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李峰:把“真金白银”花在老百姓身上
作者: 张燕打开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李峰2024年的行程表,省内多地都留下了他调研的身影。县域经济发展、企业科技创新、民生改善情况等,都是他关注的重点。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采访中,李峰详细阐述了山东财政在优化支出结构、推进财税改革等方面工作规划与具体措施。
今年预算 “民生含量” 更足
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批准了《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
作为一名来自地方财政部门的人大代表,李峰对每年的“国家账本”格外关注。
“可以看到,今年财政政策‘工具箱’很丰富,赤字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4%左右,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4.4万亿元,都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些高含金量的财政政策与金融、产业等政策多向联动、协同发力,打出了一套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组合拳’。”李峰说。
在李峰看来,预算报告更加突出靶向施策,加大支出强度但不搞“大水漫灌”,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预算安排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聚焦聚力,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好大事要事、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预算报告指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长8.4%。
李峰表示,中央财政更加注重“造血式”激励,增加安排促进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并继续实施隐性债务置换等一揽子化债政策,既解了地方“燃眉之急”,又帮助地方增强发展动能,为各地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坚实支撑。
关于预算报告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李峰感到“暖意”十足。“虽然财政日子‘紧’,但从今年预算安排来看,‘民生含量’更足,更多的‘真金白银’将花在老百姓关心的领域。”李峰说,很多政策都是把惠民生和扩大投资、提振消费、推动发展等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在改善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有助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李峰表示,山东省财政部门将深入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强化资金资源统筹和精准投放,聚力支持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可以增强群众的消费意愿和能力。据李峰介绍,今年,山东将持续加大基本民生投入力度,确保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更好支持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教育扩优提质,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切实兜牢民生底线,让群众敢消费、愿消费。
在促消费方面,山东将提升财政调控效能,加大资金政策精准供给,加力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服务消费领域重点项目实施,为提振消费提供有力支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李峰表示,在增后劲方面,将重点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对教育人才、科技攻关、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支持,着力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预算报告提出,扎实做好2025年财政改革发展工作,对推进财政科学管理作出了专门安排。
李峰表示,山东作为财政科学管理综合试点省份,目前正在按照财政部的部署要求,认真研究谋划、扎实推进实施,奋力在财政科学管理上蹚出新路子,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
围绕这一目标,山东省财政部门计划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完善现代预算制度、推进税费制度改革、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健全财政调控机制、推动财政可持续运行。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就是要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调控保障能力。我们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财政支出轻重缓急分类保障机制,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此外,还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等级挂钩制’与‘末位淘汰制’相结合的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全面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李峰说。
“健全财政调控机制,就是要发挥财政调控‘风向标’作用,深化财政支出方式改革,推动各方面资源向高质量发展聚焦聚力。”李峰进一步表示,将强化激励约束,把财税利益调节与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效挂钩,形成“发展质量越高、得实惠越多”的鲜明导向,激励各地加强财源建设、提高收入质量。同时,深化财金联动,推动财政政策与金融工具集成发力,用好用活引导基金、股权投资、担保增信、风险补偿等市场化手段,带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为高质量发展加力赋能。
编辑:孙晓萌[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