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库尔斯克
作者: 曹然“在库尔斯克的所有方向,所有部队都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当地时间3月8日下午,俄罗斯国防部军事政治总局副局长、“阿赫马特”特种部队司令阿劳迪诺夫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俄军正在库尔斯克地区展开全面攻势,围攻库尔斯克乌军手中的唯一重镇苏贾。
经过一夜激战后,俄乌双方发布了两份完全相反的战报。俄方称,3月8日到9日,俄军收复了苏贾近郊的7个定居点,还通过天然气管道渗透到苏贾的工业园区。乌克兰军队总参谋部则表示,乌军击退了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44次攻势,还挫败了俄军特种部队从天然气管道渗透的企图。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10日表示,俄军虽然摧毁了几个边境居民点,但乌军“没有被包围的危险”。
不过,双方的消息都显示出,持续半年的库尔斯克战事,已经到了最后争夺阶段。
从“神来之笔”到“死亡公路”
一条巨大的管道中,士兵们戴着防毒面具,打开探照灯,蹚着水,用俄语骂着脏话,向黑暗幽深的远方走去。这是俄罗斯军事博主在社交媒体上披露的“管道突击”的第一段影像材料,后来被主导本次行动的“俄军志愿突击队”指挥部证实。
按照俄方的说法,3月8日傍晚,约800名俄军志愿突击队士兵及部分特种部队成员潜入了去年刚被乌克兰关闭的俄欧天然气输送管道。步行约12公里后,他们从苏贾东北的工业园区钻出,打了乌军一个措手不及。
乌克兰军方则在3月9日发布了一段视频,披露了乌军在一处管道出口,伏击了潜入该地区的约百名俄军突击队员。他们遭到乌军无人机和炮火的猛烈攻击,伤亡大半。虽然俄乌双方说法的真实性尚无从核实,但库尔斯克的攻守之势显然发生了变化。
突袭库尔斯克,曾是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的“神来之笔”。2024年8月,乌军突然越过边境线,对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南部数个地区发动进攻,迅速控制边境重镇苏贾及数十个居民点,最多时有效控制俄罗斯领土近1300平方公里。绰号“屠夫”的西尔斯基,也因此扭转了因巴赫穆特战败而背负的骂名。
时间来到2025年3月。经过俄军多次反攻,乌军在库尔斯克的控制区缩小到约400平方公里。但苏贾仍在乌军手中,就意味着“乌占库尔斯克领土”依然是一块极具“交易价值”的谈判筹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多次表示,准备用库尔斯克占领区交换俄军占领的乌克兰领土。
乌克兰显然不能失去如此重要的筹码。然而,《基辅独立报》《乌克兰真理报》等媒体近日引述乌军前线指挥官的消息披露,自2025年新年以来,库尔斯克战局开始向对乌克兰不利的方向发展。
最初的问题发生在1月初,乌军一个旅放弃了普列霍夫的阵地。这是苏贾南部唯一的重要居民点,位于苏贾东南方向。同期,在苏贾西南方向,俄军小股部队多次越境进入苏梅州,虽然未占据任何重要居民点,且多次被乌军击退,但这是俄军2022年5月从“基辅攻势”撤退后首次从北方边境进入苏梅州。
关键在于,苏贾东南、西南方俄军的推进,意味着苏贾守军与后方唯一的交通线遭到严重威胁。这条交通线是乌克兰境内苏梅州通往边境的H-07高速公路,通过库尔斯克州境内公路延伸到苏贾。
一些乌军指挥官指出,过去两个月,俄军无人机对这条道路几乎进行了“封锁”。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ISW)援引俄方信源称,为了集中力量夺回苏贾,俄军将“很大一部分”最有经验的无人机机组转移到了这里。俄军还大量使用光纤无人机,此类无人机不受电子战干扰,传统的反无人机战术无法有效防御。
H-07公路苏梅到边境段,由此成为一条真正的“死亡之路”。乌克兰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每一天,在路上被击毁的乌军各类车辆少则十几辆,多则20余辆。第17独立重机械化旅的一位军官说:“真的只能一边开车一边哭。”另一位指挥官说,1月以来,他属下士兵“不愿出任务”的情况越来越多。
