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实物货币到信用货币
作者: 狮驼比丘方法总比困难多,纸币的出现,正印证了这句话,一如纸币理论的创始人,约翰劳早期的人生。
在纸币出现以前,人类社会的货币主要是实物货币,虽然我国宋代出现了钱庄发行的银票,但是这时的银票更像是一个货单,是为了解决白银携带不方便,异地交易的问题,银票即证明了自己在某某钱庄有对应数量的白银,转让即是把钱庄里保存的这些白银的归属权进行转移,本质上仍是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比较好理解,就是人类社会指定了某种物质,一般是贵金属,作为货币进行商品交易,当某个贵金属成为货币后,这个贵金属本身的使用价值也就不再重要,更多地体现为交易功能下的货币本身的价值。
实物货币的数量不完全由政府控制,要看贵金属的实际供应量,贵金属由于其稀缺性,供应量很难大幅增加,在农业社会,由于商品数量很难出现大爆发,贵金属作为货币,也就不用考虑商品数量大爆发后,社会货币总量不足以支撑商品交易的问题,但是进入工业社会就不一样了。
实物货币一样也会出现贬值,历史上,政府通过减轻官方货币的重量,掺入杂质等手段,增加货币的供应量。
实物货币不存在汇率,除非两个国家的实物货币不同。
可惜,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随着地理大发现为欧洲大陆带来了巨量的金银和丰富的物资,欧洲各国王室为满足权力欲望不断增加国家债务的规模,不可避免的,实物货币将被纸币取代,最后进化为今天的信用货币。
地理大发现
在美洲大陆发现以前,贸易一直并不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虽然欧洲人需要来自中国的香料进行宗教仪式和烹饪食物,但是彼时作为世界货币的白银和黄金数量有限,是极为稀缺的,当然,这也是它们能成为货币的一个主要原因。
货币的稀缺,就是需求的不足,需求的不足,就无法促成大规模生产,贸易也就不温不火。
直到15世纪末,美洲大陆被发现。
对于欧洲来说,发现新大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量金银的涌入。在长达一个世纪的跨大西洋航行后,16世纪末,西班牙的金银数量已经占到全世界的83%,实物货币体系下的人类社会,第一次不是因为商品数量的骤降和官方货币重金属含量的减少而出现货币贬值,整个欧洲大陆,物价飞涨。
金银不再高不可攀,这很重要。
人们习惯于金银不再高不可攀,这更重要。
获得了巨量金银的西班牙人,就像一个消费引擎,滋生出源源不断的消费需求,最先是西班牙的物价飞涨,国内的商品完全无法满足这巨大的消费需求,多出来的金银总是要有一个消化的渠道,于是,这个渠道开始从西班牙蔓延到整个欧洲,再到全世界,国际贸易就这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后是精细化分工,金融创新,再到工业革命,一切起源于此,亚当斯密也不过是把已经出现的社会现象,做了系统的思考和总结,理论又联系实际,让英国成为了世界霸主,不过这是后话。
金银的暴增,刺激了消费,消费衍生出贸易,贸易促成了分工,分工孕育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催生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生产力,过剩的商品需要更大的需求,更大的需求需要更多的货币,纸币已经箭在弦上。
巨大的贸易规模,让商人这个群体第一次真正地站上历史舞台。拥有了话语权,他们当然要创造更适合他们的社会制度。
正如实物货币是诞生于民间的共识,之后由官方确认,第一代世界货币,或者更准确的称呼是汇票,也诞生于民间,诞生于1609年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美洲大陆被发现后,大西洋成为了世界贸易的中心,而荷兰恰好是西欧几个主要河流的出海口,这也就意味着它必将成为商品贸易的集散地。
西班牙是因为发现了新大陆,从此不再缺少金银,集散地却不一样,没有从新大陆运回金银的条件,相反因为贸易,商品大量聚集,金银却严重不足,没有货币就没法交易,荷兰人只能另辟蹊径。
