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彩票博主,通向“暴富”还是破产?

作者: 朱秋雨 子昂

追逐彩票博主,通向“暴富”还是破产?0

彩票被一些人视为新型投资手段,在小红书,这个拼手气的“运气游戏”滋生出一个全新的博主赛道——彩票博主。

视频里的彩票博主,有的沉浸式地用硬币、刮刀疯狂揭开刮刮乐的图层,一刮就是几十上百张;有的自称中了彩票,分享自己中大奖后的松弛生活;还有的自称掌握了彩票的规律,分享中奖的秘密……

相关视频底下,充满了相似的评论:“我是金钱的吸铁石,钱会源源不断地到来”“八方来财了,巨款到账,永久有效”“鹿童大人(电影《哪吒2》的一位仙人)你是男人中的男人,保佑信女发财暴富,无副作用……”

彩票博主与他们的粉丝,共同促成了持续不断的追逐财富的狂欢。问题是,追好运追多了以后,理性似乎不奏效了。不少沉迷于买彩票的粉丝们感到,最终他们的钱,或多或少都因为彩票梦而亏损了。

买(刮)彩票让他们进入了一个逃离现实的迷境。很多人的经历都在说明同一点:只要顺利进入迷境,人就可以隔绝烦恼,忘记现实中的不快与疙瘩。脑中不时分泌多巴胺让他们一度以为,自己最终将通往逆转人生的自由之路——就像那些彩票博主宣称的那样。

好运降临

“钱呢?钱去哪儿了……我心跳出来了,应该是个30(元)吧。”说话的人停顿了一会儿,说,“怎么连30都不给我?”

彩票翻页,这人接着说:“这个可能是个大奖。大奖大奖!”刷——刷,刮开以后,又是遗憾的语气,这人说:“怎么就不让我中一个大的?”

“90后”张乐乐发在社交媒体的几百条视频,总是伴随着这样的起伏与遗憾。视频的主角与视角都是相似的,他拿着硬币或刮刀,对着五颜六色、堆叠成山的刮刮乐迅速地朝上下左右刮,速度有时比翻书还快,就为了找到期待的数字与图案。

不同的刮刮乐彩票,游戏规则与中奖金额也不同。售价30元一张的“喜相逢”最高奖金100万元,大红色票面的涂层底下是各类元宝、红包等图案,但只有刮到“喜”字才算中奖;绿色票面的“葡萄熟了”,分成中奖数字区和“我的号码区”,只有在“我的号码”处刮到了对应的中奖数字,才可赢得奖金。

总之,做彩票博主的大半年,张乐乐几乎把刮刮乐、顶呱呱等即开型彩票玩遍了。看客刷他的视频也常常找到紧张感,“中还是不中”的悬念,很容易就把人的心也揪住,刺激感拉满。用张乐乐的话来说,“观众就是喜欢这个刮的过程,过瘾”。

他是2024年开始刮彩票的,起因是一次他无意中在彩票店刮中了200元。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养成了每天买彩票的习惯。“刮中了就走,不中我就死磕。”

最夸张的一次,因为一直没中令他满意的奖,他在彩票店刮了9个小时,一直到凌晨3点,连彩票店老板都困得受不了。

至于为什么选择成为彩票博主,张乐乐说,一是为了记录他的彩票生活——他自称技术派,相信彩票会有一定规律;二则,也是为了提醒其他人,不要像他一样因为彩票上头。

“我每次都是输,没有比我运气还黑的,(粉丝)看到了就不买了。”

许多彩票博主的存在起到一种类似在玄学中的锦鲤的作用。看到谁中了大奖,众人都乐意蜂拥而上,排队“沾沾喜气”。

2023年,在北京的彩票博主林洽也因为刮刮乐中了500元,开始持续买彩票。买刮刮乐的同时,他研究起了足球和数字类等各种类型的彩票。

“(中500元后)就是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了,买彩票应该就会中。”林洽说。

他记得自己“上头”是在2024年下半年——一天买几张彩票已经无法满足他,他越买越多,每天一两包地买,直到中了满意的金额。

在他以买彩票为主题的社交账号里,林洽通常会在视频左上角标出本钱和回本的数额。视频开始时,他会介绍彩票的规则,比如,红韵中国,“票是刮出鼓的图案就中奖,是比较好看的(图案)”。接着,他再分享每次刮彩票的心路历程。

过程同样跌宕起伏。

“来了来了,是个20元的。”

“继续继续,据说这类票很容易出200(元)的——但这张——啥也没有……”

“寄希望在最后一张了——啥也不是。”

“好坑的票。”他得出结论。评论区里,很多人都在与林洽互动。有人与他一起骂某款彩票,更多人则晒出了自己中奖的图片,分享喜气。

“大家都喜欢中奖的视频,不喜欢不中的,”林洽发现,“但偏偏,几乎每次我拍视频都没中。”

