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

编读0
《看世界》2025年第5期

《全球文科,颠簸中式微》

学界一种批评声认为,对文科的边缘化,忽略了它在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文化理解力方面的独特价值。就像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散文集《没有国家的男人》说的那样—“艺术不是谋生的方式,它是让生活变得更加可承受的一种非常人性的方式……都是让你的灵魂成长的方式”。“灵魂成长的方式”,听上去多么悦耳,但对于很多年轻的学生来说,这套“过于浪漫化”的说辞,已经让人感到厌倦和悲哀。当这层瑰丽的保护膜被撕开后,人文学科还能凭借什么吸引年轻人?

@sixwoods

实际上是人文学科在社会动荡期的重塑,中世纪黑暗时代后文艺复兴带动了新一轮发展,二战后各类经济和社会研究成果再次对黑暗年代做出反思,例如存在主义哲学(如萨特)和反战文学。

@艾兜兜

想象一下,未来只有理工科,没有文科,大家都特别理性,有用论,感觉暂时看不到经济成效就放弃,这将会是什么时代?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啊?

@小鱼

说实在的,单纯从就业来看,60%的文科专业都该取消。

编读1
《看世界》2025年第4期

《瞒着家人,他们假装上班》

碍于身边人关心的压力,他们隐瞒了自己离职的情况,选择“假装上班”这种方式来度过待业期和应对家人。但即便如此,离开职场的他们,总会心生不适,感到迷茫甚至内疚,那是因为,深植于内心的功绩社会逻辑却没有因此中断。在绩效社会里,待业、不事生产,意味着一种“表现的中断”,是一种看不见的社会“失格”。这种思维驱使那些最初逃离工作的人,却继续以上班时期的秩序来维护日常,维持一种忙碌的“假象”,试图填补失去工作的“空白”。

@洋葱-闪厨EX

人类是需要休息的……可惜社会没有给我们能休息的时间、空间……gap一年跟犯了罪一样,每次面试都会被问到……

@猫猫

因为告诉父母了,除了被责骂、被催促,没有任何作用,也不会有任何安慰。

@A华数章巧嫣

假装上班,那工资怎么假装呢?

@Vivian

如果不上班也可以有钱,我连装都懒得装吧。

上一篇: 一波高分院线电影来袭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