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视落伍止退求进
大院里住着几位早年的同事,见面就问“足球是怎么搞的,越来越差”。我无言以对。这些老哥儿们曾经是球迷,现在的关注从足球转向更多。但是,竞技场上不会总是丰收年。3月份在北京和南京分别进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主场参赛的中国队未拿到一项冠军,两场大赛总共只取得两银两铜。与以往的辉煌战绩相比,不但关注赛事的万千体育迷失望,也错失了不容易争取到的做东之利。
短道速滑一直是中国冬季运动的强项,冬奥金牌的历史性突破正是由短道速滑选手实现的。田径是长期落后的基础大项,但其中个别小项曾经很有竞争力。对比近几届奥运会和冬奥会成绩,眼下的状况明显下滑。究竟是一时落伍,还是渐成趋势,需要探讨和证明。
在自家门前举办顶级大赛,竟无亮点可言,媒体上也几乎看不到有深度的剖析。说起来,有些项目积弱已久,从人才选拔培养、赛制不尽合理、体制机制欠优等方面,都能找到原因,即便不断改进,仍非短期内就能见效。也有些项目,具有很高天赋的优秀选手可遇不可求,特殊人才不可能源源不断地涌现,成绩起伏与人才断档都是竞技场上常有之事。
如何看待部分项目长期沉寂,如何保持优势项目长盛不衰,这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应有之义。每年全国两会上,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人都表达了振兴三大球的决心,等于说工作还是没做好,社会大众不满意。
六十年前,中国足球曾经针对自身条件,提出“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的战术追求,在后来的实践中有较好的收效。如今,遇到昔日的脚下败将和三流水平的对手,竟然也要全队收缩,全场退防,在被动挨打中扛过一场算一场。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篮球场上,区别仅在程度不同。
承认退步,其实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奋进的起点。一个体育强国一定要有一些项目保持在世界前列,有一些项目长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大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又是国际上广泛开展的项目,要有非搞上去不可的雄心和科学的方法。真希望未来的全国两会上提到体育时,听到的是三大球等落后项目进步的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