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体育的力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体育元素出现在提振消费、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等多个领域。代表、委员们认为,这反映了体育的社会功能正在拓展,“体育+”“+体育”模式正成为建设体育强国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如何通过体育提高国际影响力、经济生产力、社会亲和力、文化传播力和国民“健康力”,是新时代体育工作者应当主动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体育强国是双强概念

鲍明晓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

体育强国应该是一个双强的概念。一方面,体育领域自身要强,要在竞技场上不断取得突破、为国争光。另一方面,体育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能力也要不断加强,要从更多维度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户外运动大有可为,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多向群众开放相关资源。一些体育公园、露营营地、社区健身房,即便本身为公共服务性质,但如果设计合理,也能吸引其他业态在周边落地,同样可起到以体育公共服务带动消费生态形成的作用,最终达到经济与健康收益的双赢。

发挥精品赛事的拉动作用

丁亚琳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精品赛事对文旅产业的拉动作用,已经实实在在被感受到了。在去年武汉马拉松、“武网”等赛事活动成功经验吸引下,今年湖北文旅集团旗下的每个5A级景区都在策划以至少一个体育项目为核心,打造赛事“IP”。不同城乡对赛事的需求有差异,应发挥好头部赛事的牵引作用。比如,可以把预赛阶段或分站赛从头部城市向下延伸,或者和群众参与性赛事形成互动。

挖好冰雪产业这座“富矿”

吴国平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灵山文旅集团战略规划委员会主席

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催生了南北联动、四季运营的产业新生态,南方城市可通过“ 室内场景创新、南北资源互补和科技绿色赋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南北方之间可加强互动,构建冰雪经济共同体。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王励勤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主任

前沿技术正在体育训练、赛事转播、运动康复中改变着体育的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体育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可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培育新动能。

高新产品需求量明显增长

童明全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华阳碳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作为企业,我们非常看好体育市场。从碳纤维原材料的应用方向来看,体育用品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这两年增长趋势非常明显。养老行业对专业体育器械和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希望能有更多企业参与到开发中,满足老年人康复、康养方面的需求。

青少年健身需多方融合

厉彦虎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青少年的健身工作至少需要体、教、医三者的融合。我们从2018年开始启动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推广活动,发现青少年中存在的脊柱功能欠佳等问题,许多都与缺乏运动有关。在开具运动处方、进行健康干预的过程中,医疗评估必不可少。青少年的身体成长需要阳光,体育是最好的人格教育。

发挥优秀运动员的正向引领作用

刘国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乒协主席

应当发挥优秀运动员的正向引领作用,用体育锤炼青少年的意志、韧性、抗压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等优良品质。同时,正确引导公众文明观赛是必须发展的过程,未来将出台文明观赛倡议书,针对球员的感受,协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安保各方面,把赛场秩序治理好。

体育让人受益终身

樊董伟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单县一中副校长

体育是一种让人受益终身的教育,它的潜在功能应被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在单县一中,我为学校排球队定了一个目标──“让每个孩子有扬在脸上的自信、住在心里的善良、留在心里的骨气和写在生命里的坚强”。

上一篇: 声音
下一篇: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