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卧床休息等于保胎吗
作者: 武茜下班后刚进家门,就听到了敲门声,原来是隔壁的邻居,她儿媳妇小刘怀孕50 多天,突然感到下腹坠胀感,阴道出现少量褐色分泌物,邻居知道我在产科工作,赶紧过来咨询。这次怀孕可谓来之不易,小刘多囊卵巢婚后多年未孕,今年36 岁了好不容易试管成功了一次,全家都很激动,结果却出血了,就诊后,小刘被诊断为先兆流产,医生开了一些保胎药,并叮嘱其要静养,让回家保胎。于是小刘每天躺在床上不敢动,内心也焦虑不安。
聊天中我得知小刘在怀孕前体型就偏胖,怀孕后,家人将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班也不上了,不仅好吃好喝的照顾,家务活更是不让做。结果刚怀孕7 周就已经重了5 斤,现在更是24 小时绝对卧床休息,所有活动都在床上。
我一听赶忙说道,保胎不能绝对卧床休息,否则一系列问题就会接踵而至,不仅仅是妈妈,腹中的宝宝也会出现很多危险。邻居一脸疑惑地问道:“保胎不就是卧床休息吗?动一动不就更出血了吗?”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卧床休息能预防早产吗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 中明确指出:尚无证据支持卧床休息是早产预防方法。
早产可能与工作劳累及体力活动过重有关,所以有先兆早产者应避免上述因素,但不建议长期卧床休息。也就是即便孕妈妈有病需要休养,但并不需要长期卧床。适当的运动和休息都是需要的。

盲目卧床休息保胎不科学
是否需要卧床休息,要根据孕妇的情况来看。比如有些孕妇确实出血多、未足月胎膜早破、胎盘位置低、宫缩频繁或因宫颈机能不全做了宫颈环扎,医生会建议尽量多休息,可以卧床休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当然这并不是让孕妇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因为躺在床上,该有的问题还是会有的。一个健康宝宝的诞生,离不开一枚优质的胚胎,优质的胚胎又离不开优质的卵子与精子的结合。受精卵形成胚胎后着床失败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胚胎本身缺陷、染色体异常、子宫环境不好、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等,如果精子或卵子质量不好,形成的胚胎质量自然就差,50%~60% 的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妊娠丢失最常见的原因。所以盲目卧床休息对于保胎来讲是不科学的。
另外,孕妈妈长期卧床还会带来很多危害:
●影响血液循环:本身孕妇血液就处于一种高凝状态,长期卧床会使孕妇全身血液循环变得缓慢,血液容易在微循环中凝固,尤其是下肢的深静脉血管。一旦凝血块脱落,造成肺栓塞,后果不堪设想。
●影响消化功能:孕期肠蠕动能力下降,随着子宫增大,孕妇会出现胃部不适、饱胀感、恶心呕吐等,长期卧床会加重这些不适症状,孕妈妈们常见的便秘则更为严重。便秘腹压增加,会引起宫缩及阴道出血。
●影响肌肉和骨骼:长期卧床或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力量下降。因为没有足够的运动刺激,肌肉开始丧失力量,肌肉蛋白质合成减少,肌肉纤维发生变化,引起肌肉收缩速度和爆发力的减弱。长期卧床,缺乏体重负荷和骨骼受力刺激可能导致骨密度下降,增加骨折的风险,尤其是在髋部和脊椎。
●增加精神压力:长期卧床的孕妇往往精神压力较大,担心母胎健康和安全;无法外出,容易感到无聊困惑、情绪低落甚至抑郁。
●增加妊娠期并发症:长期卧床休息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肥胖、妊娠期高血压等。
如何正确保胎
卧床休息并不是24 小时都躺在床上不动,可以起床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如吃饭、喝水、上厕所、散步,活动的选择和持续时间以不使自己感觉到疲惫及加重先兆流产的症状为宜。卧床期间(必要时),可以进行以下活动:被动运动:家属为孕妇按摩下肢肌肉(比目鱼肌、腓肠肌)并给予踝关节被动运动。方法为从足部到大腿由远到近被动按摩,建议每次双腿按摩30 分钟左右,每天可进行6~8 次。
主动运动:孕妇主动踝泵运动,方法为勾脚尖,小腿肌肉绷紧,坚持10 秒;绷脚尖,小腿肌肉绷紧,坚持10 秒,踝关节正反方向各旋转3 次,此为一组动作,建议每次运动10~30 组,每天运动6~8 次。
必须禁止性生活,避免刺激乳房,因为刺激乳房也会引起宫缩,导致先兆流产的发生。
保胎过程中每天至少进行半小时的休闲运动(比如散步)。孕期进行适当的体力运动可以提高孕妇身体素质,减少体重过度增加的风险;降低剖宫产风险,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睡眠,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降低妊娠期合并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减少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对子代来说,妊娠期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减少巨大儿的形成;促进婴儿神经系统、语言技能、智力的发育。
保持心情放松,规律生活,避免精神紧张(紧张也会诱发宫缩)。均衡饮食,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瓜果、蔬菜等;这些对保胎均有重要的帮助。
孕妈妈在怀孕期间应定期产检,出现先兆流产的征兆时及时就医。
妊娠期间如出现阴道活动性出血、阴道流液、腹痛腹胀等症状需要及时来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科学保胎,适当休息,拒绝盲目卧床保胎,健康顺利度过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