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医疗中国总裁张轶昊: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作者: 张燕“我们始终相信,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比中国速度更快的还是中国速度。”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的这句话,道出了这家跨国医疗巨头深耕中国市场的底层逻辑。
从1897年第一台X光机服务中国患者算起,GE医疗在华已走过超百年历程。
去年底刚被评为“灯塔工厂”的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是由1991年GE医疗与原航天部和卫生部合资建设的“GE医疗航卫”工厂以及1995年落地的“华伦”工厂组建而来。据张轶昊透露,华伦工厂在成立之初,曾立志要做 “中华自己的伦琴”(注:伦琴射线,即X射线)。如今,这里已经成为GE医疗全球主要的CT、X光机和手术机等设备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在全球销售的每三台CT中,就有两台来自北京基地。”张轶昊说。
除了北京的基地,GE医疗还先后在无锡、上海、天津、深圳等地建立了6个生产基地(内含七大工厂),在中国的销售额里,国产产品及服务占比超80%。
“本土化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站在外国的视角看中国。要用中国的视角看中国,不把自己当成外人。”对于张轶昊来说,80%还远远不够。他的目标是构建从普惠到高端全覆盖的“全面国产”能力。
张轶昊深知,如果没有中国本土的研发和生产体系,仅照搬全球团队的技术创新成果,企业无法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如今,GE医疗在中国的研发团队超过1800人,自2011年起已主导研发并上市超过150款创新产品。“中国智造”已经成为GE医疗全球的重要支柱。
坚定推进“全面国产化”战略的背后,是GE医疗对于中国市场坚定的信心。
“在别人犹豫的时候,我们坚定投入、持续投入,更多的是看未来,不仅是当下。”张轶昊直言,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优良的营商环境、完备的供应链生态体系和人才优势,很难再找到比中国更好的市场。
近年来,GE医疗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全力推动国产布局。2024年,上海和天津基地分别增投3.8亿和5亿元人民币。不久前,GE医疗超声大中华区总部暨高端医疗器械生态圈项目在无锡正式奠基。
在采访中,张轶昊特别提到了GE医疗在成都建成的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从奠基到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下线,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背后,离不开当地政策支持。
“好的营商环境如同阳光、水、空气,润物细无声。”张轶昊曾如此评价中国近年来的政策支持。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修订与实施到《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发布,一系列政策为外商在华深耕发展持续释放制度红利。他坦言,GE医疗在中国的长期发展也将受益于此。
责编:杨琳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