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年”受热议

作者: 周群峰

今年两会期间,“减肥”冲上热搜。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表示,2025年将要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

次日,在被问及“体重管理年”三年计划时,全国政协委员、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笑着对采访他的记者说:“像你这样的大肚子,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去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16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力争从2024年开始,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肥胖问题被关注已不是一朝一夕。据报道,医学界已将肥胖定义为一种进展性、易复发、可治疗的慢性疾病,已知肥胖与200余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肥胖人群数量也不断增加。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按照国内标准,中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

“体重管理年”受热议0
图/IC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近年来在医学界,呼吁体重管理的声音越来越多。张文宏表示,体重管理不仅仅是减肥那么简单,很多都跟慢性病管理有关。雷海潮也表示,摄入能量过高,运动相对缺乏,就会导致一些人出现体重异常。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关联。

但为何我国肥胖问题依然突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认为,当前公众对肥胖的疾病认知不足,社会层面又存在科普知识鱼龙混杂、患者难以寻求公平有效的治疗等问题。

近年来,减肥相关产品与服务形成巨大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减肥“神药”无资质、“减肥营”质量良莠不齐、“小作坊”吸脂手术导致伤残的事件屡见不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张鹏曾表示:“许多肥胖人士采用了不正确的道听途说的减重方法,未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导致减重效果不佳或进入了体重循环的怪圈,越减越肥。市民应寻求正规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生的治疗,制定个体化的医学减重方案。”

“我们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来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相信大家在自己的努力和专业机构人员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管好体重,健康生活。”雷海潮说。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这也被称为“国家版减肥指南”。此外,保证睡眠、作息规律、适当运动等也被认为是减肥的合理必要举措。正如张鹏所言:“无论采用任何减重方式,在日常生活当中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体重的长期维持尤为重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