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荷的工作(八首)

作者: 震杳

冬日午后,想起加里·斯奈德

午睡醒来,窗外雪光明媚

没有急于要做的事,像一株植物在屋内呼吸

冬的气息,在远处结冰的湖上徘徊

有一阵子,我感到了圆满

想到他仍活在世上,便有种溪流般的甜蜜

他的短柄斧仍在群山间挥动

他的轮船继续行驶在无垠的蔚蓝上

他在京都的禅寺里吃清凉的梨

他琥珀般清澈的诗句戴在大雁的脖颈上

像山下的砾石,我喜欢那些

有力的脚步将我踩得发响。

除非我是一只朱鹮,他不会认识我。

想到他仍活着,我们相似的处境

带着美洲越橘的气味与宁静,在世界两端

枯荷的工作

贴近水面,枯萎的荷叶缩成一团,

像脏污的抹布,

将水面擦拭干净后,被随意弃置

轻到浮于沧波,重到不可挪动半分

众多抹布凌乱,干活者成群离去。

唯有如枯荷经历了神圣劳作后

的凋萎,才是美的

值得一看;

它们的随意才不会引发反感

——那种疲惫及耗尽令人神往

一种永不结束的工作,才值得投入。

这些脏抹布缓慢沉入水底

于不可见的深处复原

明春重又提出,新绿,抹匀了河流的面孔

萝卜地

薄薄的霜落满了萝卜地,有十五亩

或二十亩。

你们顺着田垄走。安静,清晨,蓝色烟霭

飘荡在田地上空,树巢中

鸟还未醒。

沾染银霜的萝卜叶子低垂,被鞋子

踩入泥土。你们没说话,

并排走在两条垄中

寒冷的空气在肌肤上凝结。

周围是数不清的圆萝卜

一半在地上,

一半埋在地下,红艳,浑圆,结实。

在霜中透明发亮,像裸露的

大地之心。

距离公路八百米处

山间岔路尽头,我们发现一辆报废汽车

破碎的车窗散落一地;

车内凌乱不堪,仪表盘的几根电线

裸露,座椅下长出杂草。

至少有十年,风握着方向盘游戏

我们驾车,沿西部山脉行驶数日

在清澈的融雪湖边露营

支起一顶印有灯盏的绿色帐篷。

夜晚,燃起篝火

躺椅上,辨识仙后星座

有时就这样睡去,直到夜鸟吵醒睡梦

河水,正一点点移动那些山脉

我们的车,有一天,也会变成这个样子

我们变成石头与流水

一位诗人的相册

最初,他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一个未经

打磨的可爱的词。穿短裤

坐在沙滩上,海风吹起额前的几缕毛发。

下一页,他迅速成长,如五月的甜瓜

凸起稚嫩的棱角;林荫路上

斜跨自行车,单腿支地,背着帆布包。

毕业,结婚,肃穆的照片

拍摄于婚礼当日。那女人并非因为诗

才嫁给他,但乐于读他的诗如饮茶。

婚后多年他们住在偏僻的乡下,窗子外

是胡萝卜地与海湾。

时光的铁犁在他脸上深深耕耘敲碎骨头。

他在一张照片里大笑,妻子斜望着他

抚摸他的手臂。突然,这个人

消失不见,只剩一块空地,黑暗而潮湿的

泥土吞吃了他,并立下一块石头作证

横纹金蛛

一种特殊的蜘蛛,不捕捉飞蛾或蚊虫,

也不关心风雨与河流

它在荒野无人之地,在草尖上拉起

硕大而结实的网

只为捕捉语言:一个,或半个词。

飞舞的字母被黏住,从隐身中显现

摇动于网心,挣扎并死去

没人认识这些词语之外的词语

所有书籍中都无记载。

诗人深入横纹金蛛的领地,

寻找这些沾着露水的词语

雨燕的叫声无法忘记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它们,黑色尾翼

切开夏季的河流。

雨燕清楚自己与家燕的区别不在于

外形,而是筑巢的位置

及材料。纤细的趾爪勾住

峭壁,从腹内吐出洁白丝絮

采集燕窝的人,借助绳索笨拙又轻慢地

撬取晶莹的窝,任雏燕摔落

如同对形式的贪婪而毁灭了意义。

雨燕飞回,继续吐出

掺杂血丝的淡黄物质,直到人们

再次取走它的窝

夏季高耸的积雨云下,雨燕成群呼啸回旋

那是我最后一次,看见它们

在路上

五朵栀子花,一支蔷薇,一枚扣子

我在回家路上捡的。

我弯下腰时,世界也变得低矮

缓慢

我从山中的溪水里捡起石子,它们光滑如

一个愚蠢但可爱的念头。

我在海边捡贝壳,它们都空了,放在耳边

脑海也跟着空了

我也会遗失一些东西

我的影子,在烈日下越走越短

我的声音,被雨借走,一直未归还

我飞走的帽子,何止一两顶

我丢的东西,又会被别人捡起

他们弯下腰时,像鞠躬感谢

作者简介:震杳,本名刘洋,黑龙江大庆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会员。作品见《诗刊》《诗潮》《草堂》《星星》《诗选刊》等刊物。诗歌入选多种选本,获第六届“诗探索·中国诗歌发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