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微课堂
如何利用好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智能文化资源四部分,其中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资源相对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资源相对应,智能文化资源属于现实文化资源,要利用好文化资源,就需要把握其核心特性。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具有三种显著特性。
一是非独占性。经济全球化时代以及信息时代,文化资源虽说也有较强的地域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它一旦被创造出来,便成了一种可供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成了其他人进行文化再创造的资料。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利用文化资源的非独占性特征,善于合理借鉴,取优秀资源为我所用,通过资源整合与资源创新,打造文化品牌。
二是价值递增性。文化资源的使用过程往往伴随着文化资源的创造过程。与自然资源的损耗性相比,文化资源使用次数越多,传播范围就越广,价值就越大。
三是效用不可预测性。文化资源的效用大小往往取决于文化资源开发者的运作能力。不同的利用方式、开发技术或者宣传推广措施等能够较大地影响文化资源的效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资源开发方式,力争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
如何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涵盖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涉及多个领域,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具有如下特征:
(1)高附加值。文化产品的高附加值主要体现在创意价值、知识产权价值、品牌价值、用户体验价值和文化内涵价值等方面,能够提供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从而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场价值。
(2)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文化产业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需要从文化传统、历史、社会等方面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是企业竞争力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3)创新驱动。文化产业的增长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创新,包括内容创新、技术创新等。
(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文化产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逐渐降低。
(5)高风险性。文化产业的高风险特征主要表现在创意和智力成果的难以衡量、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知识产权保护的风险、政策和法律环境的制约,以及投资周期长和资金回流慢等方面。
综上,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需要充分考虑五个特征,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文化繁荣和经济增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如何助力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发展?
一方面,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在地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打造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古村落及文化生态保护区;另一方面,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则通过修史修志、推进古籍整理出版、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振兴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地方的具体实践中,文化经济与地方的协同发展很多时候变成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比拼,具体来说,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利用路径有以下五种模式:第一种是原生自然式,对地方的依赖程度最高,在某种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生地,以在地居民或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形态为旅游内容;第二种是原地浓缩式,是把散布在某地方的各类文化遗产集中开发成景区或者作为某个景区的历史文化功能展示区部分,集中呈现该地方的历史文化精华;第三种是集锦荟萃式,将地方及其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都在某个主题景区内呈现;第四种是主题附生式,围绕某种历史文化主题与特定功能的文化和旅游业态结合,如旅游演艺等;第五种是数字体验式,伴随着AR、VR、MR等虚拟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历史资源与数字呈现形式的结合成为各地方推动历史文化资源转化的“标配”,通过虚拟人和“沉浸情境”的互动深化,未来这种模式带来的体验感、参与感、环境感也在不断升级。
数字文化发展潮流将带来哪些全新挑战?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随着世界范围内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文化产业进入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尽管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猛烈地冲击了以人际交流和现场互动为主的文化产业门类,包括会展、文博、演艺、电影放映等,但是数字文化新业态却快速崛起。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大批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包括数字出版、数字音乐、游戏电竞、MCN(多频道网络传播)、沉浸式体验等。它们以在线、智能、交互、跨界为四大特征,推动了要素重构、场景再造、流量升级、价值创新和普惠民生。其重点在于:以数字数据作为核心要素,依托“数据+计算力”提升文化生产力水平;采用创新平台,扩大流量规模;以文化赋能新场景建设,推动在线、在地、在场三种文化生产方式的有机整合。
为何要针对文化产业制定专门的文化金融政策?
经济学意义上,政策作为一种制度供给具有内生性的要素作用,具有促进发展的驱动力。文化金融政策就是政府为了维护文化领域的公共利益提出并执行的以金融手段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公共政策。其一,文化金融政策通过导向功能(引导功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建立鼓励或刺激性措施,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向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相结合;其二,文化金融政策能够协调文化与金融复杂系统的利益关系,文化生产领域结构复杂,分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两个部分,同时文化产业内部的各个分行业之间差异也较大,加之金融体系复杂、政策部门众多,金融与文化的协同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长效协调机制,并通过解决这些矛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效率;其三,文化金融政策将金融领域的资本价值和文化领域的文化价值进行分配与再分配,以满足具有更大社会价值的那部分群体的价值需要和利益诉求,通过分配功能进行价值或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其四,文化金融政策通过约束或管制维护文化金融市场秩序,不仅约束公权力自身,还约束相关利益主体,保障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和金融系统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