人化的智能体,能通过多个协作完成复杂任务,真正让老百姓用大白话轻松办理业务。
单做金融,毕竟想象力有限,除了做深金融这“一纵”,张韶峰还画了“一横”,即跨行业、跨领域、跨场景。
从去年开始,公司服务版图向电商、人力等行业延展,累计服务的超7000家客户里,非银行、保险机构的占比,达到三分之一。
“有非金融、保险行业(客户)找我们,我自己也蛮诧异的。”2024年8月底的业绩发布会上,张韶峰谈到,综合分析质量和交互能力,这两个结合起来,有很强的通用性。
比如阿里旗下淘宝天猫,使用百融MaaS评估客户资质和购买力,赋能其电商业务。
此外,百融云创还有一些用户画像产品,无需大量人工介入,一键背调,能广泛应用于家政、物流等场景。
纵横交错发展,张韶峰渴望打开增长空间。公司预测,单BaaS下面的金融行业云,可触达市场规模将每年增长13%,2030年有望超40万亿元。
实现目标,尚需时日。
截至3月6日收盘,百融云创的股价,为2021年最高点的三分之一,离回归百亿市值,仍有距离。
张韶峰只有讲好新增长故事,才能搅动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