荷兰人发明了一种新的交易形式,在这种新的交易形式下,商品净价、交易时间、交易地点、付款方式等均标准化,一旦达成协议,可以按照事前约定,在指定地点向买家提供商品。商人们还发明了欠条,用以支付贸易货款,欠条由当地政府做担保,基本上就等同于货币,随着荷兰人贸易份额逐步扩张,这种欠条得到了整个欧洲的认可,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其银行券作为欠条的替代,欧洲第一次出现纸币。
可是,这种纸币仍然只是作为大宗贸易的支付工具,并没有真正成为民间日常交易的官方货币,其实更准确的称呼应该是汇票。
纸币真正成为官方货币,用于日常支付使用,还要等到18世纪,那个金融学天才约翰劳前往法国,践行他那“离经叛道”的经济理论。而在此之前,欧洲各国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才会允许这位天才实践自己天马行空的理论设想,从而在欧洲,第一次让纸币成为官方货币。
王室债务
18世纪以前,欧洲所有国王的主要精力就是挣钱。
比起我国古代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欧洲的国王更像是一个松散联盟的大家长,自己治下的臣民,并没有义务无条件服从国王的命令,国王可以按既有的规定征税,但是却几乎不允许增加税赋,而王室的收入,在用于日常开支后基本没有多少剩余。所以,国王想多一些作为,哪怕是为了改善日常生活,多余的这些花销,就需要自己挣钱,国王有自己的私产,各个封建领主、小生意人,也都有自己的私产。
美洲大陆的发现,起因就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王室,为了开辟东西方贸易航线,赚取贸易利润。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扶持海盗德雷克劫掠海船,打赢西班牙无敌舰队,争夺海上霸权,也是为了捞取利润。
说捞取利润,其实是美化了,在实物货币的时代,利润就等于金银,所以西班牙王室做的,是从美洲运回大量的金银,英国王室资助的海盗,是在大西洋抢夺大量的金银。
和现代社会一样,想做生意就必须先投入本金,王室本身钱财有限,迫不得已,本金只能靠借债,大航海的费用就是葡萄牙女王以王冠上的明珠作为抵押筹到的借款。
同样的,要强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为了英国崛起,也必须投入本金,要为国家战争及一切公共事务买单,而这些费用,都由英国王室独自承担,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逝世时,英国虽已成为海洋时代霸主,王室的财政却已经千疮百孔。
女王的继任者们,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经历了几次加征税收而不得,甚至不惜爆发了战争,英国的统治者也几经易主,但是无论王位上是谁,国家的财政支出从未减少,直到1711年,王室终于欠下了合计60万英镑的债务,而王室的收入完全无法偿还这笔债务及其利息。
英国崛起,英国的老对手法国自然也不能闲着,1642年,路易十四继承法国王位,这个老牌的欧洲帝国面对西班牙、荷兰、英格兰的强势崛起,终于迎来了一位可以让法国人重新辉煌的皇帝。
这位法国皇帝的首要任务也是挣钱,和上文的女王们一样的是,法国也要去新大陆抢金银,和上文的女王们不一样的是,法国派出的是正规军,而女王们派出的是商人和海盗,正规军显然更费钱。
除了去境外抢金银,也要发展国内经济增加税收,为了鼓励国内工商业积极从事生产经营,国王进行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就包括兴修运河,此外,国王也为商户们提供财政补贴,这都很需要钱。
按理说,虽然投入巨大,但是收益也高,可是国王挣钱的目的并不是攒钱,而是为了穷兵黩武,法国要当欧洲的老大,法国成为了战争机器。
虽然法国相比其他欧洲国家,是一个相对集权的国家,国王可以向国民征收更多的税,国王也在前期励精图治让法国经济走向了繁荣,但是战争和公共事务的开销永远都比想象中的更大,为了做这些事,王室还是欠了一屁股债。
所谓穷则思变,解决这些王室债务的方法,也终于要登上历史舞台了。
约翰劳
