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而复联的信用卡客户
作者: 刘常源
“你们态度很差,我要投诉!”
一通电话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信用卡逾期、长期失联的客户王某(化名),在重新获得联系后,不但拒绝了多种协调方案,而且威胁投诉、索要赔偿。
经调查,果不其然,王某正是所谓“反催收”这类金融黑灰产团伙的一分子。
近年来,随着一些信用卡客户陷入还款困难,所谓“反催收”业务日益活跃。据了解,此类黑灰产多打着“专业团队”的旗号,利用债务人想要迫切化解偿债压力的心理,诱导债务人选择黑灰产中介进行“维权”,通过伪造虚假证明、缠诉闹访、恶意投诉举报等行为,协助逾期客户对抗金融机构的合法催收,达到恶意逃废债的目的,该行为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信用卡领域正是金融黑灰产的重灾区之一。南都·湾财社聚焦信用卡领域黑灰产,透视黑灰产的“套路”,试图窥见在所谓“维权”背后的冰山一角。
才从“催收公司”离职,
又入“反催收”行当
恶意投诉揭开黑产神秘面纱
王某是某行一名长期失联的信用卡客户。2024年3月,王某突然开始接听电话,并在与银行的沟通中自称没有还款能力,也拒绝接受银行提供的多种调解方案,同时进行投诉举报、索要赔偿等行为。
信用卡中心对该客户开展分析、走访和摸排后发现:王某为某催收公司离职员工,目前从事“反催收”业务,即使用“非常规”手段帮助信用卡逾期未偿还的用户躲避债务,并从中牟利。
“恶意投诉”是其常用手段之一:对于信用卡逾期未偿还的用户,王某教唆其通过各种投诉举报行为,躲避银行信用卡债务,并以“撤诉”为条件向银行索取高额赔偿,王某则由此从中获利。
“恶意投诉”正是金融代理维权黑灰产的一种常见手段。据了解,一些不法分子教唆消费者以催收骚扰、服务态度恶劣等虚假理由恶意投诉银行,以此来达到所谓的“迫使银行同意分期”的目的。事实上,这种行为不仅无法真正解决还款问题,反而可能让消费者在银行的信用记录受到负面影响,给未来的金融活动埋下隐患。
事实上,还款的拖欠与催收一直是信用卡业务的“老大难”问题之一。近年来,不少信用卡用户因生活工作等原因无力偿还信用卡贷款。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4 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 2024 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到 1239.64 亿元,同比增长 26.31%,与 2023 年末的 981.35 亿元相比,多出258.29 亿元。
信用卡逾期未偿,使得银行面临资产流失的风险,也使得用户面临不小的财务和精神压力。在这一“相互拉扯”中,“催收”与“反催收”业务便变得日益活跃,这正是王某所从事的黑灰产所得以活动的“空间”。
马上消金研究院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合研究撰写的《中国金融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显示,自2021年起,金融黑灰产快速发展,增长了10倍之多,造成财产损失达百亿之多。
因火灾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伪造材料,黑灰产不高明的造假手段
除了上述“恶意投诉”外,伪造材料也是黑灰产机构常使用的重要手段,其往往通过教唆消费者伪造贫困证明、病历等,来达到“修复征信”等目的,并以此收取费用。
2024年初,平安银行信用卡杭州分中心收到客户林先生(化名)更新个人征信的要求,理由是火灾使其失去了民事行为能力。
在审核客户提供的材料时,工作人员注意到,林先生用药清单有异常,与其自述情况不符。后经与医院及消防部门核实后,证明该客户的材料系造假。
掌握事实后,在分中心与警方的持续沟通与密切配合下,为该客户提供“征信修复”服务的黑产从业者在外地被抓获,至此警方正式立案侦查。后续侦讯过程中,警方破解了黑产机构所使用的电脑,一系列使用假材料投诉的事件曝光。调查结果显示,该黑产团伙涉案嫌疑人大于3人,涉及伪造材料等。
无独有偶。2023年8月,平安银行信用卡无锡分中心收到客户投诉,要求维护征信。但是客户提供不了相关证明,且材料落款章涉嫌伪造。客户后来主动承认材料为网上购买。对此,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告知客户涉及黑产代投伪造资料,其维护征信无法受理,并向客户普及金融黑灰产可能会给客户带来的潜在危害。
在伪造材料方面,“黑灰产”会教唆其伪造贫困证明、病历等材料骗取政策支持,煽动其进行非理性维权等。然而,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造成持卡人的个人信息泄露和更大的财产损失,甚至可能触犯法律。
“个性分期”?
