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肤 肌肤的“绿色能量站”
作者: 杨宜乐伊丽莎白雅顿新铂粹御肤多效精华液
说到植物的应用,在我国《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古代典籍中不仅详细记载了植物的药理特性,还开创性地构建了以植物为核心的美容理论体系。在当代化妆品科学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配伍性及生物相容性优势,已成为功效型护肤品研发的战略性原料。
温和的植物成分
通过科学筛选和合理配伍,植物成分可成为敏感肌护理的安全之选,但天然≠无害,个体化测试(如斑贴试验)仍是避免不良反应的关键,敏感肌肤人群在选购产品时可以多多关注。
“植物成分更温和”是真的吗?
对于所有护肤品牌的护肤品来说,不一定。对于拥有强大研发实力和珍视品牌信誉的大品牌来说,植物成分一般来说都是温和的,至少是敏感肌也可以驾驭的。具体情况要看植物成分的提取方式、浓度以及具体成分的化学性质。
举个例子,植物来源的成分同样可以有保湿、修护、美白等功效,但一些植物来源成分具有发挥角质剥脱的功效,这些成分就注定不可能特别温和。另外一个需要特别考虑的是,某些植物提取物可能具有致敏性,同样容易引发特定人群的刺激。
小本Brant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博士生,科学和专业并重的护肤成分派,多平台科普内容创作者
适合敏感肌肤的植物成分
针对肌肤敏感护理的植物成分很多,科学证据相对确凿的植物成分都可以为我们构建健康的屏障出力。
比如燕麦提取物中含有β-葡聚糖形成透明凝胶膜,减少外界刺激物渗透,同时通过激活朗格汉斯细胞增强免疫屏障,还含有燕麦生物碱缓解肌肤不适。另外常见的包括积雪草提取物,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如积雪草苷)可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增加I型胶原和纤连蛋白合成,增厚表皮层,加速屏障修护。绿茶多酚中含有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拥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中和自由基,还可以减轻紫外线诱导的胶原降解反应,增强皮肤防御力。另外还有大家熟知的甘草酸二钾成分的常见来源是光果甘草根部,可以降低皮肤的泛红和刺激反应。
功效性植物成分
在探索自然的奥秘中,专家们发现了一系列功效卓越的植物成分,它们以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在促进皮肤屏障修护、改善肌肤色素沉着、纹路以及调节油性皮肤与痘痘肌方面展现出非凡潜力。植物成分的多功能性使其在个人护理领域备受瞩目,不仅在护肤方面有显著成效,还在护发领域逐渐成为新宠。利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不仅能够深层清洁头皮,还能有效调节油脂分泌,从根本上解决头发出油、头屑等问题。同时,植物护发产品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滋养头发,增强发丝韧性,使头发更加柔顺、有光泽。
促进皮肤屏障修护
植物成分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强韧皮肤屏障。较为常见的是直接补充屏障必需的结构性脂类,比如植物来源的神经酰胺(小豆和米糠等植物来源)和脂肪酸(如向日葵籽、牛油果树果、白池花籽等),可填补角质层脂质间隙,减少水分流失。
一些专业品牌会结合发酵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生产更具有修护针对性的植物成分。此外我们前面提到的植物来源成分(比如积雪草、绿茶)也有通过刺激胶原形成、减少炎症因子释放等加速皮肤组织恢复。
改善肌肤色素沉着
在色素沉着方面,来自光果甘草的光甘草定和熊果叶提取物中的熊果苷提取物都是广为人知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来自虎杖和葡萄中的白藜芦醇,米糠或当归中的阿魏酸也是具有改善色素沉着的功效成分。
此外,许多像玫瑰提取物、蔷薇花提取物这类含有多酚物质和天然果酸的成分,同样可以温和剥脱角质层沉积色素。
对抗纹路
在纹路方面,第一个可以想到的是补骨脂酚,来自补骨脂种子的它被视为视黄醇的植物来源“替代”,因为它可以刺激视黄酸受体促进多种胶原蛋白合成,效果和视黄醇媲美但刺激性更低。此外,姜黄酮具有抗氧化和抗糖化作用,可减少胶原蛋白降解,改善光老化细纹,也是许多品牌青睐的植物成分。葡萄籽多酚中的高浓度原花青素可以保护弹性纤维结构,延缓皱纹形成。
