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健康小常识破解身体迷思
文中观点供参考,不代表本刊立场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习惯,却能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健康的强大力量。
饭后休息片刻,是个简单却有益的习惯。
当我们进食后,身体的血液会大量流向胃肠道,休息片刻,会有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吸收,之后适当散步才更有利于胃肠的蠕动和消化。
经常晒太阳对我们的健康大有裨益。紫外线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 D,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晒太阳还能刺激人体分泌血清素和内啡肽,血清素能让人心情愉悦、思维敏捷,内啡肽则有类似天然止痛药的作用,能缓解压力、改善情绪,降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经常出汗,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拆解了一些身体不同部位出汗的原因,让你能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
我们这一期的乐活内容主要从健康着手,给读者们提供一些养生思路。
出汗的三大迷思

1.异常出汗心脏差?√
2.更年期女士盗汗伤心脏?×
3.排得汗多身体好?×
中医认为心主血,汗为心之液,多汗涉及心脏问题所指的是异常流汗,如静坐不动、晚间置身室温不变的房间也会汗流不止,及出汗后发冷而汗味偏淡,且情况一周内出现多次,这种情况均反映出心脏情况欠佳,如气虚、血虚或心阴不足,会导致人易疲劳、呼吸不顺、易受惊吓、甚至易脱发,记性变差。若异常流汗超过一个月,更会耗伤津液,津液为润泽肠道、提供眼液,及关节腔液的重要元素。互为因果,出汗多同样会影响心脏,所以就算正常情况下流汗,也谨记要补充足够水分!

1汗多各有因
与汗相关的病症为“汗症”,中医临床常见的有:在没有任何外来刺激下汗流浃背的为“自汗”,多源于气虚、肺虚,肾虚;
睡眠期间而室温不变,但不断出汗,至睡醒方停汗,为“盗汗”,多与后天失调、血虚有关,常见于更年期妇女;
而汗偏淡、稀薄,汗水冰凉的为“虚汗”,源于阴阳失调。

2局部汗多各有原因
不同部位出汗代表身体不同器官出问题,如颈部常出汗,与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胸口多汗则是脾胃失和,乃体内血液循环慢,氧气运输不顺畅;手心、脚心出汗则因血虚。
3运动过后要补水
运动令身体排汗,排出代谢废物同时,亦令滋润身体的津液减少。所以运动过后或途中感口干时,谨记补充水分,为津液制造提供来源。
补心食疗
保持情绪平静,勿过喜过激,适当运动也有助养心。每周也可饮用两至三次补心汤水、粥品。
桂圆红枣粥
材料: 桂圆肉10粒、红枣4枚(去核)、米半杯、片糖1块、陈皮1小块
做法: 将所有材料混合两碗半清水煮约1小时。
百合莲子汤
材料: 百合、莲子各3钱、大枣3枚、冰糖1两
做法: 将所有材料加两碗半清水煮滚后,改文火煮30分钟加糖煮至糖溶即成。
运动前后饮食秘诀
适量的运动与营养规划是体重控制的完美结合,可是很多人误以为做运动之前和之后都不可吃东西,这实在是致命的谬误。其实运动前后,适当和正确的饮食规划可以令减肥事半功倍。
运动前—— 健康轻食
由于运动时人体生理变化及运动对消化功能的影响,要达至有效的运动效益,运动前只宜吃轻食。进行剧烈运动时,每分钟的血流量可增加20倍之多,因此剧烈运动前的两至三小时要避免食用蛋白质、固体食物和脂肪含量高的轻食,以免运动时内脏器官无法分配充裕的血液,继而影响消化与吸收。而瑜伽和游泳等运动,可以于运动前1小时吃轻食就好。如果做运动前不补充一点轻食,会令体内的血糖变得很低,导致体力不继,甚至晕倒,如果再加上大热天时,做运动时会大量排水、排汗、排电解质,不进食会令身体缺水甚至中暑。
运动前选择
在运动前一小时吃少量轻食,令身体储存多些能量,以下是注册营养师建议的健康选择:
建议吃
(挑选以下一至两款食物,可提供碳水化合物,提升运动表现及耐力):
◆ 克力架饼乾三片 (约70卡路里)
◆ 低脂乳酪一杯 (约100卡路里)
◆ 面包(约拳头大小)( 约70卡路里)
◆ 米粉半碗至一碗 (约100卡路里)
◆ 粟米片半碗( 约70卡路里)
◆ 低脂或脱脂奶一杯 ( 约120 / 80卡路里)
◆ 水果一个( 约50卡路里)
* 并建议运动前半小时饮用一杯( 约250-300毫升) 清水
不建议吃:
◆肉类和鸡蛋:单进食蛋白质食物,不能提供碳水化合物,容易因血糖低而导致晕眩情况。
◆果汁:过量果糖可导致轻泻,有肠胃问题的人士应要留意。
◆高纤维的食物如番薯、豆类等:较难消化,而且容易制气,令胃部不适。
◆高脂肪的食物如公仔面和西多士等:胃需要较多时间去消化脂肪,食物长时间逗留胃部,令人做运动时容易不适。
运动后—— 补充碳水化合物
运动后吃什么,是取决于你想达到什么目的,想练肌肉的话,运动后的一小时是吸收营养、制造肌肉的黄金期,于运动后进食,肌肉提取血糖的速度较快,运动后进食反有助肌肉生长。若想减肥,便应把分量减半,约为平日之五至六分饱即可,在食物选择方面,只要补充碳水化合物,并避免太油腻的食物即可。
运动后选择
注册营养师表示, 运动会消耗血液及肌肉的糖分,建议要补充碳水化合物,而且要选择一些易消化和低脂肪食物。运动后的正餐,可以有以下选择:
◆ 火腿芝士三文治(约260卡路里)
◆ 鸡丝汤米粉(约400卡路里)
◆ 番茄牛肉汤通粉(约400卡路里)
Q:运动后能否吃能量棒和喝运动饮品?
A:能量棒的成分为谷麦、果仁、果乾、糖浆、蜜糖和油等,卡路里并不低,35克的能量棒含约150卡路里,相等于大半碗饭,对于要减重的人,容易额外摄取热量,但对于想增重和锻炼肌肉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运动饮品蕴含纳、钾、镁等成分,可以补充体内随汗水流失的电解质和水分。不过,若运动不超过一小时,就不建议喝运动饮品,一至两杯清水已足够,因为运动饮品同时提供电解质和大量糖分,喝一支运动饮品差不多等于吃了七羹糖!
Carb-Cycling
高低碳减肥法
四月份正是减肥的好时候,不少人在减肥的时候都会戒绝所有碳水化合物,不过对于有“饭瘾”的人来说实在太难,何况碳水化合物是身体机能的“燃料”,完全戒掉或会影响身体运作。而欧美不少健美人士奉行一种叫Carb Cycling (碳水化合物循环)的饮食法则,可以在吃饭之余,亦能减掉脂肪。

