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青的未来之路

作者: 董杭峰

国青的未来之路0
王钰栋

对于U20中国队的小伙子来说,2025年2月22日无疑是苦涩的一天。在占据场面上的主动以及获得点球良机的情况下,他们没能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反而被沙特队在最后时刻绝杀,止步U20亚洲杯八强。

本场比赛之前,球迷迫切希望看到中国足球青训能开花结果,重现20年前荷兰世青赛时的辉煌。遗憾的是中国队以0比1不敌沙特,被拦在智利世青赛门外,期待变成泡影。

球员不甘,无缘世青赛加上中国足协婉拒土伦杯邀请,意味着今年剩下的时间里,2005年出生的一代球员已经没有国际比赛任务,结束了队伍存在的历史使命。球员们在队伍解散回到各自俱乐部后,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现实问题。

深圳遗憾

在深圳举行的这次U20亚洲杯上,中国队小组赛前两场分别以2比1和5比2击败卡塔尔和吉尔吉斯斯坦。胜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比赛内容。依木兰的中场调度,蒯纪闻的盘带射门,王钰栋的边路突破,这些年轻球员在场上从容不迫,大胆展示技术动作,让人眼前一亮。人们对中国队寄予很高的期望,期待看到中国足球时隔20年再次登上世青赛赛场,就此重回正轨。

从U20亚洲杯的结果来看,中国队两胜两负,输的两场球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中国队在小组赛最后一场以一球憾负澳大利亚,对手后来拿到冠军。1/4决赛中国队负于沙特,这个对手最终取得亚军。中国队与澳大利亚、沙特等亚洲一流球队的差距并非成年国家队那么大。与澳大利亚的比赛,中国队在控球率方面稍稍落后,但射门及射正数与对手持平。与沙特一战,中国队在控球和进攻威胁上形成压制。

两场比赛暴露出共同问题:中国队进攻转化率低,把握不住破门机会,对澳大利亚时毛伟杰错失头球,对沙特时刘诚宇点球未进。浪费机会受到惩罚,中国队最终位列第五,距离世青赛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步之差。一些有潜力的球员无法通过世青赛展示技艺,进而去高水平联赛中发展,这是不小的打击。

国青的未来之路1
依木兰·买买提

创办于1977年的世青赛是全世界年轻球员追逐的竞技舞台,每一届世青赛都能见证足坛青年才俊横空出世。有些年轻球员已经在欧洲豪门梯队崭露头角,希望在世青赛提高自信并打响名号,获得在一线队的出场机会,比如2005年的梅西、2007年的阿圭罗、2013年的博格巴。世青赛上的优异表现帮助他们在俱乐部一线队站稳脚跟,继而书写自己辉煌的职业篇章。

世界各地的未来之星通过世青赛得到赏识,以此为跳板进入欧洲五大联赛。1979年,马拉多纳在帮助阿根廷队夺得世青赛冠军后,便登陆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启了球王之路。胡桑诺夫在2023年帮助乌兹别克斯坦队获得亚青赛冠军并进入世青赛16强,此后一路高升,从白俄罗斯联赛登陆法甲,成为第一位出现在欧洲赛事的乌兹别克斯坦球员。2025年1月,胡桑诺夫以4000万欧元从朗斯转会至英超曼城,在对皇马、利物浦的几场硬仗中表现优异。胡桑诺夫今年不过21岁,可谓世青赛的成功样板。

中国队上一次打入世青赛后,冯潇霆在2009年去往韩国,蒿俊闵和周海滨分别在沙尔克04和埃因霍温锻炼过一年,董方卓在曼联留下了足迹。

当下,中国队未能取得世青赛参赛资格,这批2005年龄段球员留洋的大门是否已经关闭?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或许可以从日本和韩国年轻球员的职业规划上得到借鉴。

日韩启示

U20亚洲杯上,日韩双双进入半决赛,获得智利世青赛的“入场券”。在世青赛的历史上,日本、韩国、卡塔尔和伊拉克是曾闯入四强的亚洲球队,其中日本和韩国的历史最佳成绩均是亚军,在培养年轻球员方面各有心得。

因为有比较完整的俱乐部梯队和校园足球体系,日本年轻球员的成长路线是先在国内联赛立足,十几岁就有大量比赛经验。同时,日本青训和欧洲接轨,小球员在比赛之余接触到科学合理且有一定强度的欧洲式训练。

