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世纪性选矿难题 护航太钢高质量发展

作者: 常凯

破解世纪性选矿难题 护航太钢高质量发展0

38年来,他始终扎根在太钢矿山生产建设一线,把大好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太钢的矿山事业。他秉持科学精神,大胆创新,牵头组织完成了多项国家和山西省科技攻关课题,为我国冶金矿山的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他带领团队潜心研究,突破了红磁混合复杂难选微细粒铁矿技术领域多项瓶颈,为山西省钢铁产业发展寻得“金山”。他就是中国宝武工程科学家、太钢矿业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米子军。

多年来,米子军主持太钢矿山的技术和建设工作,推动我国铁矿选矿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现如今,早已站在行业顶端的他依旧没有停歇,继续带领团队向着攀登冶金矿山科技创新的新高度不断进发,为太钢乃至我国钢铁工业的原料保供、产业安全保驾护航。

“废矿”变“金矿” 盘活中国最大铁矿资源

2017年,“超大规模微细粒复杂难选红磁混合铁矿选矿技术开发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米子军作为该项目的领军人物,深知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意味着什么……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粮食”,我国钢铁产量占世界钢铁总产量的53.86%,但铁矿自给率较低,严重依赖进口。作为山西最大的钢企,太钢地处内陆,铁矿原料瓶颈尤为突出,自产铁矿比例长期维持在30%~40%,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解决的方法是有,甚至早在50年前老一辈地质勘探专家就给出了答案——袁家村铁矿。该矿发现于1958年,资源储量高达12.6亿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铁矿山,但是由于该矿山矿石种类多、嵌布粒度极微细,多年来一直无法实现工业化开发,1992年还被国家列为“尚难利用储量”,属呆滞资源,等于从技术上给这座矿山宣判了“死刑”。直到以米子军为组长的科研团队接手该项目开发工作后,才使这座矿山重现生机,改变了“守着金山饿肚子”的尴尬局面。

米子军说:“在太钢接手之前,国家已组织最强科研力量开展多轮科技攻关,已经有几代矿山人对袁家村铁矿开展过深入研究,虽说他们没有打通选矿工艺流程,但这些研究成果给我们团队带来了不少启发。这一难题的最终攻克,实现了几代矿山人的梦想。”

为了解决袁家村铁矿微细粒红磁混合复杂难选矿这一世纪性难题,米子军带领攻关团队,十年如一日,在前人近半个世纪科技攻关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揭示了袁家村铁矿各类矿物可选性的微观机理和各类难选矿物在全矿床各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找到了前辈多轮科技攻关久攻不下的症结所在,突破了系统攻关的瓶颈,终于让这座特大型矿山起死回生,成为支撑太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

十年磨一剑 成就矿山全能型人才

袁家村铁矿建设的成功不仅在于选矿工艺技术上的突破,更在于项目团队能够协同地质、采矿、选矿多专业人员,从工艺设计、流程优化、装备集成、药剂研发到功能调试,提出一整套针对性强的高效大规模开发建设方案,实现了从研究成果到最终工业化的转化。

“与老一辈矿山人相比,我并不认为自己技术方面有多突出,非要说我有什么优势的话,可能是我从一名技术员做起,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这期间几乎经历了采选联合矿山生产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所以遇到难题时能从多角度给出解决思路。”米子军谦逊地说。

来袁家村铁矿主持工作之前,米子军曾在峨口铁矿从事矿山工艺技术管理及技改工作,历任该矿技术科长、总工程师、党委书记、矿长,长期担任太钢矿级及公司级技术负责人,正是这段时间的经历,让米子军收获了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破解世纪性选矿难题 护航太钢高质量发展1

“1986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太钢峨口铁矿。和现在不同,那会儿国内冶金矿山与国外比还存在很大的技术落差,比如工艺装备落后、故障多发、产品质量经常波动等,当时我就在想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缩小这种差距。我先从自己学的采矿专业做起,在老一代矿山专家的指导下,一步步成长为采矿专业的行家里手,后来逐步拓展到选矿专业、尾矿专业、球团专业等矿山各专业技术领域。可以说,矿山各主体专业的工艺技术问题我几乎都经手过。”采访时,谈及工作经历,米子军如数家珍,他的眼里闪着光彩,那是他对矿山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些年看的“病”多了,解决的问题“杂”了,米子军自然从“赤脚医生”升级成了“全科医生”。凭借对太钢矿山资源特点和工艺技术瓶颈的了解,他以多专业协同集成创新的思路,解决了一系列铁矿采矿、选矿、尾矿处理等工程技术难题。

在采矿技术方面,米子军组织解决了黄土地貌露天矿软弱地层高陡边坡水害治理的难题,该成套技术属露天矿山黄土边坡水害研究及治理领域首创。在尾矿处理方面,他更是首创了全寿命废石筑坝技术,组织开展了上游法尾矿库后期提升安全储备关键技术、上游法筑坝尾矿库湿式排矿防渗排水技术、主副坝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个性化加固技术及低浸润线生产控制技术等一整套保证尾矿库全寿命安全和符合环保要求的协同技术攻关。相关成果用于实际生产后,累计获得16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和5项授权专利,并在行业内被广泛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冶金矿山行业的科技进步。

着眼新需求 勇攀矿山科技高峰

如果说先前在峨口铁矿的研发经历是对米子军的磨炼,那么后期袁家村铁矿微细粒红磁混合复杂难选矿就是对他的一次综合大考,米子军凭借着此前的技术积累,带领技术团队连续进行科研攻关,实现了袁家村铁矿技术的全面突破。

提起这段经历,一位团队成员在回忆当时艰苦攻关的情况时透露了米子军一个鲜为人知的小秘密,那就是业余时间爱看人文历史和管理类书籍,平日里还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在袁家村铁矿攻坚艰难的时刻,米子军常用一些引人入胜、充满智慧的小故事来鼓舞士气。

“那会儿,米总会经常给我们讲述那些共和国科技功勋的光辉事迹。他常引用李四光的一句名言,‘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到后来这句话成为我们团队的指路明灯,每当科研中遇到难题时,我们总会拿它来激励自己。”时任袁家村铁矿选矿部主任的李煊生说。

破解世纪性选矿难题 护航太钢高质量发展2

米子军说:“科学家精神蕴含着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创新的不懈探索、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以及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作为传统行业的冶金矿山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更要学习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精神,勇于突破自我,依托科技创新,将劣势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

米子军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这些年他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胸怀资源报国使命。一代一代的太钢矿山人扎根大山,发扬“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于担当、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太钢矿山精神,在强国复兴的道路上顽强拼搏、砥砺前行,创造了无数个工业科技奇迹。

面对太钢老矿山将由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新阶段的要求和绿色冶金对铁原料的更高需求,米子军正带领团队继续推进铁矿深地勘探和开采技术、绿色节能选矿技术及高品质低杂铁精矿绿色球团制备技术、地下铁矿全要素安全预警控制技术、智慧矿山建设技术等领域的科技专项攻关,一步一步攀登冶金矿山科技创新的新高度,为太钢和我国钢铁工业的原料保供、产业安全保驾护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