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分析在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潘学峰

基层事业单位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统计分析作为从财务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和变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财务人员对大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从庞大的数据中提炼出关键信息,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基层事业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一直未修订完善,难以适应大数据背景下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例如,某基层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仍沿用多年前的标准和流程,对于电子发票、线上支付等业务缺乏明确的规定和操作指南,导致财务人员在处理相关业务时无所适从,影响了报销效率和财务核算的准确性。此外,制度具体内容不完善,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对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的详细规范,容易引发资产流失、浪费等问题。如某单位在资产处置过程中,由于没有完善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制度,随意低价处置国有资产,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预算编制、执行随意性大

一些基层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单位的实际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导致预算与实际脱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随意调整预算项目和金额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某事业单位在年初预算中安排了专项业务经费用于某项重要工作的开展,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预算控制,将该专项经费挪用于其他日常开支,使得专项工作因资金不足而无法顺利推进,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三、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也给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较大风险。部分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执行和监督机制。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不相容岗位未分离、授权审批不严格等问题,为资金安全埋下隐患。如某单位会计人员既负责账务处理,又负责资金收付,且资金支付的审批流程过于简单,缺乏必要的复核和监督,这使得该会计人员有机可乘,易产生挪用公款等问题。同时,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弱化,部分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导致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统计分析在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精准掌握财务状况,为财务等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在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通过统计分析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财务人员、主要负责人更精准、更及时地掌握整体财务状况。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单位在不同时期、不同业务模块的财务状况差异。以某基层教育事业单位为例,在分析教育经费支出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教学设备采购支出逐年上升,但教学质量并未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部分教学设备采购存在盲目性,采购的设备与实际教学需求不匹配,导致设备闲置浪费。这一发现促使该单位调整采购策略,更加注重设备的实用性和性价比,有效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帮助财务人员了解单位以前年度收支变化规律。如某基层医院单位通过对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每年夏季药品和医疗物资等费用支出偏高,主要原因是夏季疾病高发,就诊人数增加。于是,该单位提前做好药品和医疗物资的储备工作,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工作时间,有效应对夏季医疗高峰,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统计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为财务等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科学编制财务预算,为规范预算执行奠定基础

财务预算在基层事业单位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而统计分析则是实现科学预算编制的关键手段。通过对以前年度财务数据的统计分析,财务人员可以预测未来的收支情况,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为规范预算执行奠定基础。

以某基层文化事业单位为例,在编制下一年度的文化活动经费预算时,财务人员通过对过去五年文化活动的收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举办大型文化展览的成本较高,但门票收入也相对较多;而小型文化讲座的成本较低,但参与人数有限,收入较少。根据这一分析结果,结合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财务人员合理调整了文化活动经费的预算分配,增加了大型文化展览的预算投入,同时适当减少了小型文化讲座的预算安排。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对实际收支数据的实时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并进行调整,确保了预算的精准执行。

通过对不同部门或项目的收支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财务人员更加关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如某基层科研事业单位在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部分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与产出效益不成正比,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该单位优化了科研项目的资源配置,加大了对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项目的经费支持,减少了对低效益项目的投入,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促进了科研事业良性发展。

三、掌握了解资金运作,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在落实过紧日子的大环境下,基层事业单位的资金面临着支出压力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花小钱办大事,是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或主要负责人需思考的问题。统计分析可以帮助财务人员更深入地了解资金运作的现状,为资金科学管理使用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更详细地了解资金的流动情况,以及资金整体的结构和运作状况。以某基层水利事业单位为例,通过对资金流动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该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资金支出主要集中在工程材料采购和人工费用上,而且工程材料采购的资金占比较大,部分工程材料的采购价格偏高,同时存在库存积压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该单位加强了对工程材料采购的管理,通过

招标采购中与供应商谈判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同时优化库存管理,减少了库存积压,提升了资金使用绩效。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更及时地发现流动性风险,减少资金占用成本。如某基层交通事业单位在对资金运作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单位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长,资金回笼速度较慢,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为了降低风险,该单位加强了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加大催款力度,缩短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提高资金的流动性,降低资金占用成本,以精准使用资金。

四、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相应改进措施

在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快速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统计分析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些反映单位运营状况和风险水平的指标,如资金周转率等,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更为客观地反映单位的运行状况和财务风险。以某基层环保事业单位为例,在对财务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单位的资金周转率较低,偿债能力较弱,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单位存在大量固定资产闲置,且部分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针对这些问题,该单位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优化项目资金使用流程,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对闲置固定资产进行处置。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资金周转率,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推进统计分析在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与统计分析融合的制度是确保统计分析在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有效应用的基础。基层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制度,明确统计分析的目标、任务、流程和方法等。在制度中,需明确规定统计分析在预算编制、执行等各个财务管理环节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和要求。例如,在预算编制环节,要求财务人员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以前年度预算数据、业务活动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自查督查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立即整改。

要建立完善数据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数据准确、完整和及时。明确数据采集的范围、标准和流程,规范数据的录入、存储和传输,加强数据的审核和校验,防止数据错误和遗漏。对于财务报销数据,要严格审核报销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准确录入;对于业务活动数据,要建立数据采集接口,实现与业务系统的实时对接,及时获取最新数据。

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还需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期对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将统计分析应用效果纳入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财务人员积极主动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统计分析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因此,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升其相关能力至关重要。基层事业单位应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大数据和统计分析相关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应涵盖大数据基础知识、统计分析方法、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等方面。例如,开设大数据概论课程,让财务人员了解大数据的概念、特点以及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举办统计分析方法培训班,系统讲解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步骤和案例分析;开展数据分析工具操作培训,如Excel高级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软件的使用等,使财务人员熟练掌握数据分析工具的操作技巧,能够熟练进行数据分析。

除了内部培训,还可以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外部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如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研讨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统计分析应用经验;支持、鼓励财务人员考取相关的统计师、数据分析师等专业证书,提升其专业水平和能力。

三、强化会计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化建设已写入新修订的会计法,基层事业单位应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选择适合本单位业务需求的财务管理软件或数据分析工具。预算管理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管理功能,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实时共享和自动化处理。例如当前使用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涵盖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报表管理等多个模块,能够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全面需求。通过该软件,财务人员可以快速录入、查询和分析财务数据,实现财务流程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在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加强基层事业单位内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安全。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例如,采用定期全量备份和实时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将重要的财务数据备份到多个存储介质,并存储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总之,在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分析在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事业单位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模式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统计分析优势,提升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在大数据和统计分析助力下,确保基层事业单位持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统计局)

(责任编辑:赵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