成年以后,多数有潜力的U20小将往往已经有2-3年的职业联赛经历,技术动作也和欧洲球员相似。在日本足协的推动和欧洲俱乐部的考查下,日本球员登陆比利时、苏格兰等地联赛,经过几年磨练,进而加盟主流联赛,其中不乏直接进军主流联赛的例子,代表人物就是效力西甲皇家社会的久保建英,以及在德甲拜仁慕尼黑踢球的伊藤洋辉。

一些日本球员由于自身天赋还未被较多挖掘,对职业生涯有更清晰的规划,会在本国联赛多沉淀几年,等到时机合适再留洋,比如三笘薫和柴崎岳。

三笘薰13岁加盟川崎前锋俱乐部,在梯队和一线队效力长达11年,这期间还去筑波大学深造,直到24岁才被英超布莱顿俱乐部签下,逐渐成长起来。柴崎岳是日本校园足球体系的培养成果,在19岁时离开青森山田高中校队,与鹿岛鹿角俱乐部签约,进入职业联赛。2016年世俱杯决赛,他梅开二度,帮助鹿岛鹿角将皇马拖入加时,一战成名。次年,25岁的柴崎岳转会至西乙特内里费,开启留洋之路。

国青的未来之路2
蒯纪闻

日本年轻球员通过校园和国内联赛等多种途径,形成规模庞大的群体。在U20人才的储备上,日本还有效力于比甲安德莱赫特的后藤启介、亨克的保田坚心、英超南安普敦的高冈伶飒等一批潜力球员。他们甚至没有出现在深圳U20亚洲杯上。

和日本类似,韩国国内的青训体系也是俱乐部梯队和校园足球双轨并行。在U20亚洲杯韩国队大名单中,除了效力于波尔蒂芒人的前锋金泰元,其余球员均来自韩国俱乐部和大学球队。和日本不同,韩国球员的留洋规划更早。

得益于开放的政策,韩国足协经常建立对外合作项目,将小球员送去欧洲俱乐部接受青训。当初,15岁的孙兴愍、10岁的李刚仁就是这样来到汉堡和瓦伦西亚。根据韩国足协2024年数据统计,韩国15岁以下球员年均留洋人数为200人,主要流向德国和西班牙。

此外,韩国足协还建立相关制度,球员未能签约国外球队,可优先回归K联赛。如果想留在国外踢球,他们成年后也能凭借母队的资源以及自身文化融入情况,继续留在国外。比如曾在拜仁U19踢球的郑优营,此后辗转弗莱堡、斯图加特,如今在德甲柏林联合效力。

总的来说,日韩足球良好的培养体系、足协的大力支持、联赛的曝光力度等外在因素,让年轻球员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未来之路

经过U20亚洲杯,中国队小将们得到中国足协和成年国家队的认可。其中,王钰栋、刘诚宇两人入选了最新一期的国家队集训名单,蒯纪闻、依木兰等8名U20球员跳级加入U22。虽然U20国青队已经解散,但这些主力球员分流到更高层次的国家队,会有更多的国际比赛出场机会。

现阶段,这群潜力尚待开发的年轻球员最重要的是多踢比赛。王钰栋已经代表浙江队征战亚冠二级联赛,并在对狮城水手的比赛中打进一球,今年是他踢职业联赛的第三年。刘诚宇在亚青赛之后,得到申花俱乐部主教练斯卢茨基的认可,完成了个人在中超和亚冠联赛的首秀。蒯纪闻、依木兰、杨希等人在等待俱乐部的提拔,迫切需要顶级联赛的历练。U20亚洲杯上,他们证明了自己并不比亚洲同年龄段球员差,甚至强于他们。但是,赛事结束后,日、韩、澳等国的年轻球员能够在职业联赛的大量实战中积累经验,逐渐拉开与中国球员的差距。

关于中国队小将们在U20亚洲杯后的去向,有三点因素需要考量。一是足协层面的政策支持,二是中超联赛的平台曝光,三是社会舆论的积极引导。

近年来,中国足协开展许多对外合作,包括2023年11月和德甲达成的“逐梦德甲”项目。同时,中超是大多数年轻球员职业生涯的第一站顶级联赛,需要完善自身的运营体系,提高比赛竞争力,成为年轻球员成长的良好土壤。未来中超俱乐部像鹿岛鹿角一样在世界赛场和皇马对决时,联赛曝光度自然会提高。

年轻球员的成长从来不是华山一条路,没有世青赛经历,不等于职业生涯就此终结。独自面对并克服困难,是年轻球员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也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

深圳亚洲杯不是U20球员的终点,而是他们迈向未来的起点。在一届难忘又充满希望的亚青赛结束后,他们的故事在继续书写。就像20年前的“85一代”一样,他们中有些人也会进入国家队,也会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也会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他们的未来拥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