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一个“新”潮澎湃的中国
新一代人工智能
通用人形机器人H1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兴兴是在场唯一90后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从四足机器人Laikago、Aliengo到伴随仿生机器人Go1,再到全球出货量占比超60%的机器狗产品、登上春晚舞台的通用人形机器人H1,中国具身智能的发展被世界关注。
硅立方浸没液冷计算机
2023年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考察。硅立方浸没液冷计算机是园区的“明星产品”。目前,国内这款产品已发展为集AI算力与科学算力于一体的计算平台。2022年,其每秒已能进行181.9千万亿次浮点运算。这意味着,每人1秒进行一次运算,那么14亿多人要连续算7年才能赶上超算一秒钟的运算量。
“纯国产芯片”检查机
2023年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江苏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2019年,华兴源创成为科创板第一股。由华兴源创研制的“纯国产芯片”检查机、晶圆宏观缺陷检测设备、硅基面板色斑检测修复平台等基础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为智能穿戴、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发展赋能添彩。
6G综合实验室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京市考察紫金山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特设6G综合实验室,致力于4项6G颠覆性技术:光载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无线传输效率提升10倍的无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两项未来6G技术的专用器件研究——基于国产自研芯片的毫米波收发前端系统和贝叶斯AI学习基带数字处理芯片。


中国“芯”
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河北石家庄市的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考察。在氮化镓射频芯片领域,研究院已实现外延生长、芯片设计、工艺加工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此外,2023年,新一代国产CPU龙芯3A6000发布。第三方研究机构Counterpoint2024年发布报告称,中芯国际已跃升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
智能制造
世界最宽幅2280毫米冷轧板生产线
202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本溪市考察了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年设计成品产量270万吨,拥有世界最宽幅2280毫米冷轧板生产线。其生产出来的汽车钢主要定位于高档汽车面板、高强超高强汽车用钢、高档家电板等,助力传统制造业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发展。
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日照港考察。日照港将“北斗+5G”、国产码头操作系统TOS应用到全自动化集装箱作业全过程,是全球首个真正落地运营的无人驾驶港口项目。
九江石化芳烃联合装置
2023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考察。2022年6月,中国石化第三代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首套工业应用装置——九江石化89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我国芳烃成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特高压输电技术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京市考察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由南瑞集团所生产的特高压装备2019年在巴西美丽山特高压工程成功应用,这标志着我国特高压技术、装备和标准成功地“走”了出去。目前,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成为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


空天科技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
2024年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澳门科技大学考察。2023年,澳门科技大学团队和内地合作研制的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它所测量的地球磁场精度代表了全世界最高精度。
天问一号探测器
2024年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澳门科技大学考察。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我国星际探测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其中,澳门科技大学科学家开发的多尺度火星气候数值模型及其为天问一号火星着陆时间、地点选取所提供的优化方案,给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作出重要贡献。
嫦娥六号探测器
2024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
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颁奖。近年来,李德仁带领团队致力于研究“东方慧眼”星座计划,积极突破“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关键技术。2024年2月3日,首发星“东方慧眼”高分01星已成功发射入轨。
C919大型客机
2022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自2023年5月圆满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至2024年2月,C919已交付了4架,安全运送旅客超11万人次,订单超过1200架。



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军等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发言。2024年,车企比亚迪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冠”;跨界新手小米汽车顺利完成全年目标;深耕海外市场的上汽,产品和服务进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市场,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
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科学城矗立着一个近20米高的“橘子瓣”,未来,8个这样的“橘子瓣”将拼成一个环形真空室,聚力打造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探索在地球上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目前,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已先后实现“1.2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101秒”“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等重大突破。
颗粒硅和光伏产业
2023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环产业园考察。园区生产的颗粒硅是光伏产业上游原材料的新工艺产品,较棒状硅生产流程更短,反应温度更低,单位产能投资成本更低。新能源对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不断提升。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
量子信息
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 “本源悟空”
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安徽省涌现出以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为代表的量子企业70余家,研制出“天衍—504”“本源悟空”等超导量子计算机,刷新了国内单台超导量子计算机量子比特数量的纪录。
常压下实现镍氧化物高温超导
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颁奖。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首次发现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电性,在常压下实现镍氧化物材料的高温超导……薛其坤用一个个重量级科学发现,助力中国量子科学研究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生命健康
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4年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澳门科技大学考察,听取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情况介绍。该实验室是我国中医药领域成立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已在中药质量评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纳米载体提升中药有效成分的递送及靶向性、抗新冠中药研究等领域获得重要发现,致力于打造世界最大中药药材图库、全球中医药研究数据库,推动中药走向世界。

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
2023年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考察。人工心脏被誉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明珠”,位于园区展示中心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由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21年获批上市,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人工心脏。截至2023年7月,这款人工心脏已救助100多人,而它所涉及的各项核心技术也均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申请了专利,突破了国际知识产权壁垒。


生物育种
旱碱麦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旱碱麦是抗干旱耐盐碱的小麦品种。我国盐碱地面积约15亿亩,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5亿亩,正在变为丰产田。目前主要种植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小偃60和小偃155等耐盐碱、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正常年景亩产量保持在214公斤上下,且钾钙镁铁锌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达13%至16%。
南美白对虾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了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目前,基地已成功培育南美白对虾新品种,突破了种虾受制于国外的“卡脖子”难题。除了南美白对虾,基地在金刚虾、红螯螯虾、罗氏沼虾、石斑鱼、军曹鱼、加州鲈、金鲳鱼、罗非鱼、巴沙鱼等咸淡水养殖品种亲本和苗种方面也展开了深入研发。
近日,外交部发布了一条《未来已来》的高燃视频。探索、远征、联通、智能,4个关键词,串联出中国近年来所实现的诸多科技飞跃:时速超400公里的全球最快高铁CR450、新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深度求索”人工智能模型……值得一提的是,“深度求索”的标识是一头鲸鱼,而这段视频的开头一幕正是一头巨鲸跃出海面。一鲸现,穹宇惊,一个“新”潮澎湃的中国和世界拥抱!
编辑 许陈静 / 美编 潘大鹏 / 编审 吕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