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与突破:基于“1+1+1”工作组的年级长负责制落地策略
作者: 赵坡【摘 要】“1+1+1”年级工作组依据年级工作的统筹协调、落实推进、优化完善等现实需求,构建包括年级长、跟级行政、年级智囊在内的年级工作团队,呈现按需配置、心理相容、协同共进等特征,形成事业型共同体,助力年级工作组成员通过高频对话探索年级工作智慧,变革年级长负责制的运行模式,立住三种形象,推动年级工作组运行,解决年级长负责制运行过程中潜在的被动执行、独木难支、轻虑浅谋、动力不足等问题,有力促进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关键词】年级长负责制 “1+1+1”年级工作组 共同体 对话
年级组是学校管理的基层单位,是融合德育、教学、管理、评价等于一体的工作实体。年级长负责制是校长任命优秀教师管理年级组教育教学事务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是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的一种探索[1]。年级长负责制的出发点是,年级长全面参与年级工作,最有可能客观了解年级状况,具备提升年级工作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的级情基础。但年级长负责制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现实弊病,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研究认为,构建以年级长为核心的年级工作组、培养年级长的履职能力、优化年级工作组运行机制,是落实年级长负责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年级长负责制面临的实际困难
在年级长负责制视域下,年级长作为本年级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责任人,对本年级教育教学质量负直接责任。可见,年级长负责制视域下的年级长承担很大责任,面临很大压力,学校有必要消除年级长可能遭遇的实际困难。
1. 被动执行
部分学校认为,校级领导及部门主任更具全校视野,更适宜谋划各个年级工作,因此只将年级长视为执行学校决策、落实工作任务的人。此类学校每个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仍由校级领导及部门主任谋划,只是将全校整体工作分解到各个年级,增添年级长作为落实工作的中间环节。因此,年级长虽直接负责本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但仅停留在被动执行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决策的层面。
2. 独木难支
部分学校认为,学校及部门已统筹安排各年级工作,并提供全面细致、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年级长主要起到上传下达、落实工作的作用。此类学校一般均设置年级长职务,但往往未能为年级长配备团队。学校工作千条线,汇到年级长一条线,年级长常常疲于应付完成各项任务,对年级工作几乎没有任何计划、思考和改进的余地,成为独木难支的“中间工具人”。
3. 轻虑浅谋
部分学校认为,年级工作不存在或很少有需要集体讨论的工作,年级长的忙碌主要是事务性忙碌。此类学校在设置年级长后,再设置一位副年级长,协助年级长开展工作。然而,所谓副年级长,一般是课时较少的年轻教师,能为年级长承担部分事务性工作,但几乎难以和年级长进行计划、思考和改进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话,以致年级长可能会轻虑浅谋。
4. 动力不足
部分学校认为,职位高低代表工作参与多少、贡献大小,趋向于将“台前工作”交给职位高的领导,而把“幕后工作”交给年级长。年级长往往做更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常常感到时间紧、任务重、身心疲,但缺乏充足的展示平台、表彰机会,受重视程度与实际工作量不匹配,久而久之就会因为“不被看见”而动力不足。
二、以“1+1+1”年级工作组赋能年级长负责制
以年级长为核心构建“1+1+1”年级工作组,并将年级工作组视为本年级全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主统筹者、自觉落实者及自我反思者,能有效解决被动执行、独木难支、轻虑浅谋、动力不足等年级长负责制潜在的问题。
1. “1+1+1”模式优化年级工作格局
