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恶的外来入侵物种
作者: 犬君2024年10月19日,当广东和广西地区的小伙伴还在为路边巨大而黏滑的非洲大蜗牛恶心得头皮发麻时,一起看似平凡的事件悄然登上了新闻——四川自贡发现了新几内亚扁虫!这是中国内陆首次发现这个著名的恶性外来入侵物种。
继2012年首次在香港被发现,2018年首次在广东被发现后,新几内亚扁虫再度刷新了它在中国的分布地。
原始的无脊椎动物——扁虫
新几内亚扁虫,又称马诺夸里扁形虫,是原产于新几内亚的一种当地特有的扁虫。扁虫是一类相对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柔软,两侧对称,没有专门的循环和呼吸器官,因此只能保持扁平的形状。它们的消化腔只有一个开口,吃进去和拉出来靠的是同一个口。
大部分扁虫生活在海水和淡水中,只有少部分生活在陆地上,而这些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扁虫,也只能生存于潮湿的环境,比如不引人注意的潮湿土壤和落叶堆中。作为这么一种既不常见也没什么存在感的原始小动物,新几内亚扁虫本该籍籍无名——假如这世上没有非洲大蜗牛的话。

为了消灭非洲大蜗牛被引入的入侵物种
若是没有非洲大蜗牛的存在,新几内亚扁虫或许依然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原始小动物,不会四处扩散,也不会像今天这般恶名远扬。
非洲大蜗牛是一种原产于东非的巨大蜗牛,被引入了世界各地后不仅破坏当地的植被和农作物,还携带各种对人类有害的寄生虫和细菌,是臭名昭著的“全球百大入侵物种”之一。
在非洲大蜗牛入侵太平洋岛屿后,它们不仅破坏农作物、传播疾病,还通过竞争,对那些岛屿上珍稀的特有陆生蜗牛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阻止这些恶魔般的非洲大蜗牛,人们想出了一个绝妙主意——引入新几内亚扁虫治理非洲大蜗牛。
如果只看外表的话,或许很难想到,看似柔弱的新几内亚扁虫其实是一种高效的掠食者。它们以陆生蜗牛为主食,并且也吃其他的陆生无脊椎动物,会沿着蜗牛留下的粘液追踪蜗牛,是安静却又极为高效的蜗牛杀手。
而非洲大蜗牛恰好就在新几内亚扁虫的食谱之中。1978年,当新几内亚扁虫被引入到太平洋的关岛后,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它们便在岛上许多地区消灭了超过95%的非洲大蜗牛。
然而,遗憾的是,在入侵的非洲大蜗牛被消灭后,接下来轮到的就是岛屿上那些珍稀特有蜗牛了,新几内亚扁虫也从消灭非洲大蜗牛的“功臣”,变成了威胁岛屿珍稀特有蜗牛的“杀手”,也加入到“全球百大入侵物种”清单。

新几内亚扁虫已入侵到世界各地
更可怕的是,新几内亚扁虫通过土壤(比如树苗、园艺土壤交易等方式),逐渐扩散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尤以沿海地区为主。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整个亚洲东南沿海地区,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如今,它们更是跨过了辽阔山河,出现在了位于内陆的四川盆地。
与此同时,新几内亚扁虫目前几乎没有已知的捕食者,杀虫剂对它们也效果不佳,想要根除它们,难度超出人们的想象。
值得庆幸的是,岛屿和大陆的地理情况不同,相对于无处可逃的珍稀岛屿特有蜗牛,大陆上的蜗牛至少有地方可逃,被新几内亚扁虫一网打尽的可能性也较低。



误食新几内亚扁虫可能会得传染病
不幸的是,新几内亚扁虫同样对人类有潜在威胁。作为一种以蜗牛为主食的生物,新几内亚扁虫与蜗牛类似,能够作为中间寄主,携带包括广州管圆线虫在内的多种寄生虫。
新几内亚扁虫喜欢躲在菜叶子下面,所以经常会在收获蔬菜的时候被一起收走。如果收获的蔬菜被生吃或者没煮熟,那么意外吃下新几内亚扁虫的人可能患上影响大脑和脊髓的血管圆线虫病。
新几内亚扁虫来到中国的历史尚短,它们所带来的一切改变,目前看还不严重,但我们要防患于未然,高度警惕,尽量将新几内亚扁虫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