一度被奉为“国民英雄”的西尔斯基,如今被质疑未能在突袭库尔斯克之后做好持久占领的准备工作。有乌克兰记者抱怨道,这条苏梅通往苏贾的沥青路虽然号称“高速公路”,但在被俄军狂轰滥炸前,就已经“坑坑洼洼的,和月球表面一样”,运输车队经常挤在一起,还要停下来处理车辆沉陷。当俄军在前线接近公路后,这些车辆当然成为无人机的“活靶子”。泥泞的公路还影响了救援,有时伤员需要等待24小时以上才能被转运到安全地带。
随着乌军的行动和补给越来越艰难,3月以来,俄军逐渐“取得突破”,基本实现了对苏贾守军两翼包围并阻断后勤线的阶段性目标。俄方宣称,随着俄军开启对苏贾的全面反攻,乌军已经士气崩溃,士兵们正准备大规模投降。塔斯社3月7日援引俄罗斯安全机构的说法称,苏贾乌军指挥官正下令杀死负伤的士兵,以免他们被俄军俘虏或投降。9日,塔斯社又报道称,已有数十名乌军在库尔斯克前线主动投降。
不过,乌军核心阵地尚未丢失,俄军3月8日到9日新收复的定居点大多位于苏贾侧翼5到10公里之外。苏贾守军更没有放弃战斗。俄罗斯国防部的战报显示,3月9日当天,在俄军全面进攻的背景下,守军还集结力量,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反攻。
在持续半年的库尔斯克战事中,俄乌双方都在这片狭小的地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乌军数据称,俄军在库尔斯克伤亡超过4.8万人,其中阵亡约2万人;俄国防部称,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战斗中伤亡6.5万人。在此前双方公认最为惨烈的巴赫穆特战役中,乌军公布的俄军阵亡人数为2.3万人。库尔斯克之战已与此相当。
特朗普“冲击波”
由于库尔斯克战事逆转主要发生在美俄重启接触对话之后,一些乌克兰官员将战事失利归咎于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以来,为了对泽连斯基“最大施压”,特朗普暂时切断了对乌军事援助和情报共享。
理论上说,由于战场双方的资源都不充足,目前主要依赖简易的无人机战术杀伤对方,“美援”暂停对前线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但是,来自乌克兰总参谋部的消息并不乐观。有官员对美国媒体表示,在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爆发激烈争吵之后,在乌军统帅部帮助接收和处理卫星情报的西方“合作伙伴”小组已经离开。
此外,在军事援助体系之外,美国国务院根据特朗普的要求,禁止美国公司向乌克兰的政府机构及私人用户提供卫星数据。《基辅独立报》指出,受此影响,美国头部卫星数据公司Maxar已经禁止乌方人员访问其卫星图像。此前,乌军依赖这项服务观察俄罗斯军队调动的细节。
乌克兰官员称,他们现在难以及时获知俄罗斯空军和远程制导武器的动向,也难以有效使用海马斯火箭炮等美援武器对俄罗斯纵深目标进行远程打击。一些欧洲情报机构已准备帮忙,但短期内没有人能弥补美国情报能力撤出带来的不足。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查尔斯·库普乾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特朗普对乌克兰军事援助及情报共享的暂停可能只是临时性的,或将很快恢复,但问题在于,这种混乱的政策将对战场双方的士气及战略规划产生重大影响。
以库尔斯克战场为例,虽然乌军的“麻烦”始于2025年1月,远在特朗普暂停援助之前,但其实这和特朗普也有关系。乌军前线指挥官指出,在2024年8月到11月,由于库尔斯克战场特殊的政治属性,在其他战线乌军缺少弹药的情况下,库尔斯克的乌军炮兵“想打多少(炮弹)就打多少”。但11月之后,乌军前线炮弹供应明显减少,目的是给特朗普上台后可能的“断供”做好储备。
同时,“战争研究所”的统计显示,在美俄对话进程开始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无人机和导弹袭击强度逐渐增加,至3月初已经达到历史最高峰。
此前,俄罗斯曾在去年秋季之后降低了导弹袭击的频次,当时许多分析认为,俄军在为之后的大规模行动囤积资源。现在,在战争可能在短期内“冻结”的背景下,俄军认为在战场上进行最后一轮“最大施压”的时刻已经到来。
乌克兰方面强调,乌方已经表态愿意参与停火谈判,特朗普应当将施压的重点转向俄罗斯。不过,一切都要等到3月11日美乌高级别会晤之后。美国官员将评估乌克兰是否已准备好实现“现实的和平”,然后再考虑是否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而在这期间,俄罗斯军队仍会继续全面进攻苏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