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经济
作者: 杨依依经济就像个永不停歇的炼丹炉,这次炉子里蹦出来的不是仙丹,而是个脚踩风火轮的娃娃。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一路向上突破,哪吒周边商品也被卖到“一吒难求”。一家周边商品店的店员笑言,现在进货哪吒手办,比春运抢票还刺激!
这种大热背后,藏着一门千亿级生意——谷子经济。这可不是种粮食的学问,而是让文化IP像哪吒般长出“三头六臂”的炼金术。“谷子”即英文“goods”(商品)的谐音,专指那些让二次元粉丝们两眼放光的IP商品——手办、徽章、盲盒、卡牌……买这些商品叫“吃谷”,沉醉其中的人自称“谷圈人”。
你肯定在商场见过这样的场景:年轻人背着挂满徽章的透明背包,叮叮当当地走过,活像移动的首饰架。这些徽章在圈内叫“吧唧”,背包叫“痛包”(因挂满徽章而显得格外“扎眼”),这些名字都与二次元文化有关。据艾媒咨询的报告,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已达1689亿元,比2023年增长了40.63%。谷子经济正成为推动文化消费的重要力量。
要说谷子经济到底有多火,看看《哪吒2》的“带货能力”就知道了。影片上映后,周边商品的销售额像踩了风火轮:泡泡玛特的“天生羁绊”盲盒上线8天销售额破千万元;电商平台的哪吒玩偶一周卖出10万件,客服被催货消息轰炸到“原地升天”;甚至有人为抢“哪吒可乐杯”,连刷三场电影,堪称“为谷痴狂”。一家曾代理《火影忍者》周边商品的公司,主动签下《哪吒2》的海外分销权。网友戏称:“当年我们追日漫手办,现在轮到他们来抢我们的‘国谷’了!”
这股热潮背后,藏着年轻人最真实的情感需求。上海一家医院的心理专家分析,青少年在“吃谷”中寻找的是情感共鸣:“哪吒的叛逆、敖丙的矛盾,像镜子一样照出他们的成长困惑。”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加大,学业、工作、人际关系……哪一样不是“紧箍咒”?而这些“谷子”,就像他们的“避风港”。一名高中生说得更直白:“考试考砸了,看看桌上的哪吒手办,就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在谷圈里,大家因为喜欢同一个IP而成为朋友,经常组织线下活动。
谷子经济不仅让年轻人愿意掏腰包,还改写了商业地产的玩法。南京水游城引进近50家二次元品牌,九成是全国或区域首店,年销售额冲到2亿元。更绝的是,这些谷店还带火了整个商场——餐饮销售额涨了20%,交易笔数飙升40%,毕竟“吃谷人”逛累了总得喝杯奶茶续命吧。
经济脉搏永远跳动着时代的故事,从邮票、卡片到‘谷子’,变的只是载体,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向往的追求。
狂热之下,问题也像哪吒的魔性一样冒了出来。成都一初中生为抽盲盒,一个月花了2000元,最后靠借贷偿还欠款。社交媒体上,攀比风愈演愈烈——“我家哪吒能摆满一面墙”“我家的能组个陈塘关军队”……心理专家提醒:“吃谷”本是快乐事,但若变成用钱堆存在感,反而会让青少年焦虑。家长与其当“扫兴的监工”,不如做“懂行的队友”——周末带娃逛漫展,也别忘了爬爬山,毕竟现实世界的晚霞不用抢预售。
这场狂欢还暴露了中国文创产业的短板。目前国内影视收入90%靠票房,衍生品收入不到10%,而美国这一比例高达60%。差距也意味着机会。南京江北新区的数字视听产业园正在打造“衍生品流水线”,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实现一条龙服务。《哪吒2》团队也玩出新花样——电影未上映,周边已同步铺货,避免了以往“票房热、周边凉”的尴尬。
展望未来,谷子经济的野心远不止卖周边。当外国公司代理中国产手办、南京商圈被“痛包少年”占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业成功,更是一场文化逆袭。《哪吒2》出品方计划沿着“漫威模式”推进——开发游戏、剧集、主题公园,让“魔童”IP像钢铁侠一样长盛不衰。预测数据显示,2029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但狂热之外需清醒:真正的文化自信,不该是盲目消费,而是用热爱的火种点燃创造力,寻求更多突破。
话说回来,谁还没为喜欢的东西疯狂过呢?“70后”集邮,“80后”追星,“90后”攒水浒卡,如今的Z世代不过是把热情投向了二次元。看到小学生攥着哪吒玩偶两眼放光,别急着皱眉——当年我们为集齐小浣熊卡片啃干脆面的劲儿,可比这执着。经济脉搏永远跳动着时代的故事,从邮票、卡片到“谷子”,变的只是载体,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向往的追求。
《哪吒2》电影中,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而谷子经济正用一枚枚徽章、一个个手办,悄悄松动这座山。下次遇见“痛包少年”,不妨笑着问一句:“道友,今日吃谷否?”说不定包里藏着的,正是未来中国文创的星辰大海。
编辑 田亮 / 美编 徐雪梅 / 编审 张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