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智强:追风者
作者: 董杭峰中国短跑在经历了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高峰之后,男子接力队阵容全面换血,2024年巴黎奥运会主力队员中除了谢震业,其余三棒换成邓智舰、严海滨、陈佳鹏三名“00后”小将。在场下,30岁的吴智强以替补的身份,用丰富的大赛经验帮助年轻队友稳定情绪。在决赛中,中国队以38秒06的成绩获得第七名。
吴智强是中国短跑过去10年的见证者和缔造者,虽然不像苏炳添、谢震业、张培萌那样突出,但一直以全面和稳定的大赛发挥,为中国短跑保驾护航。自2013年首次入选国家队以来,吴智强用12年的时间写就一段追风故事。
草原少年跑向北京
吴智强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最初接触的运动项目不是田径,而是足球。教练看重他的速度优势,将他安排在左边锋位置。
中学校运会上,吴智强包揽了100米和200米冠军,200米比赛甚至能把第二名甩开20多米。2007年底,体育老师将这位短跑苗子推荐到市体校。自此,他走上了专业运动员的道路,一跑就是20年。
来到新环境,吴智强清楚,市体校教练见过不少有天赋的孩子,周围有很多已经接触专业训练很久、运动成绩比他好的人。他把身边的队友当作追赶目标。他说:“那时候我扎实、刻苦地训练,一步步把所有短跑厉害的队友都超过了。”
2008年,吴智强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运动会的注册赛,以100米11秒02、200米22秒05的成绩,打破通辽市中学生纪录,如愿获得次年自治区运动会参赛名额。区运会上,吴智强闪耀田径赛场,拿下男子100米、200米、4×100米和4×400米四金。其中,他的100米在超风速情况下跑出10秒70,超过自治区纪录,4×400米在正常风速下打破自治区纪录。市体校教练看到吴智强身上还有很大潜力,便将他推荐到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校,未来有机会在更高水平的赛场表现。
来北京之后,吴智强师从前全国男子100米纪录保持者周伟教授,开始接受更系统科学的训练。他谨记启蒙教练带他来北京时的嘱托,“这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转角就能遇到全国冠军或世界冠军,一定要保持谦虚!”
在百米项目中,许多运动员拼尽整个短跑生涯,只为追求0.1秒的突破,成绩越接近10秒越是如此。那几年,吴智强通过科学训练,将自身天赋进一步开发,把百米成绩稳定到10秒60左右。

2012年,吴智强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就读,开始参加全国比赛。2013年全国室内锦标赛60米比赛,苏炳添以6秒55刷新全国纪录,吴智强、谢震业均跑出6秒66的好成绩。有这样出色的发挥,吴智强首次入选国家接力队集训名单。
2014年,吴智强先后在全国室内锦标赛南京站和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获得男子60米冠军以及100米第九名,首次入选国家队100米单项名单,随队赴美国佛罗里达基地集训。
然而,入选国家队后的几年,吴智强频繁遭遇伤病。2013年在广州首次随国家队集训,他腘绳肌拉伤。2016年6月脚趾伤势,他错过了仁川亚运会和里约奥运会。2016年冬训,吴智强痛定思痛,决定改变之前的生活习惯,加大训练量。经过一个冬天的调整,他的竞技状态达到新的高度,短跑成绩迎来爆发。
2017年5月9日全国田径大奖赛太原站,吴智强以10秒27夺冠。一周后的济南全国田径锦标赛,他以10秒24获得亚军。从一年前在10秒50左右徘徊,到一年后稳定在10秒30的水平,吴智强上了一个台阶。他回到国家队,以接力队主力队员的身份征战伦敦世锦赛。他与苏炳添、谢震业首次大赛合作,自那时起,中国接力的黄金组合实现了合体。
黄金组合全能棒次
2007年,广东男子短跑队教练袁国强和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管国家队训练的余维立提出“以接力带单项”的想法,在北京奥运会后逐步将接力作为重点项目培养。
伦敦奥运会后,国家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将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教练团队引进国内,每年组织赴美IMG基地集训。在这种模式下,中国接力实现历史性突破,2015年北京世锦赛获得亚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获得第四名。以接力带动单项也有很大进展,苏炳添在2015年首次将全国纪录推进到10秒以内。