许多彩票博主的存在起到一种类似在玄学中的锦鲤的作用。看到谁中了大奖,众人都乐意蜂拥而上,排队“沾沾喜气”。

“上班做牛马赚100万的概率和中100万的概率哪个更高呢?”林洽说。如果回答是后者,那也难怪那么多人对着彩票博主祈求好运了。

梦醒时分

2020年起,数据显示,彩票店在全国城市越开越多,中大奖的梦不知不觉闯入很多人的脑海里。相关数字还在上涨,财政部的统计显示,今年2月,全国共销售彩票418.55亿元,同比增长15.3%。

追捧彩票博主的人,也在这些增长的数据之中。作为热爱刮彩票的一员,林洽人到中年,是家里的独生子。他所在的设计行业变卷,但是“上有老、下有小”,每月还有5000多元的房贷要还,很长时间里,他都处于压力大的压抑状态。

2023年起迷上彩票后,他终于感到生活“会有期待在里面”。年少时不服输的感觉回来了,刮彩票的过程让他重获自信,他形容道,这是一种“我就不信了”的心情。一次,他发小红书说:“你们是不是都对刮刮乐有种不服输的精神?大奖中不了,小奖不稀罕。赔得再多也相信下一张会爆。”

很多在彩票博主底下祈求好运的人,也有着相似的心态。南风窗找到8位这样祈求好运,而且沉迷于彩票的受访对象,他们都表示,让他们想要买彩票的时刻,都是自己内心空虚时,觉得生活失去了希望和目标感,他们想找刺激的事情,或者一个全新的目标。

中彩票就是这样一个容易上手,又随时随地都能让人实践的美梦。创业失败的中年人田春雷告诉南风窗,这两年的每一天,他都去彩票站买刮刮乐,“少则花几十元,多则花一两千元”。

停滞的生意让他心烦意乱,为了填补内心空虚,他到彩票店寻找新锚点。他数了数,这两年自己在彩票上花了30万,尤其是去年最上头时,“基本每个月花两万左右”。按照面值20元的刮刮乐计算,相当于他每个月要刮1000张彩票。

“不甘心啊,”他说,“因为总觉得下一张会中。”每次彩票刮中500、1000元的小奖,他都相信自己离梦想近了一步。

“我知道(中大奖)概率特别低,但是希望自己就是那一个。”

这种隐藏在人性里,希望自己是天选之人的心态,如今正被一些“彩票博主”们利用。在小红书里,很多人声称自己中了大奖,并写下帖子:“中800万后,我可以躺平了”,“彩票中奖,我离职了啦”等等。

2025年2月,在黑龙江的大四学生刘佳丽就是被上述中奖文案吸引,点开了更多帖子。很快,她收到了“彩票博主”的私信,问她是否对买彩票有兴趣,自己可以给她推荐容易中奖的彩票编号。

在半信半疑之间,她下载了一个关于彩票的APP,加入了博主荐号的群聊,还收到了对方发来的许多关于通过大数据预测彩票的资料。

噩梦开始了。

荐号群聊里,很多人看似非常活跃,纷纷问群主索要容易中奖的彩票号码。群聊里偶尔还有红包雨等福利。客服告诉她,可以跟着他们买推荐的号码,“不中的话我可以报销”。

刘佳丽照做了。

2月24日,她跟着客服的号买了几张彩票,没能中奖,对方于是按照约定给她转账。第二天,该名客服告诉她,还有一个精准彩票预测群,但是,要想进群,她必须完成PK任务。

客服告诉她,可以跟着他们买推荐的号码,“不中的话我可以报销”。刘佳丽照做了。

她被拉进一个全新的4人群聊里,被要求帮所谓的博主充钱,打赢直播PK赛。她先是投入一两千元,很快,几千元也不够了。

群聊里,有人率先投了几万元。在这样的氛围下,她也想极力帮助“博主”打赢PK赛,从而获得精准预测彩票之群聊的“门票”。她于是借了网贷,一次性投入了38800元。

直到因为额度不够,她再也无法从网贷平台贷款后,刘佳丽才开始有些醒悟。她报了警,警方最终以涉嫌被电诈为由立了案。

被骗后,她到小红书去查看,才发现很多人也遭遇了类似的彩票骗局。她感到痛心疾首。多地警方在官方公众号以及微博都曾提示:“彩票是一种概率游戏,每次开奖都是独立的随机事件,开奖号码均随机产生,没有任何规律而言。”

可怕的“瘾”

被骗了一个月后,如今回顾起那晚的经历,刘佳丽仍感到梦魇般痛苦。她变得比从前更内向了,“更自卑了”,时常忍不住自责。

她也没想通:作为受过教育的大学生,怎么就一下子被中彩票迷了心窍,在一两天内把共计4万多元都给了“彩票博主”?

