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神经大条的婆婆学习

作者: 赵金荣

我的婚礼上,婆婆穿了一件蓝色羽绒服,简直让我惊掉下巴:这时候不是应该穿大红色的衣服吗?

幸亏她的演讲声情并茂,感动得好多来宾都掉了眼泪,大家似乎没注意到她不合时宜的穿着。

婚礼结束后我跟老公宋晨抱怨:“之前专门陪她买了红色呢子大衣,咋不穿呢?别人会不会认为她对我不满意?”宋晨安慰我:“你别多想,她一直都这样。小时候我跟她去赶集,她都能把我忘到集上!”

得,摊上这样一个婆婆,就认命吧!

我跟婆婆相反,特别敏感。婚后没几天,就因为太敏感跟老公吵了一架,起因是我想跟朋友一起学轮滑,老公阻止:“那是小孩子学的东西,你老胳膊老腿的,摔坏了咋整?”我觉得他就是不想花钱,找借口,因为轮滑课很贵:“不舍得花钱就直说,不用找借口!”老公一听不乐意了:“别没事找事啊!多学学咱妈,神经大条一些!”我怼他:“她那是傻,爸说她胖叫她少吃饭,她还笑着道谢。哼,让我学她?!”

我话音刚落,婆婆开门进来了——她有我们的钥匙,隔两三天会来给我们打扫卫生,这次给我们带了烤红薯、炒栗子。我和宋晨都没敢再吱声。

婆婆发现气氛不对,知道我们吵架了,便让宋晨到外面溜达一圈,反省反省。

接着,她将红薯剥皮,栗子仁剥好,放进盘子里,笑吟吟地对我说:“咱娘儿俩一直没好好唠过嗑,今天就围炉煮茶,好好聊聊,好不?”

我还担心她听到了我刚才说的话会生气,一听她想跟我聊聊,一颗心放下了:“好呀,我正好有话想跟您说。”

婚后每次去婆家,我都能听到公公对她的指责,可她从来不还嘴,还会笑着和稀泥。我觉得她活得太卑微,完全被公公拿捏,所以想劝劝她,给我做个好榜样,不然宋晨也会有样学样,处处拿捏我。

于是我先开口:“妈,我知道您心大,凡事不往心里去。可公公要是再说您,您还是应该反击一下,不然他会觉得您好欺负。还有啊,在重要的事情上应该讲究点儿,就像参加我们的婚礼,您咋能忘了穿喜服呢?”我知道她不会生气,索性把想说的话都说了。

婆婆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我说你这段时间咋总是给我买衣服呢,还叮嘱我注意形象,原来是嫌我那天没穿红呢子大衣啊!行,妈先给你道歉,再说说那天为啥没有穿那件红大衣。”

原来,婆婆在我婚礼的前一天一直很忙,除了安排各种杂事,还对第二天的演讲稿特别重视。为了把稿子写好,她忙到凌晨3点多,睡了不到4个小时,一觉醒来接亲的车就到了。她迷迷糊糊套上衣服就走,等发现穿错了衣服时婚礼已经开始了。

她说:“后来妈想了,那天的主角是你和宋晨,我要做的就是把祝福送到,让婚礼不出差错。至于我的穿着,没人会在意我一个老太婆的。”

仔细想想,婆婆那天的穿着确实没人注意,于是我放下了这件事,话锋一转:“可是妈,爸说您胖让您少吃饭,您还谢他,我听了挺不舒服。”

婆婆说:“你爸那脾气,我最了解,他是面冷心热,话说得虽然不好听,但句句都是关心。我要是听不懂好赖话,跟他针尖对麦芒,我俩早就离婚了。”顿了一下,她语重心长道:“金荣啊,凡事别太较真儿,神经大条一些,既能让自己不纠结,也是给别人留余地。”

我陷入了沉思。宋晨不让我学轮滑,其实真的是为我考虑,因为我以前摔伤过,他怕我再出意外。

婆婆走后,我给宋晨打电话:“老公,我想吃你做的红烧排骨了,快回来做。”

老公回来后,对我吵架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有几分疑惑:“风一阵雨一阵的,神经病!”我没有还嘴,而是笑着回应:“你娶了一个能呼风唤雨的老婆,应该高兴。”学轮滑的事我们都没再提,从那以后也很少吵架了。

不久,宋晨的爷爷过生日,婆婆又给我上了一课。

那天,老家来了很多人,家里请了厨师摆了两大桌。吃过饭,二姑带走了婆婆的两件新衣服,三叔带走了公公的养生酒,大伯把我给公婆买的按摩椅搬走了。婆婆一直乐呵呵地给他们装东西。

送走客人,我忍不住跟婆婆抱怨:“他们真过分,连吃带拿,您还笑呵呵的。您这心态都能颁发一个‘世界好人奖’了!”

婆婆笑了:“哎呀,这点儿事算个啥!你二姑家条件不好,三叔工作不顺利,大伯的身体一直有顽疾,他们想要这些东西就给他们。都是亲人,凡事不必太计较。只要一大家子人和和睦睦的,比啥都好。他们对我也都挺好的,有点儿啥事都爱跟我商量。”

她这番话触动了我。工作中我戒备心强,同事送我零食、约我逛街,我总是本能地拒绝,认为干好工作就行,跟同事不宜打太多交道。但渐渐地我发现,大家开始疏远我。偶尔看到别人聚在一起,我就怀疑他们在说我的坏话。婆婆的处事之道让我认识到,与人相处应该坦诚,不能太计较。

我开始跟婆婆学习,试着与同事坦诚相待,常跟同事交换零食,或一起逛街。别人闲聊时,我也不再胡思乱想,告诉自己别太敏感,神经大条一些。

小小的改变,带来的结果令人惊喜:年底我被评为单位优秀员工,我们部门的同事全员赞同。大家都说更喜欢现在的我,敞亮、大方。

我跟婆婆报告了这一喜讯,要请她吃火锅:“妈,是您让我明白了,神经大条不是傻,而是不拘小节,说得准确点儿是大智若愚!”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