吴智强随国家队前往IMG集训时,在训练理念上受到不小影响,对基础动作的打磨,对起跑步点甚至起跑脚等细节的调整,受益匪浅。
从技术特点来看,吴智强跑姿的流畅性好,能量消耗少,属于延展能力强的后程型选手,但在2017年伦敦世锦赛时,他却被教练组安排到第一棒。吴智强回忆说:“我是一个越到大赛越兴奋的人,虽然是第一次参加世锦赛,但并不觉得紧张。我明白,自己和顶尖运动员存在差距,所以只管发挥出最佳的水平就好。我唯一的压力是听枪,这非常考验运动员的反应能力。”他没有辜负教练和队友的信任,稳健地完成了第一棒的任务,中国队跑出38秒34,获得世锦赛第四名。
吴智强自认不是前程型选手,没有抱怨教练组安排跑第一棒。随后两年,他不断提高前程技术,身体机能也来到巅峰。2019年多哈田径亚锦赛,他以10秒18获得100米季军。5月在日本举行的接力世锦赛,他与谢震业、苏炳添、梁劲生组成的中国接力队跑出38秒16,获得第四名。这场比赛被吴智强视为第一棒的代表作。他说:“2019年是我职业生涯的巅峰,年初已经在室外破了10秒20,亚锦赛第一次获得百米奖牌,所以,参加接力世锦赛时信心非常足。第一棒我甚至跑过了美国队员,只比日本的多田修平慢了一点。”
吴智强不出意料入选了2019年多哈世锦赛中国队大名单。在多哈,吴智强、苏炳添、谢震业的棒次做了一次大调整。
首先,苏炳添的腰伤难以支撑跑完长达120米,而且全是弯道的第三棒,教练组考虑到这一点,将吴智强与苏炳添的棒次调换,让苏炳添跑头棒,吴智强跑第三棒。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苏炳添的前程优势,以及巅峰期吴智强的速度保持能力。其次,当时张培萌退役,中国队第四棒一直没有固定人选,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大赛型选手压阵,优先级高于第二棒。因此,一直跑第二棒的谢震业被安排到第四棒。
调整后,苏炳添、许周政、吴智强和谢震业组成多哈世锦赛中国接力队主力阵容。这个全新组合在预赛中一鸣惊人,以37秒79打破亚洲纪录。然而,预赛阶段谢震业意外受伤,别舸临危受命,在决赛顶替了第四棒的位置。尽管是临时组建,中国队依然发挥出高水平,以38秒07获得世锦赛第六名,拿到了东京奥运会的“入场券”。当时的吴智强不会想到,自己将在东京见证中国短跑的圆梦时刻。
圆梦东京奔跑不止
2021年初,吴智强状态不佳,百米成绩维持在10秒40的水平,在奥运选拔赛上仅以第五名入选国家接力队名单。照这样的表现,他只能以替补身份去东京。不过,吴智强每到大赛年都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这也是他的优势。
2021年6月全国田径锦标赛,吴智强以10秒11夺得百米亚军,创造个人最好成绩。之后的杭州亚运会测试赛,他以10秒18夺冠。两次出色的发挥,吴智强不仅赢回国家队教练组的信任,还靠世界田联积分获得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参赛资格。27岁这年,他终于踏上了奥运之旅。
100米项目上,吴智强虽然没有实现进入奥运会半决赛的梦想,但10秒18的成绩也算无憾。从2017年伦敦世锦赛开始,三次国际大赛,吴智强在接力中担任不同的棒次,展现了全面的个人技术。在东京,他迎来新的任务,跑最后一棒。他说:“当时,前三棒已经固定好人选,正是里约奥运会的前三棒汤星强、谢震业和苏炳添。安排我上最后一棒,是看重我的大赛经验,队里还有两个‘00后’队友,教练担心他们压不住场。”

东京奥运会的接力比赛在男子100米项目结束后进行。苏炳添以9秒83大幅刷新男子百米亚洲纪录后,不少人对中国接力队的决赛前景有所期待。8月6日,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在全世界观众见证下,中国接力创造了历史。尽管苏炳添与吴智强的交接出现瑕疵,但吴智强用强大的后程能力追了上来,甚至力压牙买加百米领军人物塞维尔,最终以37秒39平全国纪录的成绩完赛,获得了中国接力的第一枚奥运会奖牌。
东京奥运会之后,吴智强在9月的全运会圆了自己百米单项的梦想,以10秒18获得季军,弥补了2017年在天津的遗憾。西安全运会的百米前三分别是苏炳添、谢震业和吴智强,对应了中国短跑在东京奥运周期的百米前三人。
近几年,吴智强年龄增大、伤病增加,逐渐淡出国家接力队主力阵容,以替补身份帮助中国短跑更新换代。
今年,吴智强将参加11月的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与许多比他小十多岁的小将同场竞技。谈到中国短跑的发展,他说:“国内短跑的整体厚度够了,有些小将能跑到10秒06,放在以前是破全国纪录的水平,但是缺少一个像苏炳添一样的队魂。那几届大赛我们彼此团结,交流很多,所以成绩才那么好。”
回顾十多年的短跑生涯,吴智强用大树比喻,枝繁叶茂是努力奔跑的成果,为中国田径遮风挡雨是他的愿望。他说:“年轻一代肯定会超过上一代,他们接受的训练理念和模式都在升级。我的很多队友退役后转型为教练员,培养年轻一代。这对中国田径来说,是一种传承。”