此外,一些顶尖护肤品牌也积极针对植物来源成分构建技术壁垒,许多有潜力的植物,如乳香树、铁皮石斛、龙胆根、沙棘籽、新疆紫草等,在淡纹紧致方面的作用机制也不断被发现和研究。
调节皮脂分泌
茶树油(互叶白千层油)是常见的可以通过抑制皮肤中的痤疮丙酸杆菌,减少炎性痤疮出现的成分。苦参根提取物、 迷迭香叶提取物以及洋甘菊中提取的红没药醇等可以减少皮脂腺过度分泌油脂,减少痤疮的数量和出现频率。
此外,大家熟悉水杨酸,也是来源自柳树皮,脂溶性特性让它可深入毛孔溶解角栓,对油痘肌非常友好。水杨酸和金盏花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金缕梅提取物等都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或者改善炎性反应的成分。
带你正确选择
普通用户如何通过成分表识别真正有效的植物活性添加产品?如何避免一些营销话术,选到真正放心的产品,本期专家将为我们进行解答。
识别真正有效的植物活性添加产品
我们在使用的护肤品成分表包括两栏,成分表这一栏中的成分添加量都高于0.1%,且按照降序排列,越往后含量越低。在这一栏中,我们可以根据一些规定添加上限为1%的防腐成分如苯甲醇、苯氧乙醇、苯氧异丙醇判断,如果一个功效成分出现在这几个防腐成分之后则含量不应超过1%。另一栏则是其他微量成分这一栏,成分的含量都是低于0.1%,且随机排序无高低之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一些植物主打成分没排在成分表的前列,不一定代表就说明成分“无用”或者“虚假宣传”,因为很多功效成分的起效浓度为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
查询第三方功效测评报告
植物成分的纯净和有效需要许多品牌主动公布相关研发和科研投入,来获得差异性竞争的优势。不过,化妆品相关部门对于植物成分纯净度和有效性并没有做出需要明示的规定。然而,对于宣称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祛痘、滋养、修护这6种功效的化妆品,按规定都须通过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可以在公开的备案网站查询到产品方出示的第三方功效测评报告。
此外,目前有许多品牌对于不是前6项提到的功效的其他功效(如保湿、控油、舒缓等)进行宣称的,仍然认真履行人体功效评价试验的,可以更为放心去选择。至于避免潜在的过敏原,需要我们在更换和试用新产品时密切关注,同时在试用时先在耳后和前臂曲侧涂抹,没有不适后再全脸涂抹。
需要警惕的“伪天然”营销话术
对于需要警惕的话术,这几类可以多加注意:首先是只强调数字,比如有几十种植物添加,但本身可能未必有实测功效支撑。另外,只标明古法传承的植物提取也需警惕,传统工艺需与现代提纯技术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功效,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品质。
另外,有些同名成分比如同样是红石榴,依然存在原料差异和原料商提取供应的差异,不可盲目认为功效相同或者相似。
为肌肤注入天然能量
植物成分正逐渐成为美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品牌要想在植物护肤赛道中立足,必须打破技术壁垒,创研自己的核心技术。
“天然即更好”为何如此流行?
绿色美妆的浪潮推动了天然成分与可降解包装的结合,从整体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与其单纯地信赖天然成分,不如多多关注经由临床测试的天然成分,以及天然成分和其他成分的组合,同样可以让我们的健康获得巨大的帮助。“纯天然”并不总是安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研究如何平衡天然成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如何标准化生产流程。
植物成分的新趋势
植物成分护肤已从传统经验应用迈入科学化、精准化时代。我们已经很大程度地享受到了植物成分护肤发展的红利,许多植物成分从以前的高奢品牌专属,到国货也可以真实添加,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皮肤医学的交叉融合会让植物成分的发展不断加速。
首先是植物成分的提取工艺,不仅可以提取到纯度更高的成分,也可以提取和分离出适合不同人群的功效成分。其次,植物发酵一直是全球顶尖的护肤品牌关注的热点,合成生物学和基因编辑可能影响植物成分的提取和制备,通过发酵工程生产高纯度活性物质,甚至可以减少对植物资源的依赖。此外,个性化护肤的趋势,可能会结合植物成分进行定制化产品,结合AI和大数据分析,根据个人皮肤状况推荐含有特定植物成分的产品也是很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