1715年,终其一生挥霍无度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去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当时法国的国家债务总额是20亿里弗尔(法国货币),每年的利息高达9000万里弗尔,而法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仅为1.45亿里弗尔,王室每年必需的日常财政支出就要1.42亿里弗尔,也就是说,国家破产了。
在实物货币时代,这是致命的,法国王室选择了两种方式来应对这一局面,查抄官员财产和减少实物货币的含金量,可惜杯水车薪,还引起了不小的动荡。要解决这些债务,需要一些非常手段,这时,我们的主人公——约翰劳,登场了。
约翰劳是一名苏格兰人,之所以出现在法国,是为了逃避牢狱之灾。他在赌场和一位英格兰绅士的女朋友调情,对方提出了决斗邀请,约翰劳欣然答应,就这样,在决斗中他意外杀了人,本来要命丧英格兰,却逃出生天,之后就是在欧洲大陆各个国家游历,白天研究各国的财政、贸易、货币和银行体系,晚上则在各地的赌场里大显身手,1705年,出版了他的著作《论货币和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如果你读过凯恩斯的《通论》,或者知道凯恩斯的这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那么可以这么和你说,凯恩斯的《通论》几乎就是抄袭了约翰劳的著作。
这部著作的主要观点:
关于价格:水的用处很大,价值却很小,因为水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钻石用处很小,价值却很大,因为需求远远大于供应;
关于货币:商品交换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货币,而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货币的用处就是购买商品,白银作为货币除了购买商品,并无其他用处;
关于经济:经济萧条,增加货币供给不会提高物价,反而会增加产出;没有金银,可以发行纸币;政府应当设立拥有货币发行权的银行,提供足够的信贷和通货来保证经济繁荣。
关于银行:以国家土地为基础资产,发行银行券,银行券的价值绝对不能超过土地的价值,使用这种银行券作为货币,国家更容易管理货币供应量,解决实物货币导致的货币供应量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也将减轻国家负担,不用去生产或购买贵金属而浪费生产力。
1716年,法国王室特许约翰劳在巴黎成立皇家银行,王室授予银行特许货币发行权,纸币可以兑换金银硬币,也可以用来缴纳赋税,银行每年向法国王室支付固定的金额,但是法国的税后和国债全部转移至银行。
到这里,纸币的价值还和过去没什么两样,只是金银的等值替代品,就像是金银的货单,用这种货单可以兑换等值的金银。
那么怎么实现可以由国家自由的控制货币的供应量呢,约翰劳略加思考,显然,纸币的背后除了金银,还要有其他基础资产,这必须是一种可以由他控制的,可以任由其无限增加的资产,这样才能自由的增加纸币数量。
1717年,约翰劳正式提出“密西西比计划”,要开发密西西比。
按约翰劳的说法,这片待开发的土地,遍地是黄金和宝石,拥有数不尽的财富,因为这片土地距法国本土较远,又尚未开发,存在着无穷的想象力,这样的一块土地,可以任由约翰劳包装,完全符合纸币发行对应的基础资产的要求,可以任意增加纸币的发行量。
事实上,约翰劳也是这么做的。
纸币第一次成为了人类社会中,官方的,不受金银数量限制的货币。
这可能就是现代中央银行的雏形,约翰劳是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银行行长及创始人。我们可以不恰当地做个对比,当前信用货币的基础资产是什么,实质是国家强制力和综合国力(国家全部资产及生产力),约翰劳的基础资产却是完全虚假的。
纸币发行后,法国经济出现了一个繁荣期,约翰劳的理论似乎得到了验证:增加货币供给,可以促进经济繁荣。
不过,他当然知道这种虚假的基础资产是站不住脚的,如果纸币背后没有足够的资产,纸币发行多了就会贬值,甚至崩盘。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对策是成立上市公司发行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