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我们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我们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0
李洋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村委会副主任、秦岭生态巡护员

采访组:为什么选择做一名秦岭生态巡护员?巡护员的日常工作内容有哪些?

李洋:日常巡护,我要对可能出现的乱搭乱建、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乱捕乱猎等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及时汇报。类似这样的巡护,我每天要花3个多小时。

我们村共有25个生态巡护员,巡护范围126平方公里。在开展巡护工作的同时,我们还给村民和游客宣讲秦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宣讲生态保护的法规、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认识,共同保护好秦岭的生态环境。

选择做巡护员,主要是出于责任感、使命感。秦岭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秦岭山脉东段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步行进入羚牛谷察看自然生态,称赞我们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

听到总书记的称赞,我感到很骄傲,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生在大秦岭、长在大秦岭,保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义不容辞。保护好秦岭,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家,保护好我们的未来。

采访组:除了日常巡护,你还参与过哪些与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相关的活动?有哪些让你特别难忘的事情?

李洋:除了日常巡查,我还参与过不少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有关的事。例如,每年春天,我们会组织到山上植树,确保山越来越绿。每个月,我们还会组织志愿者巡查清理河道,让河水更清、河岸更美。

难忘的事情很多,我分享一件救助野生动物的事情。那是2021年,我们巡逻的时候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鹿,腿摔伤了,流了很多血。我们立刻联系野生动物救助站。在救助站专业人员指导下,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小鹿安放好,在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之前一直守护在它身边。看到小鹿被带走进行救治,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采访组:请结合你的切身感受,谈谈秦岭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们是否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李洋:秦岭生态环境的改变,我有直观感受:山上的树越来越密,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日常巡护中经常能看到野猪、黄羊、红腹锦鸡,保护站的红外相机还拍到过羚牛。

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腹地,九山半水半分田,朱家湾村就坐落在山窝里。秦岭生态的改善,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我们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1
孩子们在朱家湾村终南山寨木工学堂体验。

我出生于1989年,小的时候,朱家湾村很穷,父母将山里挖来的野菜做成酸菜,全家可以吃上一个冬天,村民们大多以上山采药、伐木为生。然而,这样既破坏了生态,也没能让村民摆脱贫困。在我们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老林头,穷山沟,吃的石蜡菜,点的松树油,有女莫嫁老林头。

这几年,我们从绿水青山中找到发展机遇,搞农家乐,卖土特产,发展乡村旅游业,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空气更清新了,水也更干净了,大家的日子过得更舒服了。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好秦岭的青山绿水,游客就会越来越多,村民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村民们日子过好了就会自发地保护秦岭生态:主动参与春季植树,主动做好生态保护宣传,发现有人破坏生态环境会马上制止。

采访组:你在巡护中使用了哪些技术和设备?科技的发展对巡护工作有哪些帮助?

李洋:守护秦岭生态,离不开科技力量的加持。

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可以极大提高巡护效率。例如,利用网格员APP,能够准确定位。如果在山里迷路或受伤,救援人员能快速找到我们。

安装在秦岭的红外相机等智能监测设备,可自动监测野生动物和非法闯入的人。通过影像,能更好地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和违法活动的规律,巡护起来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保护秦岭的生态环境。

从监测和巡逻方式看,未来还有提升的空间。无人机的使用,可大大拓展巡查范围,快速发现森林火灾隐患及破坏生态的行为。如果能用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等设备对生态环境进行实时、全方位监测,就能更快地发现问题。

采访组: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请谈谈你对“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理解。下一步,怎样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李洋:保护好秦岭的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作为秦岭生态卫士,我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把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工作干好。

在日常巡护和监管中,我要以身作则,按照要求认真巡查,发现有人破坏生态环境立即制止、上报,守护好秦岭的生态环境。

做好巡护的同时,还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向周围的人和游客宣传法律法规,宣传保护秦岭生态的重要性。自己也要不断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学习掌握新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