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的我:自我同一性的“迷雾”与“晨曦”
作者: 殷音丹丹的案例,反映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认识自我和寻找自我发展方向时的内心矛盾。我们渴望拥有自我,走自己想走的路,但同时对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也会存在困惑和不安,因而特别希望得到父母、老师和同伴的理解与支持。而他们的担忧和不理解,有时会使我们陷入更深的迷茫。
成长:达成“自我同一性”
伴随着成长,大脑的发育带来抽象思维和反思能力的增长,好奇心驱使我们去尝试不同的活动和角色,以展现自我和塑造个性。我们从孩童走向成年,从社会呵护的对象变为拥有更多权利和承担更多义务的人,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发展出与新角色相匹配的自我认同。这一时期,我们的成长命题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是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描述的是个体在青春期(12~18岁)这一阶段经历的自我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试图搞清楚“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之类的问题。
当我们玩电子游戏时,通常会在开始前选择自己的角色,比如是勇敢的战士、聪明的法师,还是敏捷的刺客。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会对自己产生各种认知,开始明确自己的兴趣、梦想、价值观等。比如,“我画画不错,我想成为插画师”“我喜欢化学,但我并不想从事化学研究”……我们试图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我协调一致又不同于他人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自我,这就是“自我同一性”。
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来源于很多方面,也容易受到父母、老师或朋友等的影响。当大家对我们的看法与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和看法一致时,我们会确认对自己的认识,更易于达成“自我同一性”。如果他人对我们有不同看法,我们就会产生困惑。
案例中的丹丹,无论坚定地选择画画,还是说服自己不动摇地学习金融,都算自我同一性的达成。但她无法真正认可自己目前的状况和目标,也没能认可父亲对自己的设定,就处于角色混乱的状态。
在青少年时期,每个人都在尝试找到自己的定位,有的人很快能找到,而有的人可能会感到迷茫和混乱。如果不确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在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身份时感到困惑,就会造成角色混乱。
不过,也无须太过担心,犹豫和迷茫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我们会越来越了解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这个过程,正是我们塑造自我的过程,达成“自我同一性”的过程。
当自我认识和父母的看法冲突时
搞清楚“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达成“自我同一性”,关乎自我健康成长,是一件好事。可为什么有时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明明没什么不好,却不被家长认可呢?
1. 突破了“常规”的“舒适区”
很多时候人生活在一种叫作“常规”的“舒适区”里。当习惯了一种模式,一旦有人有所改变,另一些人就会觉得内心有说不出的别扭。就像丹丹,想要走一条不同的路,而不是父母期望的按部就班的路,父母就会感到不安,一时间无法接受孩子这种自我意识的萌发。
2.引发了对未知的恐惧
不同的想法和选择可能踏入了父母的未知领域,使父母感到不安,因为他们不确定这样的想法和选择会把孩子带到哪里。“孩子会不会承受太多挫折和打击?未来的生活稳定吗?”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心理,父母希望我们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比起一条前途未定的路,他们更愿意我们过得安稳。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子承父业、子承母业的例子有很多。
3.感受到了社会期待的压力
在父母眼里,作为一家人,孩子的成功,部分代表了父母价值感的延伸。这会让我们感到被束缚,觉得父母对我们的要求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面子,如果我们没有按照普遍认可的路线发展,预期不确定,父母会感到,有一天他们可能会在面对同事和亲戚时倍感压力。

寻找自我认知与他人认同的平衡点
想象一下,你是一块独一无二的拼图,你的任务是找到自己在大拼图中的位置。但是,如果你的形状太奇特,太与众不同,可能就很难与其他拼图块吻合。我们的行为和选择确实不仅受到个人意愿的影响,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
保持自我、坚持自我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也需要充分思考他人的意见,辨别他人的看法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从而消除困惑,做出符合自己愿望和有利于成长的选择。
1.充分展示自我思考和成熟担当
亲人的不理解和否定多数是出于关心。可以多与他们分享自己的选择是如何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以及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展示自己对所爱事物的热情和投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认真和决心;倾听他们的担忧,有意识地分享成功案例,增强说服力;同时也可以请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帮助做说服工作。
一旦父母感受到你的深思熟虑和坚定,感受到你表现出的成熟和担当,就比较容易消除担忧,转而支持你的决定。
2.充分思考他人的看法和建议
在寻求独立和自主的过程中,我们会对父母等亲人的观点产生怀疑,这种怀疑会促使我们去探索和验证自己的想法。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年龄还小,经验不足,对自我的了解也还不够充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和父母等亲人充分探讨,听取他们的意见中合理的地方,对比自己的想法,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结果。
这种探讨的过程,无疑是一种成长,会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消除困惑,从而达成更好的“自我同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