实为银行卡盗刷
隐私泄露,轻信黑灰产终致财务受损
更有甚者,部分黑灰产团伙会直接从消费者身上套取现金。
有总部在深圳的银行机构提醒,在过往的案例中,不乏有“黑灰产”中介在收到客户的定金、押金或者预付款以后就“消失”的情况,让本来就还款困难的消费者再次遭受财产损失。
此外,“黑灰产”往往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个人隐私信息,有些甚至会要求消费者将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供其使用。在此过程中,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诈骗、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或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网络借贷,给消费者带来直接的资金损失、信用受损、法律诉讼等风险。
据媒体报道,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陈就遭遇了这样的套路。由于前期过度消费,小陈的信用卡出现了较大欠款,还款压力巨大。这时,他收到一条短信,称可以帮他办理个性化分期,利息低至每月0.5%,分36期还款。小陈心动不已,按照对方要求添加了微信,并支付了2000元“手续费”。然而,对方在收到钱后却以各种理由拖延办理,最后直接失联。小陈不仅没办成分期,还损失了一笔钱。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绝不要轻易将信用卡相关信息提供给不明身份的人。如果收到可疑的分期办理信息,可通过银行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切勿点击短信或网络链接中的不明网址,避免陷入诈骗陷阱。
通力合作、多元纾困
挤压黑灰产的生存空间
“驻点XX、辐射全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发展,不少黑灰产机构也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力量,将其“服务范围”大大拓展。在这一背景下,打击黑灰产,更需银行与属地司法机关的通力合作。
据“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简称“AIF联盟”)数据,自2022年3月AIF联盟成立至2024年7月,累计协助全国各地警方打击非法代理维权类黑产案件492起,对372名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据招行信用卡统计,2023年该中心累计梳理排查涉金融“黑灰产”线索数十万条,向执法部门报案20余次;2024年,针对非法职业代理投诉刑事立案20起,行政立案8起,数十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助力捣毁多个“辐射全国”的金融“黑灰产”组织。
再比如,2024年7月,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协力银川警方,同时在银川和深圳两地开展行动,成功破获一起“反催收”金融黑灰产案件。
据悉,2023年12月,借助深圳银行业协会抵制黑产治理小组平台共享信息,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发现涉黑灰产团伙位于银川,随即向当地警方提报线索。后续,通过摸排搜证,收集证据,向属地公安机关提报多条线索。2024年7月24日,专案组联动深圳警方,在深圳、银川等地同步开展收网抓捕工作,成功抓捕犯罪嫌疑人16名,查扣冻涉案资产价值超千万元。
这并非孤例。此前,该中心就曾联合青岛、潍坊等地警方,成功破获一起黑灰产中介公司——潍坊“上岸法务”的违法案件。
据了解,该公司以免费债务咨询、免费债务规划等名义,收集消费者信息,以消费者名义或诱导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银行及银行合作机构进行敲诈勒索,并从中抽取高额佣金。警方依法抓获并处理该黑产中介三名人员,并对其他涉案人员进行警示教育。
黑灰产因消费者的债务困境而起,打击金融黑灰产,更为根源性的做法便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纾困路径,在这方面,一些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和完善。

招行信用卡曾对此提出一些构想:比如,提升调解组织效能:机制层面,借鉴境外经验明确调解作为纠纷化解前置程序的法律地位,建立调解结果司法确认快速通道;系统层面,整合调解、仲裁、公证相关多元主体,众人划桨打造全国联动的“一站式”解纷平台;能力层面,建立调解组织评级制度,实施典型案例全国推广计划。不仅有助于真正的消费者以更高效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也可以高效化解金融纠纷,有效节省行政、司法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杨涛在公开撰文中也表示,面对金融黑灰产,要“开正门、堵偏门”,尤其是金融灰产的背后原因更加复杂,不应简单地用刑法手段来应对,如改善融资服务、强化合规金融维权模式等,都可以“挤压”相应灰产的生存空间。
筑牢防线,
让黑灰产无所遁形
金融“代理维权”黑灰产常年行走在法律边缘,以“恶意投诉”“伪造材料”等方式为维权,不但无法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会为金融消费者带来更多潜在的危害,甚至使得债务人背上更大的债务。这些行为不但严重侵犯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也侵蚀着金融系统的安全。
从伪造一纸证明到构建跨区域犯罪网络,信用卡黑灰产的演变警示我们:金融安全防线需要持续进化。“围剿”金融黑灰产,既要加强打击的力度,也要增进宣传教育的广度,更要提高多元纾困温度,金融消费者的权益维护,仍需综合施策,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