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的反击

作者: 刘珊珊

主流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又跌了。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发布数据:2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33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33%。与之相对应,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零售数据达到91万辆,同比增长51%,市场份额为65.6%,同比增长10.6%。

传统外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的失守,与其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慢半拍”的节奏有密切关系。也因如此,近期合资车企纷纷释放智能化战略,密集推出新车,试图夺回市场话语权。

首先是推出更强大的产品阵容。以大众汽车集团为例,按照计划,2025年至2027年其将在中国市场推出约40款全新车型,其中超过半数为电动化产品;至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30款纯电动车型。

沃尔沃也带来了丰富的产品阵容。按照计划,沃尔沃今年将推出7款新车,新产品全面覆盖燃油、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型,标志着沃尔沃新能源战略的全面深化。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于柯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沃尔沃在智能驾驶领域是行业的领跑者,早在2015年就已经具备了L2级自动驾驶的能力。“希望通过这7款产品,消费者可以重新认识沃尔沃。”

与此同时,拥抱中国技术生态的成熟方案,正成为当下合资品牌迅速补足短板的最佳选择。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等相继宣布,选择Momenta作为智驾合作伙伴。

3月1日,东风日产正式发布全新天演架构,基于该架构开发的首款纯电动车型日产N7将搭载Momenta最新大模型,智能驾驶系统采用端到端解决方案,实现感知到决策再到执行的闭环控制。东风日产强调“在中国、为中国”,2026年底前将持续投入100亿元,研发团队规模扩增至4000人。

3月6日,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价格定在10.98万元起。该车搭载Momenta最新“一段式端到端”高阶智驾大模型。广汽丰田表示,这套智驾大模型目前能实现“类人驾驶”。“如果合资1.0时代的方法论已不再奏效,那就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在合资2.0体制下开启新一轮聚变。”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表示。

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都在不断推进燃油车的智能化。3月10日,上汽大众途昂Pro正式上市,搭载了大众集团全新一代IQ.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具备智能跟车、智能车道保持、智能拨杆变道、智能避障等功能,达到了L2+级智驾辅助技术。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用户基础有望成为反击的“战略缓冲带”。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普通合资燃油车用户对再次选择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兴趣非常高,占比达到62%以上。若合资企业能够在车辆的性能、品质以及智能化配置、外观设计等方面有突破性的改观,从理论上来说,成功守住原有的市场份额,甚至实现一定程度的份额回升是很有希望的。

不过,传统合资品牌在智能化领域不断进化的同时,造车新势力也在不断加剧“内卷”。今年以来,多家车企宣布要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红利,智驾平权正成为国内车企一致的目标。

智能化转型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新势力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先发优势,使得其在技术积累和用户体验上占据了较大优势。而传统合资品牌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相对滞后,尽管近年来加大了研发投入,但在技术成熟度和用户体验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同时,智能化转型还需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用户偏好。新势力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快速响应。而传统合资品牌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往往更多依赖于技术驱动,而忽视了用户需求的挖掘和满足。

尽管传统合资品牌已意识到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合资品牌来说,2025年仍将是艰难前行的一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