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花钱,从“零”开始
作者: 谢玮去年部门预算500万元,今年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增长?以后,这种依据“固有基数”“惯性增长”的预算方式可行不通了。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在支出标准、绩效评价等关键制度上积极创新”。
这项触及财政资金分配机制的改革引发广泛关注。
打破支出固化格局
政府预算就像政府的“收支计划”,预算如何编制,决定着今年的收支怎么安排。
零基预算是指在预算编制时不考虑以往预算安排基数,结合实际需求和状况,对各项支出逐项审核后,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支出的预算方法。从国内外实践看,零基预算更多体现为运用新理念完善预算管理,并非全部从零开始编制预算。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零基预算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预算决策是根据公共项目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作出的,不考虑上一年的预算或任何“基数”数字。
为啥要这么干呢?说白了,就是为了让财政资源配置更高效,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零基预算核心是打破传统的‘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模式,要求各部门每年重新论证所有支出项目的必要性,而非在往年基数上简单增减。”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刘国永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释,传统预算常以上一年预算为基数,依据现有服务水平调整。但该方式存在缺陷,当公共服务对象和内容变动,特别是涉及重大项目(如项目年度间有变化)时,往往使预算与实际需求脱节,造成浪费。
这种转变倒逼政府部门重构决策流程。
“过去,不同部门都能分得增量资金,现在必须重新评估每笔支出的必要性。”刘国永举例称,比如,一笔道路养护预算是否合理,基建项目库是否实施滚动淘汰机制,无论什么部门,都得给出“必要性”的充分理由,花得明白,管得严格。
他举例称,比如教育部门,在传统模式下,即便学生数量减少,教师编制、校舍维护等支出仍按历史基数拨付。这样一来,若学生数量减少,就会导致资源闲置。零基预算则要求根据实际在校生数量动态调整,学生减少则相应缩减岗位、合并校舍,结余资金可投入课程创新等领域。
再如养老领域,过去政府倾向建设高标准养老院,但零基预算要求评估实际入住率,如发现实际入住率很低,而居家养老需求更大,就可更加合理规划养老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
刘国永直言,当前财力承压,地方财政部门正经历角色转变——财政局局长从“香饽饽”变成了直面收支矛盾的压力焦点。这种背景下,零基预算有助于基层财政精打细算,科学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受到基层财政系统欢迎。
零基预算不是简单 “做减法”
如何改?
零基预算改革不是简单的“做减法”,而是提高财政科学管理水平,把财政资金用在紧要处。从“花了算”到“算着花”,这背后实则蕴含了“会省钱”和“会花钱”的辩证关系。
罗志恒认为,零基预算通过提供更详细、更高质量的公共支出项目信息,建立自下而上的预算决策过程,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坚持‘先定事后定钱’,打破基数概念,加强政策项目论证评估,先作‘该不该给’的价值判断,再作‘该给多少’的技术判断,完善财政支出轻重缓急分类保障机制,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某省财政厅人士向记者表示。
“零基预算不是简单砍预算,而是建立支出标准体系。”刘国永表示,每个部门都要对自己申请的预算进行详细说明,列出“需要什么,为什么要花这笔钱”“花多少合理”,从而让资源分配更合理。
目前,安徽、广东、湖南等地的相关探索已初见成效。
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省级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8.9亿元,2024年进一步压减26.8亿元,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保民生、促发展。
长春市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信息化项目统一由市政数局进行评审论证,房屋维修项目则集中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实施,这两项改革年度即节省资金超1亿元。
今年,更多地方积极推进零基预算改革。
2024年,湖南省级层面按照零基预算改革部署全面清理重大专项,清理收回非重点非刚性支出150亿元以上。湖南提出,2025年清收的资金将全面投入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等11大标志性工程、“4×4”现代化产业体系、金芙蓉投资基金以及重大项目建设。
2025年,广东省级预算优化调整专项资金项目112个,腾出超过100亿元资金;取消支出项目180个,收回27亿元;推动科技创新、就业创业、县镇村建设、贴息担保4类资金整合,破解多头安排、交叉重叠问题。
从实践上看,零基预算改革不仅涉及财政部门,还牵涉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各地方各部门。如此一来,利益调整阵痛不可避免。
刘国永举例称,基于零基预算方法对公交系统运营参数(包括线路布局、车辆调度及发车间隔)进行精准测算,可显著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其团队在长三角地区进行的研究显示,一个县通过这种优化方式,公交运营一年可节约两三千万,一个市则可能节约好几个亿,“这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必然会触动相关部门的原有利益”。
责编:郭霁瑶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