以文中提及的计算方式,如正常情况下,体重120斤的女性,运动量一般的话,每天需要约120克碳水化合物。
于Carb-Cycling法则,以50克为加减量,“高碳”时摄取170克,“低碳”时则可摄取不多于70克分量。

高—低—高碳饮食法
这个饮食法则介乎戒除淀粉质及高淀粉质饮食之间,取其平衡。摄取过量碳水化合物会造成多余醣质及脂肪并致胖,但若没有了碳水化合物,单靠蛋白质维持身体机能,会令身体出现缺水状况,长期戒掉会增加肾脏负担,更会减慢新陈代谢,影响健康。而高至低、低至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取便弥补了两者不足之余,过山车般的间歇性饮食,就像HIIT原理,刺激新陈代谢来适应不同分量的碳水化合物,促进减磅、减脂肪,效果事半功倍。
Carb-Cycling法则
可参考附设的图片,以一日高、一日低碳水化合物来处理一天三餐,令身体于“高碳”的一天提升新陈代谢,于“低碳”的一天集中消脂。至于分量,基本的碳水化合物摄取量的计算方法是:每磅体重每天需要1克碳化物。但假如运动量很大,每磅体重每天则需要约1.5克碳化物,亦视乎性别、年龄、新陈代谢率、运动量而异。而在“高碳”的日子,必须进食健康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如糙米、番薯等,不经加工的天然食材,面包、蛋糕等精制食物则可免则免。
健康碳水化合物一览
最近在健身圈听到一个词——优质碳水,指的就是马铃薯,许多健身人士将马铃薯代替米面当主食。
饭(糙米更好)、番薯、马铃薯、燕麦、谷麦

每天喝好几杯咖啡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咖啡是一种含药性的食物,有兴奋作用,故此多被利用为减肥及提神作销售卖点。有报告指出咖啡因可加强身体利用热量转化为热能,但是要在运动的大前提下发生。但既然运动加上饮食调节已经可以达至减肥的功效,咖啡此物乃锦上添花而已。可是,切勿忘记咖啡是药性的,摄取过量咖啡因能够造成“咖啡因中毒”。咖啡因中毒包括上瘾及一系列身体与心理的不良反应,比如神经过敏、易怒、焦虑、震颤、肌肉抽搐(反射亢进)、失眠和心悸等。
所以,切忌胡乱尝试高剂量咖啡以作减肥。而咖啡成瘾问题多是由心理造成的,市场上不难找到咖啡代替品,最直接也莫过于饮用不含咖啡因的咖啡。而饮用者亦可以浓茶代替咖啡,再按部就班地转为饮用清茶或花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