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于形式的仪式感,还不如没有
作者: 阿娟从恋爱到结婚,老公阿瑞都很注重仪式感,他会在每一个特别的日子给我一份浪漫的惊喜。记得我们刚认识不久就是“5·20”,阿瑞送了我一束玫瑰花,又给我发了一个5200元的大红包;第二天,他又在一束玫瑰花里藏了一条项链,留言卡上写着:昨天我爱你,今天我爱你更多一点!
我俩结婚后,每逢特殊的日子,阿瑞都会送我礼物。他这些仪式感的表达,让我一直被幸福环绕着。
幸福的幻灭,是突然到来的。有天晚上,我突然腹痛难忍,阿瑞却在外面应酬没有回家。我打了好几次电话他都没接,我只好拨打120去了医院。经诊断,我患了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手术。因为没有亲人在身边,我自己在手术单上签了字。
当晚,我一个人在医院迷迷糊糊睡了一夜,次日清晨醒来发现手机上没有阿瑞的回电,担心他出了什么意外,急忙拨打他的手机。他终于接听了。我问他在哪儿,他睡意蒙眬地说在家。我告诉他我在医院。他愣怔了片刻才清醒过来:“对不起老婆,我昨晚喝多了,回家倒头就睡了,没注意到你不在家。”我以为他得知我刚做完手术会立即赶到医院,没想到我只等来了跑腿小哥,送来了我需要的一些日用品。阿瑞打来电话:“单位有个重要会议,忙完了我就去看你。”
我住院一周,阿瑞来医院3次,陪护了一个晚上。我出院时,他忙工作没来接我,送了祝贺康复的鲜花。这份仪式感第一次让我没有了幸福的感觉,而是满心苦涩。
住院的日子里我仔细回顾了和阿瑞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猛然发现他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爱我。虽然每个节日他都记得送礼物,却不记得我的喜好;他平时对我嘘寒问暖,却在我最需要关爱的时候缺席;他看似很在意我,却连我一个大活人不在家都没察觉。我想,也许他所有的仪式感都不是用心、用情,而只是教养或习惯使然。
很快,我便印证了自己的猜测。
阿瑞有个老同学到我们所在的城市出差,顺便到我家看望阿瑞。为了让他俩叙旧,我准备好茶点便识趣地退出了客厅。过了一会儿,我去给他俩添水,还未走近,就听见他那个同学问:“和她还有联系吗?”阿瑞说:“没有。”同学说:“嫂子不错,你爱她吗?”阿瑞说:“顺应父母的意愿,找个人结婚罢了。”同学说:“看来那段经历把你伤得不轻。”阿瑞笑道:“除了伤害,也有所获。女孩需要的仪式感我都懂,如今我不用费心,只要启动记忆,就能从容应对。”因为有绿植遮挡,他俩聊天又很投入,都未发现我就站在不远处。
同学走后,我对阿瑞说:“比起虚情假意的仪式感,我更想要你真心实意待我。”阿瑞怔了怔:“你是不是刚才听到了什么?”我说:“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明白了,玫瑰不一定代表爱情。”
我喜欢婚姻里的仪式感,但如果这种仪式感流于形式,没有真心,还不如没有。我希望阿瑞能早日明白这一点,与我坦诚相待,付出真心,而不是表面应付。
点评:仪式感会带来惊喜,让人产生被重视的感觉,让婚姻生活跳出平淡,进而加深夫妻感情,促进婚姻和谐。但如果仪式感只流于形式,并非出自真心,另一方察觉后,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