“1+1+1”年级工作组中第一个“1”是年级长,将年级长放在年级管理的首要位置,能彰显年级长负责制特点,突出年级长对本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价值,年级长从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统筹者,是改革年级长负责制的首要方向。第二个“1”是跟级行政,一般由中层及以上干部担任,利用中层及以上干部对学校工作的认知高度,提高年级工作的全局性,同时助力年级长沟通部门、协调资源,为年级工作兜底,预防年级长轻虑浅谋。第三个“1”是年级智囊,一般由年级德高望重的骨干教师或名师担任,发挥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及人际关系优势,为年级长出谋划策,提升年级工作的科学性,同时助力年级长向下协调备课组长、班主任、教师、学生,改善年级工作组与本年级师生的关系,利于本年级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落实,避免出现年级长独木难支的局面。让年级工作组成员能切实协助年级长优化工作,这是改进年级长负责制的必要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从学校角度看,年级长对本年级教育教学质量负直接责任,但跟级行政对年级教育教学质量负主要责任,这是“1+1+1”年级工作组配置跟级行政的根本原因。跟级行政负有提醒、指导、督促、保障等责任,这是跟级行政能为年级工作兜底的重要基础。确切地说,年级长和跟级行政都参与本年级全部教育教学工作,两者不同的是,年级长统筹本年级全部教育教学工作,跟级行政托底本年级全部教育教学工作。年级长重在统筹,跟级行政重在兜底;年级长在明,跟级行政在暗。
2. 挖掘有干事创业热情的年级长人选
“1+1+1”年级工作组对年级长的综合素养提出严格要求,既需要年级长具有真挚教育情、坚定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也需要年级长具有优秀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专业能力。此外,从学校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年级长可能进一步成长为中层干部或校级领导,是学校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
因此,最适宜的年级长人选是综合素养高且具有培养潜质的优秀教师。同时,因为年级管理责任大、任务重、要求高,所以干事创业的热情是年级长的首要任职条件。学校可通过自主报名、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聘用年级长,其目的就是要筛选出具有干事创业热情的优秀教师,为年级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及年级长的持续性成长奠定态度基础,从人员甄选阶段便尽量消除年级长动力不足等潜在问题。
若学校通过直接任命的方式产生年级长,在甄选后备人选时就要将候选人是否具备干事创业热情作为重要考量条件,可从多个角度予以考察。因为只有具备自我实现需求的年级长才能产生持续性干事创业的热情。
3. 以年级长为中心构建年级事业共同体
为了提升“1+1+1”年级工作组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其他成员的产生须征求年级长的意愿或建议。学校可根据中层及以上干部、名师、骨干教师的实际情况,分别初步选择合适的跟级行政和年级智囊人选,然后征求年级长的意愿或建议,以最大程度提升工作组全体成员的匹配度。当然,这并不是剥夺或削弱学校任命跟级行政和年级智囊的权力,而是通过充分协商构建真正的年级事业共同体,为年级长降低因价值观念偏差、人际关系紧张、处事风格迥异等原因产生的团队建设成本,进而充分挖掘年级工作组的重要功能。
三、立住三种形象,推动年级工作组运行
1. 塑造年级长“核心形象”
年级长是与基层教师距离最近的管理者,也是最接地气的管理者[2],是走在本年级教师队伍最前面的“领头羊”,是带领本年级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人物”,其“核心形象”理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为了塑造年级长的“核心形象”,“1+1+1”年级工作组应致力于通过集体智慧助力年级长由幕后走到台前,全方位消除年级长被动执行的传统印象。此外,展示平台、表彰机会、重视程度应与年级长的实际工作量相匹配,通过各种途径最大程度地激发、充盈年级长的工作动力,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作为基层管理者劳有所值,从制度上解决年级长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是落实年级长负责制的关键要素。
(1)布置工作第一人
学校的工作通知具有学校行政管理权威,工作通知均由年级长发出就意味着年级长在年级管理中的权威地位,说明年级长是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启动者。如果跟级行政时常随意发出年级工作通知,则会大大降低年级长管理年级的权威。“法令出一”的态势当然不是因为年级工作都取决于年级长一人的意志,而是要表明年级长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统筹者。
