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联合打击金融黑灰产乱象曝光

作者: 卢亮 吴鸿森 刘常源

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黑灰产乱象和危害再度成为舆论焦点。3月14日,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召开会议,联合部署开展为期6个月的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依法打击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的重要意义,全面加强刑事执法与金融监管部门行政执法协调联动,依法严厉查处金融领域“黑灰产”突出违法犯罪,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坚决维护金融管理秩序。

打击金融“黑灰产”也是今年“3·15”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点题”之一。根据该局统一部署,要提升金融消费者防范“代理退保”“代理维权”“减免债务”等不法中介的能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消费与投资环境。

围剿黑灰产,媒体有担当。南都湾财社日前推出“擦亮火眼金睛,远离金融黑产”3·15系列观察,揭露行业乱象,深入消费信贷、保险和信用卡等领域剖析典型案例,展示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的实践之路。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金融黑灰产正在呈现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的特点。在消费信贷领域,南都湾财社起底一些操作套路——“法务公司”成为黑灰产的“外套”,以普法培训为幌子,展开反催收培训和业务。他们藏在短视频平台揽客、层层赚分销费。

保险领域也是黑灰产的“重灾区”。记者调查发现,保险诈骗既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魔咒”,也成为保险机构的“噩梦”。对此,南都湾财社透视一个涉案超1000保单的意外险诈骗系列案件,也揭开该黑产链条的运作模式。与此同时,在黑产的运作下,一场精心伪造、索赔50万赔款的“意外身故”,最终是如何被“AI大脑”慧眼识破的?为害颇广的“关闭百万保障”骗局的幕后运作流程是什么?南都湾财社也一一做了曝光。

信用卡同样是黑灰产的“猖獗地”。南都湾财社通过聚焦一名从“催收公司”离职又入“反催收”行当的信用卡客户,透视恶意投诉、反催收、修复征信等黑产“套路”,窥见所谓“维权”背后的冰山一角。

毫无疑义,金融黑灰产的快速发展对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对金融秩序造成显著的压力,也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带来阻碍,构建健康金融消费环境势在必行。

响应监管号召,南都作为主流媒体“3·15 ”系列报道曝光乱象,不仅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也为规范经营的金融机构“正名”,更意在呼吁各界联手筑牢安全防护屏障,共建诚信消费生态。

在业界有识之士看来,筑牢防线让黑灰产无所遁形,仅靠金融机构单一力量很难得以根治,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媒体、学界各方合作与多元共治。重拳出击黑产链条,守护金融权益,仍需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公安部联合打击金融黑灰产乱象曝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