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标点

作者: 姚秦川

24个标点0
梁思成

1946年,清华大学正式组建建筑工程学系,梁思成被聘为教授兼系主任。1959年,几位教师编写了多达21万字的《中国近代建筑史》初稿,以铅印本分发给有关专家征求意见,其中一本呈交给梁思成,请他审稿。

梁思成平日工作太过繁忙,无法一字一句阅读这本专著,最终只看了前9页并进行了批改。但从批改的这9页中可以看出梁思成做学问是何等严谨。

在这短短的9页里,梁思成作了84处批改。除了校正错别字和修改不恰当的用语外,光校正标点符号就多达24处。当时,有人看了梁思成批改的那几页后,开玩笑地对他说:“像标点符号这样的小事,其实你完全可以不用批改,只要把关一下内容是否正确即可。”

梁思成听后,一脸严肃地表示:“做学问由不得儿戏,大到每一个段落,小到每一个字词、每一个标点,我们都不能轻易放过,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对于书稿的内容,梁思成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他对书中的“长春园西洋楼”写了一条眉批:“在我的印象里,这组‘建筑’没有一个真窗,内部根本不预备进去,只是纯粹供看的‘立体布景’。是否如此请查核。”

在这条眉批后面,梁思成特地署上自己的名字,以示慎重。他谦虚地表示:“我的学术水平远远没有达到什么都懂的地步,我担心自己提出的意见中也有错误之处。那样的话,作者便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我,我也会第一时间纠正错误。如此一来,我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

后来,这9页初稿的作者发现长春园西洋楼既有假窗,也有真窗。多年以后,作者还深深感慨:从梁先生的批改里,看到了他对写史工作一丝不苟的严格要求和对文字表述字斟句酌的高度重视。

上一篇: 威尔逊维权
下一篇: 蒲宁“偷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