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身边器材,做简易计时装置

作者: 张军

阳历与阴历

对时间的意识来自对自身及周围事物发生变化的感觉,比如青丝白发、斗转星移、草木枯荣,比如种子落地、嫩芽萌发、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的整个进程。

自然界的周期性事件有很多,如月盈月亏、日出日落、春去秋来、潮涨潮落,早期的历法皆源于此。用周期性事件来计时是很自然的事,我们今天也经常用“一杯茶的时间”“一根烟的工夫”来表达比较模糊的时间概念,大家也都能理解。

以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周期得到的时间是回归年,也称“太阳年”。一年分12个月,但是这个“月”与月相无关。根据太阳历的日期,可明显看出四季变化、冷暖交替的情况。

以月相的消长周期为月,累计为一年,则形成太阴历,也称“阴历”或“月亮历”。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情况,导致不能反映季节。

古罗马历法最初起源于太阴历,公元前45年改成了太阳历,即儒略历。儒略历每年设置12个月,大、小月交替;每4年有一个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后又修正为格里历,它更接近实际的太阳年,成为现代公历的基础。

在我国,阴历出现得也早,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定为“朔望月”,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叫“朔日”,定为每月初一;月亮最圆的一天叫“望日”,定为每月的十五或十六。到汉代,历法与干支历中的二十四节气融合,形成汉历,即农历,这样表征四季、指导农时更加实用。其中,用天干地支纪年或二十四节气描述季候,属于阳历,能准确地反映太阳年;当采用“八月十五”“正月初一”的说法时,指的就是阴历了,能很好地与月亮圆缺对应。所以,农历属于阴阳合历。

利用身边器材,做简易计时装置0

漏刻计时

从西周开始,中国开始采用十二时辰制。到了汉代,采用十二地支表示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到了清代,一个时辰明确地被分为八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

钟表在4 000多年前就出现了,比如利用影子的影钟(如日晷或星晷)、利用流沙的沙钟(如沙漏)、利用水滴或水流的水钟(如漏刻)。

在中国,西周时就出现了漏刻。用铜壶做容器,壶内的水面上竖直漂着一支箭,箭上标有刻度。泄水型的漏刻在铜壶底有小孔,水滴往下漏,壶内水面下降,浮箭高度就下降;受水型的漏刻,则是往铜壶里滴水,壶内水面上升,浮箭高度就增加。浮箭在一天之内会上升或下降特定的长度,将这段长度等分为多份,每一份就是一刻,这就是“刻”这一时间概念的最初由来。早期的一天分为100刻,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后来改为96刻,每刻就变为现在的15分钟了。

当漏刻中的水面高度变化时,还带来了壶底水深的变化,壶底小孔受到的水压也在变化,因此滴水速度也是变化的,这就导致了浮箭上相同长度的刻度并不能表示相同的时间段。因此,又出现了很多改进型的漏刻,比如将壶底形状改为抛物线形,设置多级漏壶等。泄水或受水过程中,水的质量也发生变化,所以古代也有通过称量水的质量来计量时间的装置。

除了上面的方法,古人还有焚香计时等方法。

动动手,做两个简单的计时器

2024年第3期的《制作简易日晷》一文中,给大家介绍了赤道式日晷的简易制作方法。今天,再介绍两种用饮料瓶制作简易计时器的方法。

饮料瓶沙漏

找两个饮料瓶,洗净晾干。将两个瓶盖相对,用双面胶粘合。用电烙铁在瓶盖中央穿孔,并用砂纸等工具将孔的内部和边缘打磨得尽量光滑(图2)。在其中一个饮料瓶里装入适量的沙子,把瓶盖拧上,然后将第二个饮料瓶拧到第一个瓶盖上,这样就组成了一个沙漏。

将装沙子的甲瓶置于上方,沙子开始流入下方的乙瓶中,同时用计时器开始计时(图3)。计时结束后,将测得的流沙时间t1写在甲瓶上。再将盛有沙子的乙瓶置于上方,沙子开始流入下方的甲瓶中,同时用计时器开始计时。计时结束后,将测得的流沙时间t2写在乙瓶上。两次时间可能不等,但无所谓,可以当成两个沙漏计时器使用。

利用身边器材,做简易计时装置1
利用身边器材,做简易计时装置2

改变瓶盖上孔的大小,改变瓶中沙子的量,都可以改变t1和t2的大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沙漏的计时精度:第一,可采用多测几次取平均值的方法来确定t1和t2的值;第二,改进两个瓶盖接口处的制作,把瓶盖上的水平部分改为锥体结构,可减少沙子的滞留;第三,从网上购买玻璃微珠,球形的微珠更容易滚动,避免了在瓶内的残留。

饮料瓶漏刻

在饮料瓶盖上打孔,穿过一截吸管,并用热熔胶固定(图4)。找一个空的塑料小瓶,在瓶盖顶端扎个孔,将一支竹签插入孔内并固定(图5)。在饮料瓶底扎一个大小适中的孔,然后用透明胶带封住。在饮料瓶里装上水,将小塑料瓶放到饮料瓶内的水面上,让竹签从吸管里穿出来,拧紧瓶盖。在竹签露出吸管的位置做上标记,在饮料瓶外壁标记出水面位置。将饮料瓶放在另一个容器上,撕掉瓶底的透明胶带,水开始下滴,同时用计时器开始计时(图6)。

当饮料瓶里的水滴完,用计时器记录下滴水时间t,再次在竹签露出吸管的位置做上标记。测量竹签上两次标记之间的长度l,如果将这个长度10等分,每份就代表t/10的时长;如果20等分,每份就代表t/20的时长。

通过调整饮料瓶的大小、瓶底滴水小孔的孔径、饮料瓶中的水量,可以让时间t变成一个整数值,比如1小时、80分钟等,再将竹签上的长度l适当等分,这个漏刻就可以用来粗略地测量时间了。

当然,你也可以查查资料,动动脑筋,设计出自己的漏刻。

利用身边器材,做简易计时装置3

(责任编辑:白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