她当时的境遇与普通大学生没有很大差别。大四,她忙着毕业,也在准备找工作。她的家庭不算富裕,于是她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想给父母减轻负担。她想着,自己中彩票后,就可以不问父母拿钱了。

人有许多欲望、执念、情绪,一旦人的注意力掉进去,就会像陷入无底洞一样,很难立刻逃脱——田春雷如此形容自己。

起初只是因为生意失败,而彩票给了他改变命运的“虚假希望”。 田春雷说:“直白地说,挣钱变难了后,(我)就想要不劳而获。”

刮刮乐的机制也给了他玩下去的动力。刮刮乐上手简单,而且可以直接快速地得知结果。况且,根据他的经验,“一整包50张的彩票,一般都有二三十张中奖的”。

“有的中40,有的中20,有的会中几百,都会激起我的欲望。”他回忆,“就这样一点点地上瘾了。”

追逐彩票博主,通向“暴富”还是破产?1
市面上不同的刮刮乐彩票

但慢慢地,去年下半年“上头”以后,他也意识到沉迷于彩票会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买得越多,亏得越多,哪有挣回来的道理?”

他不止一次想要控制自己买彩票的频率,但坚持一两天后,第三天再路经彩票店,他又忍不住走进去。“这就已经是个不良习惯了,就像抽烟一样,知道它不好,但一旦习惯了刺激,就会忍不住抽。”

上瘾是什么感觉?田春雷说:“它好像把脑子的一部分掏出了一块,不去(刮)的话脑子那块就是空的。走到哪里都想着它。”

彩票博主张乐乐也有这样的感受。在采访中,他反复对南风窗强调:“买彩票稳亏,越买越亏。”他更愿意把刮刮乐称为“刮刮哭”,“一刮我就哭了”。

从2024年沉迷彩票至今,他自称,前后亏了约80万元。

即使清醒地认识刮彩票的本质,硕士学历、月薪3000元的张乐乐,仍然下班就去彩票店。他出手比许多人都大方,一次,他在视频里分享,自己的一个快递纸箱子装满了颜色各异的刮刮乐彩票。

“这些都是我一天的战绩。”他介绍道,仅仅一天时间,他就刮了4万多元,手都刮累了。

他只能控制自己,每天去彩票店买几张刮刮乐,用最低的成本,给自己维持生活的“虚假希望”。

但亏钱的现状没能阻止他的上瘾态势。他的账号主页里,每天仍在更新刮一沓沓彩票的视频。“今天又是彻底疯狂的一天,本来赚了60元,不刮了,过一会儿又去店里,结果,亏了2000多……”

连评论区都有人劝他:“兄弟悠着点”“少刮点,戒了吧”。

张乐乐很少直面这些劝解。他告诉南风窗,在他认识的沉迷于买彩票的人里,很多人都是“不输完所有的钱是不会停止的”。他是这样,很多中奖的人也是这样。

对彩票上过瘾的田春雷也有同感。他形容,刮彩票那种刺激的感觉,就像让他进入了另一个时空。每次在那里的1个小时,他忘却了烦恼,全情投入,也不愿从失败的泥泞中清醒。况且,彩票店里人声鼎沸,大家都在刮彩票,“刮起来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花了多少钱”。

瘾就这么渐渐成了。如同美国人类学家娜塔莎·道·舒尔在《运气的诱饵》一书中写的:“赌博的要点在于进入迷境后持续地游戏。玩家真正想要的,是在游戏中忘记和迷失自己。他们想要通过永无止境的游戏,实现渴望已久的麻木状态。”

社交网络上的彩票博主越来越多,但彩票的成瘾性却鲜少被提起了。

意识到是瘾后,又该如何从彩票瘾中寻求改变,张乐乐相信的方法是“顺其自然”。按照他以前的习惯,等到他把一件事玩腻了,有一天自然会兴趣骤减。只要手中还有能运转的钱,他就要继续这场关于运气的豪赌。

2025年,田春雷已经停手。

把存款30多万用完后,他终于从持续的游戏中醒来,直面现实的落差。他总结,上瘾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过去工作太忙,他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2023年,创业让他亏了100多万,他一下子闲了下来。失去事业后,他一不小心就迷上了门槛最低的“财富游戏”——彩票。

现在的他还在硬撑着公司,“今年到现在(3月)只挣了几千块钱”。

现实依然残酷。他只能控制自己,每天去彩票店买几张刮刮乐,用最低的成本,给自己维持生活的“虚假希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乐乐、林洽、刘佳丽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