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航母级”基金要来了

作者: 姚坤

如何培育出更多“杭州六小龙”?这是开年以来各界热议的话题。

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首先离不开充沛的资金支持。全国两会上的一则消息让市场眼前一亮——国家支持科创的“航母级”基金要来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记者会上透露:将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郑主任说了,就是要聚焦硬科技、坚持长周期、提高容错率,通过市场化方式投向科技型企业。

其实,近年来各级、各地国资躬身入局,下场投科创、扶硬科技,几乎已经成为国内创投领域的常态。“杭州六小龙”中就有几家在早期发展面临资金问题时,获得了国资支持。

此次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组建,再次传递了鼓励资本向科技创新倾斜的信号,同时,由跨行政边界的国家级基金来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也有望解决一些地方各自为政的乱象。此前就有业内研究者向记者反映,一些地方国资投科创,相互保密,甚至相互挖墙脚,“导致低水平重复投资,又花钱又没效果”。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聚焦硬科技、坚持长周期、提高容错率”,这一表述可谓切中肯綮。

《中国经济周刊》曾就“国资投科创”这一话题推出封面《创投求变》,调研过程中,创投从业者普遍表示,如果缺乏合理的容错机制,国资过于“求稳”可能会成为创投的卡点。

一位资深创投从业者直言:“股权投资需要合理的容错空间。比如在一些投资条款设计上,国资往往要求业绩对赌,回购涉及面从企业到创始人个人,相当于把风险转嫁给企业和创始人。目前部分创业者花在融资和磨条款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决策层已经注意到这一情况。

2025年1月,国办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容忍正常投资风险”,“不简单以单个项目或单一年度盈亏作为考核依据”。

目前各地国资在容错机制上已有不少成功探索,应该会吸纳到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容错规则中,成为整个行业的参考标准。

此前一些观点认为,国资不适宜搞风投。但近几年像深创投、苏州元禾这样的国资背景创投机构,已经用实绩证明了国资也能做好风投。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市场化创投机构也非常认可一些城市国资创投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勤奋程度。长三角某市还要求所有政府部门,都要定期参加跨行业学习,这样才能和科创企业对得上话。

这样的用心服务,成功是必然的。

希望这次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组建,不仅为中小科技型企业带来真金白银,更为各级各地国资在创投运作机制上做出高水平示范,带动创投行业齐心解决当前痛点、堵点,让更多DeepSeek(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涌现中国。

(本文作者系本刊记者)

责编:杨琳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