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首重爱国。爱国,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是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祖国的河山,爱祖国的人民,爱祖国的文化,是爱国的集中体现。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的。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国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渊源。

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今天,我们在继承和发扬古人爱国情怀的基础上,应当给“爱国”一词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今天的爱国主义更加强调开放、包容和理性。

死而不义,非勇也。共用之谓勇①。—《左传·文公二年》

①共用:为国家所用。

不义而死,不是真勇敢。为国家所用而死,才叫勇敢。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昭公四年》

如果有利于国家,死生都不在乎。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孔子家语·儒行解》

只要有利于国家,不贪图个人的富贵。

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 —《新序·义勇》

为国君牺牲生命,这符合道义;缺乏勇气,这是个人私事。不能因为个人的私事而损害国家的利益。

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①。 —《说苑·立节》

①廉:刚直,刚烈。

国家灭亡却不知道,这是不智;知道了却不斗争,这是不忠;忠于国家却不殉死,这是不廉。

夫制国者,必照察远近之情伪①,预祸福之所从来,乃能尽群臣之筋力②,而保兴其邦家③。—《潜夫论·实边》

①照察:明察。

②筋力:此指才力。

③邦家:国家。

管理国家的人,一定要明察远近四方情况的真假,预见祸福的源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群臣的才力,从而维护和振兴自己的国家。

兴国之道,君思善则行之,君闻善则行之,君知善则行之。 —《鬻子》

使国家兴旺的办法,就是君主想到好的就去实行,听到好的就去实行,知道好的就去实行。

受国之垢①,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老子》

①垢:耻辱。

承受国家的耻辱,才能称为国家的君主;承受国家的灾难,才能称为天下的君王。

明主之赏罚,非以为己,以为国也。适于己而无功于国者,不施赏焉;逆于己而便于国者,不加罚焉。—《文子·微明》

英明的君主奖惩赏罚,并非为自己,而是为了国家。合于自己心意却无功于国家的人,不会加以奖赏;违背自己心意但有利于国家的人,也不加以惩罚。

勿轻小人,小人贼国①。—《关尹子·药篇》

①贼:伤害,祸害。

不要忽略小人,小人能够危害国家。

四维不张①,国乃灭亡。 —《管子·牧民》

①四维:指礼、义、廉、耻四大准绳。维,纲纪,法度,准绳。

礼、义、廉、耻四维得不到发扬,国家就将会陷入灭亡。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君书·更法》

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使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旧的礼制。

为国入宝,不如能献贤。—《刘子·荐贤章》

为国家进献宝物,不如能进献贤才。

王事多难,维其棘矣①。—《诗经·小雅·出车》

①维:发语词。棘:通“亟”,紧急。

国家危难的时刻,事情紧急莫等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