(2)上通下联第一人
年级工作与学校工作、部门工作和其他年级的工作都相关,因此,年级长既需要与本年级教师沟通,也需要与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年级长沟通。例如,年级召开年级考试质量分析会时,需要校级领导、教学处负责人等指导,年级长就要代表年级出面与校级领导、教学处负责人沟通,邀请他们参与年级考试质量分析会。如果跟级行政过多参与上通下联的工作,年级长就不能出现在更广阔的范围,就偏离了核心位置,容易变成年级管理的边缘人士。
(3)汇报工作第一人
年级重要教育教学工作及年级重大事件,都需要年级工作组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年级长需要代表年级工作组做主要汇报,跟级行政及年级智囊可根据年级长的汇报情况做一定补充。年级工作组在汇报相关工作时,工作组三位成员共同前往,年级长是汇报工作第一人,这是在学校领导面前塑造年级长的核心形象。如果跟级行政是汇报第一人,那么年级长形象就会偏离核心位置。
(4)发言讲话第一人
组织会议或活动是助推年级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路径。年级长需要根据会议或活动内容作主题发言,向全年级师生系统介绍活动或会议的背景、目标、过程、要求等。例如,年级工作组在组织会议或活动时,工作组三位成员提前共同商讨主题发言的题目、框架及内容,由年级长根据商讨情况整理出初稿后,工作组成员再次共同修改完善,直至工作组三位成员均满意为止,最后由年级长在师生面前呈现,这同样是塑造年级长的核心形象。
2. 塑造跟级行政“影子形象”
年级工作组之所以需要跟级行政,其目的在于发挥跟级行政在年级管理中的“定海神针”作用,为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兜底,进一步解决年级长轻虑浅谋、独木难支等问题。鉴于此,跟级行政要比年级长负更大的责任,但不能和年级长“抢戏”或“抢功”。为了激发、维持年级长的工作动力,跟级行政要全心全意辅助年级长时时处处走在前台,心甘情愿做好年级长的“影子”。
(1)拟定本年级年度工作行事历
本年级年度工作行事历能全面呈现本年级重要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容及节点,对梳理、认识、统筹本年级工作至关重要。管理年级,需要扎实的过程,需要计划在“前”,厘清之前的问题和之后的方向[3]。年级工作组的第一份年度工作行事历由跟级行政根据年级工作阶段任务及自身工作经验初拟,然后由年级工作组三位成员共同梳理,这既是修改完善、相互学习、深化理解的过程,也是系统建构、科学定位、明确任务的过程,需要跟级行政牵头组织。
(2)商讨年级周工作重点及方案
本年级年度工作行事历能让年级工作组成员对本年级全年重要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了然于胸,但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如何落实?有哪些新问题需要解决?或者有哪些改善工作的新想法?为此,跟级行政要牵头商定周工作重点及方案。对于重大教育教学工作,年级工作组要提前一个月研讨工作方案并做好分工;对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年级工作组要在本周商定下一周工作重点及方案。年级工作组要坚持把工作走在时间节点之前,跟级行政可按照时间节点将周工作重点及初步想法发到工作群,促发其他成员的思考。
(3)组织年级周工作会议及分工
年级工作需要年级工作组成员群策群力,需要利用集体智慧不断优化完善。为此,年级工作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年级工作组周工作会议,跟级行政要形成年级工作组周工作例会要求及议事规则,通过高频对话对本周工作进行反思,对下周工作进行商定并做出具体分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得到落实。对于重要教育教学工作,年级工作组要提前向学校领导汇报,在年级周工作例会的基础上以年级周工作指导会议的形式请求支持,以助力重要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3. 塑造年级智囊“专业形象”
年级工作组之所以需要年级智囊,是因为每个年级都面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或每个年级都需要形成具有本年级特色的有效的工作策略。年级智囊要为挑战性工作提供视角、方法,利用自身特长形成富有特色的工作策略,兼任年级相关工作管理,从而助力年级长进一步消除独木难支及轻虑浅谋等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