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卧室,让银发更“安居”
作者: 罗茗适老化设计本质是生命尊严的空间诠译。当卧室成为老人日均停留最久的空间,适老化设计便超越了简单的功能优化,转而承载着对生命尊严的深层回应。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家养老成为主流选择。卧室作为老人日均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其适老化改造直接影响着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夫妻分床,优化睡眠质量
张奶奶和马爷爷已经90岁了。马爷爷有些认知障碍,白天睡得多,晚上起来活动。每次马爷爷起来,张奶奶就跟着醒了。女儿心疼母亲,想让老两口分房睡。张奶奶却有些不乐意:“我们年纪大了,彼此越来越牵挂,不想分开睡。”
几十年的共同生活,老年夫妻习惯了彼此的陪伴,习惯了对方的气息、声音,甚至是夜晚翻身时的轻微响动。他们深知生命的脆弱,害怕某一天醒来,对方已经不在了。因此,他们更加珍惜每一个共处的时刻。
我们还未老,不能对老人牵挂另一半的心情感同身受。但老人起夜或服药的需求增多,再加上睡眠浅、易醒,伴侣的翻身、打鼾或咳嗽可能频繁打断睡眠。
这时,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新的卧室设计方式:分床不分房。夫妻俩住在同一个房间,但是房间内布置两张床铺,分床而睡。既可以保证夫妻俩的睡眠质量,又可以朝夕陪伴。
一般来说,卧室开间(房间宽度)≥3米,可以考虑设置双床。两张床并排摆放,中间用床头柜隔开。床的宽度以0.9米~1.2米为宜,既不会太窄影响舒适度,也不会太宽占用过多空间。床高可以设置为45厘米左右,过高或过低的床铺都会影响老人的使用体验。在选购或设计时,可以结合老人的身高或者身体状态来确定。
墙壁是大多数人都会忽略的地方。老人对温度的敏感度较高,尤其是夜间睡眠时,身体感受到的环境温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传统的墙面材料(如瓷砖、乳胶漆等)在冬季或寒冷的环境中容易变得冰冷,老人靠在墙上时会感到不适。实木护墙板则触感温和,能够有效避免墙面冰冷的问题。
此外,要在床边多预留电源电位。老人可能会依赖一些电子设备来辅助生活:医疗设备,如氧气机、血压计、血糖仪;助眠设备,如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白噪音机等。如果使用拖线板来扩展电源接口,地面上杂乱的电线容易绊倒老人,增加安全隐患。
同时,床边预留电源电位可以方便安装夜灯和紧急呼叫设备,为老人提供柔和的夜间照明,方便他们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求助。这些设备的电源需求虽然不大,但位置非常重要,必须靠近床边,以确保老人能够轻松触达。
护理预置,适配未来需求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有可能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或者借助护理器具生活。因此,老人卧室需要考虑预留护理空间。
张爷爷今年78岁,患有轻度帕金森病。虽然目前生活还能自理,但为了未雨绸缪,张爷爷的儿子决定在卧室改造时,提前预留护理床以及轮椅等辅助器具的收纳空间,他说:“虽然现在用不上,但提前做好准备,心里踏实多了。”
要想将护理器具放置在卧室,需要进深(房间长度)≥5米。可以在老人床同侧设置可折叠护理床,平时收进侧边的柜体中,不占用空间。当需要护理人员居家照顾老人时,可以将床铺下翻,使用灵活方便。老人的生活辅助器具,如轮椅、移位器等,均集中收纳在床铺对面的柜体中。
科学规划,革新收纳效用
陈奶奶的卧室里堆满了各种生活物品,衣物、药品、书籍、行李箱……每次找东西都让她头疼。衣柜里的衣服堆成了山,每次抽出一件,一摞衣服就都倒下来了。收拾衣柜成了一件让陈奶奶倍感压力的事情。
许多老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都有“惜物心理”,觉得衣服只要没破,就不应该扔掉,即使已经不再适合日常穿着。随着时光的沉淀,生活物品越堆越多。所以在适老化改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考虑老人的储物需求。
当空间条件允许时,我们推荐使用折叠柜门+金属挂架的组合模式,集中解决衣物、药品、书籍等生活物品的收纳问题。柜体下方可以做成开放空间,方便放置行李箱、小推车等大件物品;上方可以用挂杆把衣服都挂起来。一目了然的收纳设计是:打开柜门后,所有物品应清晰可见,方便老人快速找到所需物品,减少翻找的麻烦。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重要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组织编制了《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指导手册》,针对城市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在通用性改造、入户空间、起居(室)厅、卧室、卫生间、厨房、阳台等7个方面形成了47项改造要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为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提供每户3000元~5000元不等的补贴,重点支持卧室、卫生间等空间的改造。针对低收入家庭和失能老人家庭,也有相应支持政策。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卧室空间变成安放银发岁月的温暖“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