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之旅:探寻书中的神奇世界
作者: 王印宣
阅读问题的成因
未掌握阅读方法
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都是一读到底,不会主动发现问题,也不会主动思考问题,进而使得自身的阅读效率较低。同时,学生的阅读印象也不深刻,在阅读完毕后,很难总结出文章的重要内容与情节,更无法概括主角的个性。不少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存在敷衍情况,导致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反复多次阅读,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未掌握高效率的阅读方法会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遇到很多问题与挑战,产生较强的挫败感与畏难心理。长此以往,学生会因频繁遇到阅读问题而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难以主动参与阅读学习活动。
学习意愿不强
小学生普遍缺乏较强的学习意识,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兴趣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学习兴趣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书籍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囫囵吞枣的现象。因此,他们很难通过课外阅读有效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低下的阅读兴趣会让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其中,导致他们既无法积极思考问题,也无法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提升阅读兴趣的方法
目录阅读法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学习活动时,可以结合阅读书籍的目录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活动,并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在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较强的学习成就感,并在后续的阅读活动中激发更强的阅读动力。结合目录,学生能够对书籍内容形成初步了解,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书籍内容,还能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丰富的阅读学习经验。
在阅读《西游记》时,以“三打白骨精”为例,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何三打白骨精?是谁打白骨精?在哪里打白骨精?这些问题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并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探索,实现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在解决相关问题后,学生会逐渐克服对阅读学习活动的畏难情绪,并在成就感的激励下增强对阅读学习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从而积累更丰富的综合知识与阅读经验。
阅读分享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自身感受与想法会对日常的学习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要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师可以设计阅读分享活动,以分享的方式带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完成分享活动,学生也会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结合书本主人公的经历进行总结,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

开展阅读分享活动,不仅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分享空间,还能让学生在主动表达中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锻炼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掌握总结、概括的方法。在主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彼此的想法差异发现书本主角人物个性的多样性,能够从客观角度出发认识问题。与此同时,借助阅读分享活动,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运用文字、图画等形式完成好书推荐活动,通过推荐的方式构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运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阅读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学会运用阅读活动拓宽自身的学习视野。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推动文化传承与交流的纽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能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拓宽视野,还能积累综合知识,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书中有着奇妙的世界,也有着精彩的故事,学生在阅读书本的过程中,既能感受文字的力量,也能体会情感的美妙,感悟人生的美好。在引导学生探寻书中奇妙世界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对方法,使学生找到打开书海宝库的钥匙,自由探索学习与阅读的奥秘。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学生能感受阅读学习带来的乐趣,并能够在品味不同人生经历的过程中明白学习成长的意义,积累人生道理,对自己的未来有更清晰的认知与规划。在阅读活动的帮助下,学生能感悟不同角色的强烈情感与精神,积累丰富的情感经验与人生体验,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实现自身学习能力与品质素养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兰州东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