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粼粼江水问候大海(组诗)
作者: 何冰凌植南戏记
鹿行到此处
当回头
它的犄角令松台山晃动
“口中声响,必仿弦上弹音”
呦呦——
如胶黏的弦索腔
弹拨瓯江浑厚不息的肌理
兽檐上鲤鱼游走
门洞内缸荷杂错
木头荆钗无碍海誓山盟
琵琶声动
剧情一波三折
与窗外枇杷树呼应
沉浸式小剧场里
帘幕撤去
观众们流着泪
再一次相信了爱情
当镜头切换到1946年二月的
温州花园路中山旅舍
年轻的张爱玲正伏在桌上
跟千里前来投奔的那个人
写信诀别
海眼记
瓯居海中
江心屿是一个孤证
遗物般
出现在状元王十朋、木待问的诗文里
一方名叫“海眼”的宋井
使足底涌泉
浅海中大陆架上升
沉船显现
双塔立于象岩、狮岩之上
其中东塔残破
杂树繁茂若野狐禅
浑黄的落日和江水
拟顶针格修辞
从两个方向记录流逝
晚风传来狮子吼
远望遗址中的水陆城门
一如裹在时间浮力中的橡胶大坝
仙新路过江通道
作为长江封面
秋风极简
勾勒悬索动人的双曲线
却绘不出我内心的震撼
是谁说的
建设者的一滴热汗
就足以使沥青桥面沸腾
走大桥
是抵达江心最快的方式
有人忍不住轻轻跑了起来
远眺江天一色图景
锚锭、钢壳、下沉式矩形
伸缩缝自如
任由刀出鞘、马奔腾、落日高悬
这力与美的琴弓呀
堪堪挑着月亮合金
驶向波浪之快进键
又一年
托粼粼江水问候大海
观吴中渔洋山水下森林
秋风酬劳耳朵,途经永不谢幕的
湖水剧场,鸢尾、芭蕉和再力花
盛放,是经久不息的掌声使它
微微泛起波浪。日出后即消失的
地衣,将往事摊薄。一个人在自然里
如何谈及技艺? 不如向倒影中的折叠世界
学习:喜树结满香蕉形果实,蜻蜓
于香蒲上羽化,灰檐上的瓦松缓慢
飞行,寻觅南方的白矮星。我试图
从湖水里探查落日的芒刺。光,最终
与水合谋,化作沉水植物的细小唱针
水流摇摆,密刺苦草、穗花狐尾草
微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伊乐藻
轮叶黑藻和黄花狸藻,跟着一起摇摆
摇摆。在吴中东太湖,清澈驱除了蓝藻水华
鹭鸟、鸊鷉和黑水鸡自在嬉戏,石榴
因忍不住内心多汁的波折而悄然爆裂
汝州之瓷
它的灵感来自月光,或雪的遗迹
据说,最初是宋徽宗清晨醒来
便命匠人去寻找他丢失的梦境
——那一抹雨过天青的颜色
听起来有些荒唐,但也许是真的
伟大的艺术往往来自基因里的缺陷
如汝瓷开片——
冰裂片、雪花片,鱼鳞纹或蟹脚纹
开在梅瓶、鹅颈瓶、玉壶春瓶和双耳樽上
此时,夷园的牡丹紧握花拳
这香灰胎
正等着上釉
若温度不够,鲜花无法着锦
窑变亦不能发生
也许,我们心底里都有脆弱、破碎和
愁闷的一面
有什么想要冲出来,却冲不出
迸裂之声如琴音低回
美在内部发生了一次小爆破
又始终未能突破青天的界限和
雪变乱的历法
当肉身与泥胚相对
蜜蜂消失于花丛
泪水开始辨认盐
廊桥遗梦
身处浙南秘境的边地山民,世代
与水周旋,仿佛命定如此。
“北涧桥上水漂流”,一个谶语,
昭示语言之威力。
文兴桥天生的不对称结构,较比萨斜塔更
令人着迷。你发誓要
还原一个多汁的家乡。
那木质的拱平廊檐在梦里
修旧如旧,
流水里起皱的蓝天,
无不映射着乡愁辽阔,
并暗合精妙的榫卯结构。
想起旧胶片上的情节:
“白蛾舞动翅膀时若想晚餐……随时可来。”
——哦,弗朗西斯卡,你钉在
曼迪逊廊桥上的纸条,
我收到了。
一段旧梦,发生在雨夜廊桥,
由情爱荡开的那一笔,被水流争相传送,
然遗梦并非全无遗憾,
这个故事说来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