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可能会让友谊更牢固

作者: 答案如下

“蛐蛐”可能会让友谊更牢固0

在生活中,“蛐蛐”总是和“多嘴”“传谣”等贬义词挂钩。

有研究者记录了人们的谈话,统计发现,在人们说的八卦内容中,只有15%是对他人的批评或诋毁,剩下的基本是中性或正面的内容。

学术界对八卦的定义相对中性,主要指分享不在场的第三人的信息。

在这个定义下,我们一天中谈论八卦之事的时间,绝对不少。

有研究者统计过,一天醒着的16个小时中,总共有将近一小时的时间,我们都在讲八卦的事。在工作场所也不例外,有研究通过统计职场邮件发现,在不同级别的员工之间,有15%的邮件往来,其实是在说八卦的事。

虽然我们没有那么爱“蛐蛐”,但也有研究发现,人们对于传播他人的负面消息的兴趣,比传播正面消息的要大得多。

有趣的是,就说别人坏话的热衷程度而言,男女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虽然女性会花更多时间在闲聊上——她们一般会交流关于亲密的朋友和家人的事情。

也就是说,有时候男生也很想聊些什么,但是怕别人说男生“蛐蛐”不好,就只好“退下”了。

不仅如此,一起说别人的坏话,很多时候,还是能让彼此关系变好的利器。

比起交谈共同爱好,一起分享对第三人的负面看法,更有利于拉近距离。这可能是因为当人们共同树立起一个敌人时,“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群体区分会更加明显,真实演绎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打个比方,两个讨厌同一个明星的陌生“黑粉”,可能比“同担”(指喜欢同一个偶像或明星的粉丝——编者注)更容易聊到一块。毕竟在同担里,有人把偶像当孩子,有人把偶像当对象,不一定能聊到一块,但是“黑粉”都会毫不动摇地认为×××一无是处。

即使是初次见面的人,同样能通过“蛐蛐”提升亲密度。人们可能会更多地觉得,和陌生人共享对他人的反感是一件少见的事,因此会对乐意一同分享的人产生更多的熟悉感,从而与其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除了你的朋友与伴侣,能通过一起说坏话来增进关系的,可能就是你的同事了。

不少研究者认为,在工作场所适当地“蛐蛐”,能让同事间感觉更加亲近,带来更轻松的工作氛围。通过闲聊,大家在工作上受的气也能得到纾解。心情舒畅了,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甚至还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

因此,老板们别管得太死,偶尔允许下属们说一说无伤大雅的废话,“吐槽”几句高层人员,也许换来的,是更好的业绩。

(米 粒摘自微信公众号“答案如下”,王 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